Workflow
水利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前10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万亿元
人民日报· 2025-11-12 04:26
本报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王浩)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今年1—10月,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094.7亿 元,实施各类水利项目4.6万个,新开工水利项目2.8万个,其中,新开工湖南省洞庭湖区重点垸堤防加 固二期、广东黄茅峡水库、广西邕北灌区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水利建设吸纳就业248.4万人,发放就 业人员工资470.6亿元。 山东省今年计划完成投资800亿元以上。四川省预计今年全省完成水利投资将超过700亿元。下一步,水 利部门将在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十五五"工作,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 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
甘肃“十四五”水利建设交出硬核答卷:预计完成投资逾千亿元,筑牢水安全保障网
中国发展网· 2025-11-07 17:56
投资规模与增长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水利投资超过800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5倍 [1] - 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完成水利投资1000亿元,较“十三五”时期的752亿元增长33% [1] 骨干工程与供水能力 - 引洮供水二期骨干工程全线建成,累计供水已超10亿立方米,解决了超过60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2] - 一批重大工程加快建设,全省新增供水能力5亿立方米 [2] 农村与城乡供水 - “十四五”以来建成水库、淤地坝、小微型调蓄设施等“水盆子”1459个 [3] - 建成农村水源保障和管网改造提升工程623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90%提升至95%,超过1900万农村人口受益 [3] 灌区改造与粮食安全 - 景电、引大入秦等12处大型灌区和40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全面实施,累计改善灌溉面积超过500万亩 [4]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591,节水量相当于新增一个中型水库 [4] 防灾减灾能力 - 全省主要江河堤防达标率提升至75%,124座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 [5] - 成功抵御多次严峻汛情和旱情,水工程体系在2022年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发挥关键作用 [5] 水生态治理修复 - 向石羊河下游青土湖实施生态补水超过3亿立方米,形成水面约30平方公里 [6] - “十四五”以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39.93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到61%以上 [6]
成全国5个拥有三级水网先导区的省区之一
广西日报· 2025-10-29 12:21
水网建设战略地位与规划 - 广西将水网建设作为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的重要支撑,连续三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 [1] - 水网建设涵盖防洪排涝网、城乡供水网、农业灌溉网、生态水网、智慧水网“五网”协同,并融合水运发展与水经济培育 [1] - 广西已成为全国5个同时拥有省、市、县三级水网先导区的省区之一,水网建设进入加力蓄势、纵深推进的新阶段 [1] 骨干工程与防洪抗旱成效 - 平陆运河、环北部湾广西水资源配置工程、长塘水库等骨干工程加速推进,黑水河灌区、邕北灌区等国家“两重”项目顺利开工 [2] - “十四五”期间提前建成大藤峡水利枢纽,西江干流治理工程13个子项全部完工,全区1—5级江河堤防达标率提升至74.9% [2] - 成功应对自1961年以来罕见旱情,抵御多个台风及17轮致灾强降雨洪水,守住了水旱灾害防御底线 [2] 供水保障与农业灌溉能力 - “十四五”以来全区新增水利工程供水能力9.5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1.4%,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比例提升至41.3% [3] - 建成百色灌区、驮英灌区,开工大藤峡等一批新建大型灌区,累计新增、恢复及改善灌溉面积257万亩 [3] 水资源利用效率与节水管理 - 全区万元工业GDP用水量降至87.0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下降48.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6 [3] - 2024年度广西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获全国第3名,创新推出“节水贷”服务32家企业申请67.89亿元 [3]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 累计清理整治河湖库“四乱”问题2432个,打造幸福河湖108条(段),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8600平方公里 [4] - 全区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2%,8个设区市进入全国城市地表水质量前30名,柳州市5年蝉联全国第1 [4] 水利投资与智慧化建设 - 水利投资逐年增长,2021至2024年分别完成投资122亿元、266亿元、306亿元、406亿元,2025年有望超500亿元 [4] - 市场化融资占比从30%提升至近50%,推进防洪大模型技术研发与应用,水土流失遥感监管效率提升6倍以上 [4]
“十四五”我国水利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央视网· 2025-10-22 20:43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成就 - 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1] - 建成9.5万座水库,总库容超1万亿立方米,水库类型、数量及高坝数量均居全球首位 [7] - 水利工程供水能力达到9000亿立方米 [5] 水资源配置与重大工程 -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830亿立方米,惠及1.95亿人 [5] - "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形成,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 [5] - 完成投资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 [5] 水生态修复与保护 - 母亲河复苏行动全面完成,88条母亲河复苏目标任务中79条河流已实现全线贯通,9个湖泊生态水位有效维持 [3] - 海河流域30条断流河流恢复流动,102眼干涸泉眼实现复涌,"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状况得到根本扭转 [3] 农业与农村供水保障 - 耕地灌溉面积提升至10.9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65提高到0.58,为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筑牢基础 [9] - 建成全球服务人口最多的农村集中供水体系,"十四五"末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96% [9] 水资源利用效率 - 在经济增速年均5.5%的情况下,全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1]
我省推介超千亿元水利建设项目
辽宁日报· 2025-10-14 08:58
项目总体规模与投资 - 辽宁省在2025东北(沈阳)水博览会上推介102个水利项目,总投资额达1070亿元 [1] - “十五五”期间全省计划实施水利项目1608个,总投资1669亿元,计划完成投资1518亿元,是“十四五”计划的1.4倍 [2] - “十四五”以来水利投资创历史新高,预计期末完成投资106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2.2倍 [1] 水库与重大引调水工程 - 计划建设6座大中型水库,其中永平水库和生金水库两座大型水库设计库容分别为1.94亿立方米和1.24亿立方米,总投资116.64亿元 [1] - 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工程涉及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估 [1] 灌区建设与涝区治理 - “十四五”期间已实施34个大中型灌区新建和改造项目,完成投资44亿元;实施17个涝区治理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 [2] - 此次推介包括浑蒲灌区改造、盘山灌区改造、新建碧流河灌区及辽河区排涝工程等18个项目,估算总投资212亿元 [2] 水资源配置格局与体系建设 - 长期构建以北、中、南三线及北水润辽工程为骨干的“四干十脉”水资源配置格局 [2] - 持续完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和乡村振兴水利保障体系 [2] 项目目标与资金筹措 - 水利建设在促投资、惠民生、稳就业、强保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 重点项目实施将推进省级水网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强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农村供水条件、促进河湖生态好转 [2] - 水利部门将通过精准项目推介和供需对接,引导和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基础设施的募投建运管 [2]
四川省水利厅召开水利项目百日攻坚现场动员会
水利部网站· 2025-09-30 19:03
水利投资与建设成效 - 1-8月全省完成水利投资500亿元,同比增长16% [1] - 水利建设项目累计吸纳就业11.3万人,带动全省GDP增长900亿元以上 [1] - 行业实现有效投资量质双升,水网规划加速落地,项目前期突围破局,工程建设全面提速 [1] 年度目标与工作部署 - 锚定全年完成水利投资700亿元以上的目标,其中省重点项目需完成97亿元以上 [2][3] - 行业需统筹好传统工程与新型项目、建设进度与工程质量、发展与安全三重关系 [2] - 强化责任落实、两手发力、要素保障、项目储备和奖优罚劣五项举措 [2] 项目推进与管理要求 - 行业需狠抓在建项目提速和工程验收投运,确保年度投资目标完成 [3] - 以全面深化大质量管理为抓手,严控工程质量,严抓安全生产 [3] - 着手谋划编制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四张项目清单 [3]
5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1200亿!山东财政强力支撑水利建设
齐鲁晚报· 2025-09-30 17:06
财政投入与资金保障 - “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约1200亿元用于水利设施建设 [4] - 资金统筹来源包括一般公共预算、中央预算内投资、政府专项债券等 [4] - 积极争取中央增发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窗口期的资金支持 [4] 投融资模式创新 - 创新财政金融联动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的作用 [4] - 开展水利工程运行管护保险试点,省财政对小型水库等工程投保保费给予最高60%的补助 [4] - 探索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贷款贴息试点,对符合条件的水利项目贷款按不超过贷款额的1%给予贴息补助 [4] 资金绩效管理 - 实施事前政策评估、事中运行监控、事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绩效管理 [5] - 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效衔接,强化绩效约束以推动财政资源高效配置 [5] - 自2017年以来,在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中先后5次获得优秀等次 [5] 未来工作方向 - 下一步将继续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优化完善制度机制 [6] - 持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支持山东现代水网建设再上新台阶 [6]
“十四五”中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预计超5.4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03:31
水利建设投资规模 - 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大关并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达13529亿元 [1] - 预计“十四五”期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总额将超过5.4万亿元 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1] 水利基础设施进展 -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 [1] - 截至2024年底建成水库9.5万座 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 大中型灌区6924处 堤防31.8万公里 [1] - 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1] 水旱灾害防御成效 - 水库防洪库容达1856亿立方米 堤防保护人口6.6亿人 国家蓄滞洪区容积1090亿立方米 水文测站13.3万处 [2] - 战胜3981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 其中223条河流为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洪水 [2] - “十四五”以来洪涝灾害损失占GDP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0.18% [2] 河湖生态环境改善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 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4万个 [2] - 海河流域30条断流河流恢复流动 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水位较“十三五”末分别回升3.29米和7.67米 [2] - 预计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4万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率达73% [2]
青春华章|一组数据看“十四五”水利建设“成绩单”
人民网· 2025-09-29 21:57
水利建设投资规模 - “十四五”期间预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5.4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1] - “十四五”前4年年均使用非财政资金395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2.3倍 [2] 重大工程与项目进展 -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 [2] - 断流百年的京杭大运河、断流27年的西辽河、断流26年的永定河等一批河流实现全线贯通 [2] 防洪减灾成效 - “十四五”以来洪涝灾害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十三五”的0.28%下降至0.18% [2] 水资源利用效率 - 2024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下降17.7% [2] - 2024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下降23.6% [2]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三五”末的0.565提高到0.58 [2] 生态保护与修复 - 重点河湖生态流量达标率达98.6% [2] - 整治“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14万个 [2] 供水与灌溉覆盖 - 预计“十四五”末国家水网覆盖率达80.3% [2] - 预计“十四五”末耕地灌溉面积达10.9亿亩 [2] - 预计“十四五”末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 [2]
水利部:预计“十四五”时期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
证券日报网· 2025-09-29 21:07
水利建设投资规模 - 2022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首次迈上万亿元大台阶并连续3年突破历史纪录,2024年达13529亿元 [1] - “十四五”时期预计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5.4万亿元,是“十三五”时期的1.6倍 [1] - “十四五”前4年各级财政年均投入水利建设7042亿元,比“十三五”增长33.9% [1] 水利项目投融资渠道 - “十四五”前4年年均使用非财政资金3957亿元,是“十三五”的2.3倍 [2] - “十四五”前4年社会资本年均投入1040亿元,是“十三五”的1.8倍 [2] - 深化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股权合作等形式参与 [2] 水利基础设施成果 - 截至2024年底,共建成水库9.5万座、大中型调水工程200项、大中型灌区6924处、堤防31.8万公里 [2] - 形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惠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 [2] - “十四五”以来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172项 [1] 水利智能化与安全管理 - 全面启动12座智能大坝建设试点,11814座水库开展现代化运行管理矩阵建设 [3] - 完成6.2万余座水库的雨水情测报设施、5.5万余座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 [3] - 系统谋划推进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 [3] 水资源利用效率 - 尽管经济持续增长,“十四五”期间全国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4] - 2024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17.7%和23.6% [4] -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十三五”末的0.565提高到0.5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