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
icon
搜索文档
证监会出手,又一家注销!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11:28
财咖啡基金销售牌照注销事件 - 上海财咖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被证监会注销基金销售牌照,因长期失联且未恢复已灭失的基金销售系统及灾难备份系统 [2][4] - 公司因未公示年度报告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机构,三大股东股权均处于冻结状态 [6] - 此前上海证监局多次下发监管文件均无法送达,2023年9月起系统灭失后未采取纠正措施,被处以30万元罚款并责令停止业务 [4][5] 基金销售行业洗牌趋势 - 头部机构市场份额集中化加速行业洗牌,多家小型销售机构因经营压力或合规问题退出市场 [8] - 2024年7月民商基金销售主动申请注销牌照,2023年11月大连证监局注销资舟基金牌照,中民财富等6家机构此前已陆续退出 [8] - 基金公司因运营成本高、合作效益低而终止与小型销售机构合作,后者缺乏线上零售场景难以满足新监管导向下的权益类基金保有量要求 [8][9] 监管政策导向 - 2024年5月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建立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等纳入指标体系 [9] - 监管对评价靠前的机构在产品准入、牌照申请等方面优先支持,缺乏机构客户资源的小型销售机构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9]
说不干就不干?民商基金主动放弃一半客户,签约两个多月就“反悔”
华夏时报· 2025-06-14 15:02
行业动态 - 40家公募基金在5月至6月期间集中宣布终止与民商基金的代销合作,占其原有72家合作机构总量的56% [2][4] - 民商基金代销基金数量从2023年底的2726只锐减至1629只,降幅达40% [4] - 行业普遍出现基金公司与第三方销售机构解约现象,涉及中植基金、厦门银行、大智慧基金等多家机构 [10] 公司战略调整 - 民商基金主动寻求终止公募代销合作,系业务调整所致,已清退投资者开户及交易功能 [2][7] - 公司保留公募非货规模最低保有量以维持销售牌照,可能转向私募代销获取更高收益 [7] - 3月新增合作的富安达基金在2个月后即解约,显示业务调整的快速性 [8] 商业模式分析 - 民商基金业务分为资产管理(服务金融机构)和财富管理(服务高净值客户)两大板块,但"臻好投"平台已停用5年 [5][6] - 代销公募产品利润率显著低于私募,后端提成差异驱动机构偏好私募代销 [7] - 与头部代销机构相比,中小销售机构因保有量低、合规成本高面临生存压力 [10] 监管政策影响 - 证监会《行动方案》推动代销机构评价体系转型,从销量导向转为投资者长期收益导向 [10][11] - 新规要求代销机构强化投顾能力,将投资者持有期限纳入考核指标 [11] - 政策加速行业洗牌,头部机构市场份额提升,尾部机构面临淘汰 [11] 行业趋势 - 基金代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技术和服务能力成为竞争核心 [10] - 代销机构从"重销售"向"重回报"转型,投顾服务价值凸显 [11] - 合规性强、专业度高的机构将获得监管倾斜和市场份额扩张 [11]
多家官宣:终止合作
中国基金报· 2025-05-26 21:15
民商基金终止公募代销业务 - 多家基金公司(华泰柏瑞、光大保德信、德邦基金等)宣布终止与民商基金的代销合作,具体终止日期为2025年5月24日至6月12日不等 [1][2][4] - 民商基金主动退出公募代销市场,未来将转向私募基金业务 [5][6] - 民商基金成立于2016年,2017年获基金销售牌照,当前代销2753只公募产品,合作基金公司72家,在125家独立销售机构中排名第52位 [7][8] 第三方基金代销行业洗牌趋势 - 行业监管趋严,基金公司对代销机构的选择从“大而全”转向“精挑细选”,部分能力较弱的机构加速出清 [9] - 证监会推动建立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纳入考核,引导代销渠道从“销量导向”转向“投资者盈利导向” [9] - 指数基金因费率低、透明度高受青睐,部分第三方机构(如盈米基金、同花顺基金)的被动指数基金占权益基金比重达44% [10] 行业未来展望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和严监管将持续推动行业洗牌,中小型代销机构可能进一步退出市场 [11] - 具备专业投顾能力、能匹配客户指数基金需求的机构更具发展潜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