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代销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放大招!
中国基金报· 2025-06-20 10:14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陆慧婧 方丽 互联网巨头在基金代销业务上又有大动作。 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近日,京东金融App悄然上线京东PLUS会员申购基金免申购费活动。 近年来,各大互联网平台"一折"购基已成标配,包括招商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也纷纷跟进, 将申购费打至一折。对比来看,此次京东金融的活动可谓近年互联网平台基金代销方面力度 最大的动作之一。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证监会5月出台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稳步降 低基金投资者成本,合理调降公募基金的认申购费和销售服务费。京东金融此举实实在在降 低了投资者的买基成本。不过,除了成本之外,基金投资的交易习惯、投资便利性、投教服 务亦同样重要,"0申购费"最终能吸引多少增量客户,仍有待观察。 京东PLUS会员 申购基金免申购费 近日,互联网巨头在基金代销领域推出最新措施。 中国基金报记者打开京东金融App页面发现,基金频道悄然上线了京东PLUS会员申购基金免 申购费的活动。 据介绍,相关权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导读】京东放大招!PLUS会员申购基金免申购费 1.PLUS会员可享受不限次数不限制额度的基金0申购费权益(PLUS试用会员不享受) 2.购买基金 ...
说不干就不干?民商基金主动放弃一半客户,签约两个多月就“反悔”
华夏时报· 2025-06-14 15:02
行业动态 - 40家公募基金在5月至6月期间集中宣布终止与民商基金的代销合作,占其原有72家合作机构总量的56% [2][4] - 民商基金代销基金数量从2023年底的2726只锐减至1629只,降幅达40% [4] - 行业普遍出现基金公司与第三方销售机构解约现象,涉及中植基金、厦门银行、大智慧基金等多家机构 [10] 公司战略调整 - 民商基金主动寻求终止公募代销合作,系业务调整所致,已清退投资者开户及交易功能 [2][7] - 公司保留公募非货规模最低保有量以维持销售牌照,可能转向私募代销获取更高收益 [7] - 3月新增合作的富安达基金在2个月后即解约,显示业务调整的快速性 [8] 商业模式分析 - 民商基金业务分为资产管理(服务金融机构)和财富管理(服务高净值客户)两大板块,但"臻好投"平台已停用5年 [5][6] - 代销公募产品利润率显著低于私募,后端提成差异驱动机构偏好私募代销 [7] - 与头部代销机构相比,中小销售机构因保有量低、合规成本高面临生存压力 [10] 监管政策影响 - 证监会《行动方案》推动代销机构评价体系转型,从销量导向转为投资者长期收益导向 [10][11] - 新规要求代销机构强化投顾能力,将投资者持有期限纳入考核指标 [11] - 政策加速行业洗牌,头部机构市场份额提升,尾部机构面临淘汰 [11] 行业趋势 - 基金代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技术和服务能力成为竞争核心 [10] - 代销机构从"重销售"向"重回报"转型,投顾服务价值凸显 [11] - 合规性强、专业度高的机构将获得监管倾斜和市场份额扩张 [11]
民商基金遭遇密集解约,公募代销渠道面临重塑
第一财经· 2025-06-10 19:30
公募终止合作的基金代销机构,也不止民商基金一家。近一个月,银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中原银行等机 构也终止了与部分基金公司的合作。 业内人士认为,公募管理人正在重构渠道合作策略,渠道的投入产出比成为关键考量 又有独立基金代销机构遭到密集解约。 6月10日,长城基金、富荣基金、浦银安盛基金多家公募公告称,终止与民商基金销售(上海)有限公 司为例(下称"民商基金")的销售合作。根据Wind数据,5月底以来,已有近40家机构与民商基金终止 合作。 "独立基金代销机构遭遇'解约潮'的现象,折射出当前公募代销行业深度转型期的渠道变革。" 排排网财 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分析,这一趋势背后存在双重驱动因素:在行业层面,伴随公募基金从规模扩张 转向质量提升的发展新阶段,公募管理人正在重构渠道合作策略,对代销机构的综合效能评估标准显著 提高,特别是在费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渠道的投入产出比成为关键考量;在监管层面,日趋严格的合 规要求既提升了公募管理人的风险厌恶程度,也大幅推高了代销机构的合规运营成本。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独立基金代销机构遭遇解约,折射出当前公募代销行业深度转型期的渠道变革,公 募管理人正在重构渠道合作策略,渠道的投入 ...
多家公募机构终止与民商基金合作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21:57
多家公募与民商基金终止合作 - 东吴基金、银华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德邦基金等公募机构已与民商基金终止或即将终止合作 [1] - 民商基金成立于2016年,2017年10月获得证监会基金销售牌照,截至5月26日代销基金数量为2753只,合作基金公司72家 [2] - 终止合作原因包括维护投资者利益,部分合作将于5月底或6月正式终止,投资人持有的基金份额将转托管至各公司直销渠道 [2] 基金代销行业整体动态 - 2025年以来,宜信普泽、厦门鑫鼎盛、上海凯石财富等代销公司也被基金公司终止或暂停合作 [1] - 这些代销公司并非尾部企业,代销基金数量普遍在1000只以上,部分合作基金公司多达90家 [1] - 宜信普泽代销基金6224只、合作基金公司90家,上海凯石财富代销2405只、合作62家,厦门鑫鼎盛代销1414只、合作36家 [5] 基金代销市场竞争格局 - 代销市场竞争加剧,头部效应突出,中小代销公司仅依靠传统业务难以立足 [5] - 部分代销公司因销售量低下被解约,而非经营违规,如中民财富、喜鹊财富、中植基金等 [4] - 独立基金代销市场中,头部机构具备先发优势和资源协同优势,部分中小代销公司选择主动注销资格退出市场 [5] 基金直销与代销模式对比 - 基金直销是基金公司直接销售产品,类似"专卖店",代销公司则是销售多家产品的"大型超市" [3] - 独立第三方代销机构如民商基金,通常在产品选择和优惠方面更具优势 [3]
公募基金代销“战事”升级 机构多维布局迎变局
证券日报· 2025-05-27 00:19
基金代销市场格局 - 基金代销市场呈现银行、券商、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三足鼎立格局,三类机构数量分别为147家、98家、94家 [2] - 银行在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中占比44.2%(42159亿元),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占比34.2%(32657亿元),券商占比20.0%(19055亿元) [3] - 银行优势在于线下网点与客户黏性,券商依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以互联网化运营覆盖长尾客户 [2] 代销机构动态 - 诺安基金新增华泰证券为代销机构,兴华基金新增深圳众禄基金销售公司,交银施罗德新增邮储银行作为代销渠道 [1][2] - 全市场公募基金代销机构平均代销基金数量为2464只,14家机构代销超1万只,部分机构代销不足百只 [5] 指数化投资影响 - 国内ETF规模突破4万亿元,增强型ETF、Smart Beta策略产品成为创新重点 [4] - 券商是场内ETF交易主渠道,银行与独立销售机构通过ETF联接基金参与市场 [4] - ETF发展推动代销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机构市场份额扩大,中小机构竞争压力加剧 [5] 未来竞争方向 - 代销机构需建立差异化定位,提升产品评价专业度,运用大数据实现个性化推荐 [5] - 需关注新生代投资者需求变化,布局投教内容与数字化服务能力 [5]
谁在掌控你的基金选择丨蚂蚁基金的流量盛宴后
经济观察报· 2025-05-15 19:42
行业背景 - 公募基金行业规模达32万亿 代销渠道(银行 券商 第三方平台)成为投资者接触基金的第一道筛选器和规模推手 在销售激励与客户信任间寻求平衡[3] - 蚂蚁基金凭借支付宝超级流量超越招商银行 成为首家非货基保有量破万亿的代销巨头[3] 发展历程 - 2013年余额宝上线 1年内用户突破1亿 规模达5742亿元 超越华夏基金16年积累的3000亿规模[6][7][8] - 2015年推出蚂蚁聚宝App 1年半累计用户1.8亿 但3500万理财用户远低于支付宝4.5亿用户规模[9][10] - 2017年升级为蚂蚁财富 推出财富号平台 采用赛马机制激励基金公司运营 截至2024年代销1.8万只基金 覆盖市场82%产品[10][11] 商业模式 - 2020年推出蚂蚁金选标签 初期聚焦医药 白酒等赛道型基金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C份额从2020年39亿份激增至2021年143亿份[13][14] - 2021年后市场风格切换 金选基金大面积亏损 中欧医疗健康C份额缩水42亿份 2023年从金选下架[14] - 商业模式被质疑存在利益冲突 收入依赖基金公司销售返佣 可能影响投资者立场[15] 产品升级 - 2022年升级为"一配二选三持有"模式 从1万只基金中筛选747只金选产品(偏债30只 偏股140只 指数577只)[17][18] - 偏股基金业绩分化显著 宝盈龙头优选股票A三年收益率46.33% 富国价值优势回合A同期亏损18.46% 首尾差64个百分点[18] - 偏债基金表现稳定 鹏华丰禄债券年收益4.39% 创金合信鑫日享短债C收益1.61%[18] 风控措施 - 权益类基金准入要求:成立1年+规模超2亿 基金经理2年经验+管理产品1年[20] - 赛道产品需满足:3年内任意1年超额收益概率>90% 12周超额概率>70% 最大回撤<15%[20] - 限制基金经理规模:季度增长<100亿 当前规模<200亿 保障策略稳定性[20] - 运用AI模型建立风险评估框架 设定差异化风险阈值 极端行情启动流动性应急预案[21]
格局生变!基金代销三巨头,业绩曝光!
券商中国· 2025-03-29 18:15
蚂蚁基金业绩分析 - 2024年营业收入162.91亿元,净利润4.5亿元,均同比增长约29%,净利润率2.8% [1]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债券基金和指数基金规模扩张,非货基金规模较2023年增长1806亿元 [1][2] - 产品结构均衡,引导用户分散配置,债基和指基贡献主要规模增量,主动权益基金规模下降 [1][2] - 申购费率保持一折,2024年累计为投资者节省超45亿元手续费 [2] 招商银行基金代销业务 - 2024年代理基金收入41.65亿元,同比下降19.58%,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总收入220.05亿元,同比下降22.70% [3] - 收入下滑主因基金降费及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下降,非货保有规模增长1769亿元但主要由低费率债基驱动 [3][4] - 2024年7月起全面实施买入费率1折,覆盖全渠道和全品类基金 [3] 天天基金运营数据 - 2024年营业收入28.53亿元,净利润1.5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1.56%和27.4% [5][6] - 非货基金保有规模6113.62亿元,增长超10%,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降至3823.76亿元 [5] - 基金销售额18811.70亿元(非货基10867.45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但交易笔数下降显示单笔交易额提升 [5] - 规模增长同样依赖债基,低费率导致营收与利润承压 [5][6] 行业趋势 - 债基规模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29%,指基规模首超主动权益类基金 [2] - 市场利率走低推动债基需求,指数基金因透明分散特性受青睐 [2] - 基金降费成为行业共性,代销机构收入结构受低费率产品占比提升影响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