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层消费
搜索文档
别只盯着夕阳产业:抓住Z世代消费观下的“隐形”万亿蓝海!
搜狐财经· 2025-10-04 12:44
文章核心观点 - Z世代(1995-2009年出生)的消费观念正在彻底重塑全球消费格局,是未来十年的关键投资方向 [1] - 投资Z世代的消费逻辑被视为抓住未来十年的“隐形蓝海” [3] - Z世代的消费习惯是未来十年的经济风向标,固守传统投资观念将错过由新消费观驱动的财富转移 [10] 从"拥有"到"体验":服务经济的黄金时代 - Z世代消费观念从“商品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更愿意为时间、便捷和精神愉悦买单 [4] - Z世代对物质资产的执念明显低于父辈,驱动消费领域巨大转型 [4] 从"品牌"到"个性":圈层消费与"人设"资产 - Z世代是互联网原住民,热衷通过消费构建“人设”和“圈层身份”,对大品牌忠诚度低,对代表其价值观的垂直小众品牌极其狂热 [5] - 小众文化(如二次元、汉服、露营、盲盒)正在快速大众化,Z世代愿意为个性化设计、文化符号和情绪价值支付溢价 [5] - 身份认同转移至虚拟世界,Z世代认可为虚拟皮肤、数字收藏品和元宇宙地产付费的消费模式 [5] - 投资策略应寻找能精准捕捉垂直兴趣圈层、具备快速迭代能力、善于利用社交媒体打造强社交属性的新兴品牌 [5] "悦己"与"健康"经济 - Z世代愿意为高质量睡眠、心理健康服务、精准健身方案付费,投资机遇转向科技赋能的健康管理平台、情绪消费品和智能化健身服务 [6] - 对时间价值的高度重视催生了外卖、上门服务、即时零售和订阅制服务等“懒人经济” [6] - 投资方向应关注提供即时履约能力和自动化、订阅制服务的平台 [6] 投资"新国货"的崛起 - Z世代对本土文化认同感提升,“国潮”和“新国货”消费成为不可逆转的力量 [8] - 投资机遇在于美妆、服饰、潮流电子产品等领域具备原创设计能力且能实现高效数字化运营的新国货品牌 [9] - Z世代认为本土品牌在设计、文化和品质上不输国际大牌,愿意为“中国设计”和“中国故事”支付文化自信溢价 [10] - 国内强大的柔性供应链使新国货品牌在消费电子、美妆、潮流服饰等领域能实现更快产品迭代,迅速响应Z世代多变需求 [10]
兼“新消费50”组合与十五大启示:新时期消费投资总论:巴菲特“破防”了么?
招商银行· 2025-07-01 14:00
核心观点 - 当前消费投资步入新时期,需重塑消费投资,包括关注消费投资变化诱因、反思理论基础、明确投资主线,新消费 50 组合有望成核心资产,传统消费或转高股息投资,消费投资应关注有增长前景方向 [1][15] 新时期消费投资逻辑认知 中产阶级重要性 - 中产阶级很大程度决定消费的β,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关键在于加快产业升级和优化收入分配,消费黄金定价时代对应中等收入群体扩张 [33] - 美国和日本战后中产阶级蓬勃发展时,消费占 GDP 比重提升,服务消费占比显著提升 [33] 国际经验 - 日本 1960 - 1970 年“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产业升级和收入分配优化,实现国民收入增长、促进内需、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了大规模中产阶级 [36][39] 海外中产演绎 - 美国和日本都出现过 M 型社会,美国始于 70 - 80 年代,根源是分配问题;日本始于 90 年代,源于产业升级失败 [67][68] 新时期消费投资定价认知 巴菲特投资启示 - 巴菲特消费投资失误多在“新”字,如传统零售被电商颠覆、传统食品受健康化冲击等,提醒投资者关注新消费趋势 [11][76] 新时期消费四大变化 消费者理念 - 新消费者对消费品真实可靠性要求更高,消费从供给侧主导转向需求侧主导,关注性价比、参与型消费和消费综合价值 [83] 人口结构 - 第二次婴儿潮人群非基础领域消费活力增加,回声婴儿潮人群购房需求或支撑地产消费 [85][111] 县域消费 - 消费下沉是重要消费增量,县城前 20%收入人群步入中产序列,服务 + 情绪消费、必需消费品龙头、下沉渠道基础设施提供商有投资机会 [116][125] Z 世代新消费 - Z 世代新消费是圈层消费,基于兴趣强圈层性,消费社交认同和情绪价值,关注破圈能力和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136] 历史美日消费产业与宏观经济长周期回顾 美国消费变迁 - 70 年代美国经济增长中枢下移、通胀高企、消费信心下滑,90 年代初经历短衰退,贫富分化加剧,消费增速进入低中枢时代 [156][182] - 服务 + 情绪消费方面,富人重视教育和医疗,低收入群体烟草消费有韧性;平价 / 低价消费集中在刚需零售商;性价比消费体现在高创新性科技商品 [185][203] 日本消费变迁 - 80 年代日本出口型经济强化,后因广场协议日元升值、经济泡沫破裂,进入“失落的十年”,消费信心趋弱 [206][229] - 日本步入第四消费时代,90 年代开始体现相关特征,服务 + 情绪消费有韧性,平价 / 低价消费体现在必需消费领域 [236][271] 历史美日消费股长周期定价总结 长牛公司类型 - 美日大市值消费企业主要包括具备成本及品牌优势的生产商、互联网属性服务 + 情绪消费企业、强供应链优势的零售商、科技硬件企业、成瘾性消费品企业 [282] 医药板块差异 - 美国医疗医药板块定价强于日本,原因是美国产业竞争力强、日本有药品控费政策,创新 + 出海是医疗医药板块定价核心 [297][299] 投资收益拆解 - 美日消费股投资收益中,盈利贡献 > 股息贡献 > 估值贡献,经济不陷入长期通缩时,应关注有增长前景的消费投资 [304] 新时期消费三大定价趋势 服务 + 情绪消费 - 我国服务消费发展是中长期趋势,人均 GDP 破万美元后服务消费加速发展,财富效应修复带来服务消费景气上行 [317][325][331] - 定价要素包括产业容量、商业模式标准化、网络效应、提价能力和进入壁垒 [333] 平价 / 低价消费 - 核心在于极致的品牌及成本优势,定价要素包括需求刚性、极致成本优势、生存风险、平台型渠道和品牌优势 [345] 性价比消费 - 核心是具备产业全球竞争力的出海品种,定价要素包括用户粘性、产品品质、出海市场、产品矩阵和供应链效率 [352] 新消费 50 投资组合 - 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构建,选取服务 + 情绪消费、平价消费、性价比消费三类行业,筛选符合定价要素、基本面好或有稀缺性的企业 [360] - 新消费 50 组合财务指标优于 A 股和港股整体,营收、盈利增速和 ROE 表现更优 [363][36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