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资头寸

搜索文档
今年6月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首破11万亿美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21:23
今年6月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首破11万亿美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报告进一步称,从非储备资产结构看,直接投资33491亿美元,占对外总资产的比重为30%;证券投资 16942亿美元,占比15%;存贷款、贸易信贷等其他投资23679亿美元,占比21%。国际上看,新兴经济 体对外直接投资和储备资产占比通常较高,发达经济体对外证券投资资产占比较高。(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陈俊明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中新社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30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 (下称"报告")称,2025年6月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110645亿美元,首次突破11万亿美元,较2024年末增 长8%;对外负债72555亿美元,较2024年末增长5%;对外净资产为38090亿美元,较2024年末增长 16%。 报告表示,国际投资头寸是国家资产负债的组成部分。2025年上半年,中国经常账户保持顺差 ...
国家外汇管理局:2025年6月末我国对外净资产38090亿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30 17:39
智通财经APP获悉,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6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2025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110645亿美元,对外负债72555亿美元,对外 净资产38090亿美元。 2025年6月末中国国际投资头寸表 | 5 储备资产 | 23 | 36271 | | --- | --- | --- | | 5.1 货币黄金 | 24 | 2429 | | 5.2 特别提款权 | 25 | રરત | | 5.3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 26 | 113 | | 5.4 外汇储备 | 27 | 33174 | | 5.5 其他储备资产 | 28 | -ર | | 负债 | 29 | 72555 | | 1 直接投资 | 30 | 37174 | | 1.1 股权 | 31 | 34558 | | 1.2 关联企业债务 | 32 | 2616 | | 1.a 金融部门 | 33 | 2155 | | 1.1.a 股权 | 34 | 1983 | | 1.2.a 关联企业债务 | 3 ર | 172 | | 1.b 非金融部门 | 36 | 35019 | | 1.1.b 股权 | 37 | 325 ...
【金融街发布】国家外汇局: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110645亿美元 对外负债72555亿美元
新华财经· 2025-09-30 17:34
按SDR计值,2025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80528亿SDR,对外负债52806亿SDR,对外净资产27722 亿SDR。 新华财经北京9月30日电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6月末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数据显示,2025年6月 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110645亿美元,对外负债72555亿美元,对外净资产38090亿美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在对外金融资产中,直接投资资产33491亿美元,证券投资资产16942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资产263亿 美元,其他投资资产23679亿美元,储备资产36271亿美元,分别占对外金融资产的30%、15%、0.2%、 21%和33%;在对外负债中,直接投资负债37174亿美元,证券投资负债21607亿美元,金融衍生工具负 债263亿美元,其他投资负债13511亿美元,分别占对外负债的51%、30%、0.4%和19%。 ...
香港:二季度录得1055亿港元国际收支盈余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16:43
国际收支平衡 - 2025年第二季香港国际收支盈余达1055亿港元 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13.4% 储备资产同步增加同等数额 而第一季为854亿港元赤字(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10.7%)[1] - 经常账户盈余926亿港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11.8%) 反映储蓄多于投资 有利于累积对外金融资产[2] - 金融账户非储备资产整体增加211亿港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2.7%) 主要源自证券投资净增加[3] - 储备资产在第二季增加1055亿港元 与第一季减少854亿港元形成对比[4] 经常账户明细 - 货物贸易赤字从2024年第二季141亿港元扩大至2025年同季380亿港元[2] - 服务贸易盈余由275亿港元微增至300亿港元[2] - 初次收入净流入1070亿港元(流入6246亿港元/流出5176亿港元) 较2024年同季902亿港元净流入有所增长[2] 国际投资头寸 - 2025年第二季末对外金融资产总值572,443亿港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17.7倍) 负债总值388,797亿港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12.0倍)[5] - 对外金融资产净值达183,647亿港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5.7倍) 较第一季末169,229亿港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5.3倍)显著提升[5] - 资产净值与GDP比率为全球最高水平之一 为经济应对外部冲击提供缓冲[5] 对外债务结构 - 2025年第二季末对外债务总额154,636亿港元(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4.8倍) 较第一季末149,488亿港元增加5,148亿港元[6] - 银行界别债务占比53.1% 其他界别占29.1% 直接投资的公司间借贷占16.6%[6] - 债务增长源于所有界别债务增加 其中银行界别、公司间借贷及其他界别为主要驱动因素[6]
摩根士丹利:亚洲会走向再平衡吗?
摩根· 2025-06-04 09: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亚洲经常账户盈余将周期性收窄,但并非真正可持续的再平衡,消费占GDP比重难大幅提升 [2][6] - 亚洲高达45万亿美元的国际投资头寸有增加对冲的可能性,但投资组合再平衡程度受限 [2][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亚洲是否将迎来再平衡 - 亚洲和美国存在持续失衡,亚洲对美国贸易顺差7600亿美元,占美国贸易逆差总额55% [7] - 预计亚洲经常账户盈余占GDP比重将周期性收窄,主要因贸易周期放缓和可能增加从美国的购买,但并非持续再平衡,因亚洲制造业出口驱动型增长模式基本面未变,储蓄相对投资仍处高位 [7][8] 亚洲经常账户余额的变化 - 2025年是亚洲连续第35年保有经常账户盈余,12个经济体中有8个拥有盈余,2025年第一季度盈余升至1.1万亿美元历史高位,占GDP的4.1%,为13年新高 [12] - 2023年第一季度至2024年第四季度,亚洲经常账户盈余增加1个百分点,其中1.2个百分点由商品贸易盈余增加推动,收入平衡增加0.1个百分点,服务贸易赤字扩大0.3个百分点 [12] 亚洲经常账户持续盈余的原因 - 过往亚洲金融危机和“紧缩恐慌”使多数亚洲经济体不愿产生经常账户赤字,政策制定者希望用储蓄为大部分投资提供资金 [22] - 亚洲增长模式以制造业出口为主,多数经济体投资占GDP比重高,中国为40%,亚洲其他盈余经济体为32%,而美国和欧元区分别为22%和21% [24] - 亚洲储蓄率高,中国为43%,亚洲其他盈余经济体为32%,美国和欧元区分别为17%和24%,部分受强制性储蓄和养老金制度推动,也因社会保障支持不足 [30] 经常账户余额流向何方 - 预计贸易放缓将使亚洲经常账户盈余小幅收窄,2025年可能达0.9万亿美元(占GDP的3.1%),主要因出口放缓和对美采购潜在增加,油价下跌和资本支出周期放缓将缓解收窄影响,美元走弱不会改善美国经常账户余额 [34] - 这种盈余收窄并非真实可持续的再平衡,政策环境不会推动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上升,亚洲经济体也无计划改变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储蓄占GDP比重持续下降 [35] 亚洲的投资头寸——45万亿美元的投资组合 - 亚洲国际投资头寸总额过去六年增长11万亿美元至45万亿美元,净额9年内翻番,截至2024年达12万亿美元,总额高于美国和欧元区 [49] - 自2018年以来,亚洲对美国证券投资持仓增加2.8万亿美元至8.6万亿美元,美国投资组合资产占亚洲投资组合资产份额从37%升至41% [65] - 预计美元熊市将持续,亚洲与美国增长差异将缩小,亚洲货币将继续升值 [65][66] - 亚洲难以从再平衡中受益,美元资产替代市场少,美元资产对冲可能增加,支持亚洲货币升值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