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

搜索文档
监管反馈了!“买主”浮现,合资银行系公募或将扩容
中国基金报· 2025-08-01 21:25
见习记者 储是 【导读】证监会反馈意见透露,上银基金或引入外资新股东 上银基金 20% 股权转让一事,有了新进展。 据证监会反馈意见显示,上银基金股权买主 " 浮现 " ,或是一家来自西班牙的金融机构。该 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已有 30 年,与上银基金股东上海银行长期紧密合作。 上银基金引入的新股东 具备外资背景 近期,证监会披露文件显示,上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申请变更持股 5% 以上非主要股 东。针对上银基金的申请,证监会提出反馈意见。 上海银行 2023 年中报显示,截至 2023 年 7 月 4 日公告期满,上海银行已征集到意向受 让方,正在履行监管审批等流程。 证监会官网显示, 2024 年 5 月,上银基金 5% 以上股权变更的申请材料获监管接收。 结合近期证监会的反馈意见,该笔股权的 " 买主 " 已浮现。此次上银基金引入的股东或是具 备西班牙资金背景的外资金融机构,受让股权比例为 20% 。 在此之前,上银基金另一笔 10% 股权已完成转让。 上银基金成立于 2013 年,注册资本为 3 亿元。大股东为上海银行,出资比例为 90% ,二 股东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出资比例为 10% 。 2022 年 ...
减持债券 增持基金 低利率周期银行理财配置变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09
资产配置策略调整 - 理财产品减配债券及权益类资产,增持公募基金、现金及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1] - 截至6月末债券配置余额13.78万亿元(占比41.8%),较一季度末13.68万亿元(占比43.9%)下降2.1个百分点 [2] - 权益类资产配置余额0.78万亿元(占比2.38%),较一季度末0.81万亿元(占比2.6%)下降0.22个百分点 [2] - 信用债配置12.79万亿元(占比38.79%),同比减少2.34个百分点,利率债配置0.99万亿元(占比3.01%) [2] 公募基金与低波动资产配置 - 公募基金配置余额1.38万亿元(占比4.2%),较一季度末增加0.45万亿元 [3] - 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余额8.18万亿元(占比24.8%),较一季度末7.27万亿元(占比23.3%)上升1.5个百分点 [3] -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配置余额1.82万亿元(占比5.52%),较一季度末1.75万亿元(占比5.6%)微降0.08个百分点 [3] 理财产品收益率趋势 - 上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2024年2.65%下降0.53个百分点 [4] - 信用债占债券配置90%,呈现买方踊跃卖方谨慎的"惜售"特征 [4] - 高票息品种供给减少,未来可能更多依赖利率债交易和公募基金委托投资 [4][5] 理财规模与市场动态 - 截至6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4%,同比增长7.54% [5] - 中长期规模增速或边际放缓,因收益率下降削弱吸引力 [5] - 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优势减弱可能加大规模扩张压力 [6] - 开放式产品占比上升或导致净值波动加大,但流动性管理能力增强可应对赎回 [6]
低利率周期银行理财配置变局
中国证券报· 2025-08-01 05:02
资产配置策略调整 - 理财产品减配债券及权益类资产,增持公募基金、现金及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1] - 截至6月末,债券配置余额13.78万亿元(占比41.8%),权益类资产0.78万亿元(占比2.38%),较一季度末分别下降2.1和0.22个百分点 [2] - 公募基金配置余额1.38万亿元(占比4.2%),较一季度末增加0.45万亿元 [2] 债券配置结构变化 - 信用债配置12.79万亿元(占比38.79%),同比下降2.34个百分点,利率债配置0.99万亿元(占比3.01%) [2] - 信用债以金融债、企业债为主,利率债包含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 [2] - 信用债市场呈现"惜售"特征,买方活跃而卖方谨慎 [4] 低波动资产配置增加 - 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余额8.18万亿元(占比24.8%),非标债权类资产1.82万亿元(占比5.52%),较一季度末分别增加0.91和0.07万亿元 [3] - 理财产品对存款投资规模明显增加,流动性管理能力增强 [6] 收益率下行趋势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2024年下降0.53个百分点 [3] - 固收类资产收益挖掘难度加大,配置盘与交易盘分化明显 [3] - 未来收益率或进一步下降,高票息品种供给减少 [4] 行业合作与规模展望 - 理财公司与基金业合作有望加强,直投高收益率难度增大 [1][4] - 截至6月末理财规模3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54%,但中长期增速或边际放缓 [4][5] - 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优势减弱,规模扩张压力加大 [6]
中国居民财富搬家路线图暨非银金融行业投资机会:存款潮涌,逐险而行
国信证券· 2025-07-31 19:1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非银金融行业“优于大市”评级 [2][3][1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存款搬家利于增量资金涌入风险资产,促进风险资产估值企稳和资管机构规模扩张,带来股票市场估值回归 [3] - 存款搬家持续,非银金融板块凭业绩弹性体现显著投资机会,当前处于资本市场牛市第二阶段即热点轮动阶段 [3] - 居民存款搬家遵循风险偏好提升路径,2024 年以来从存款转向低风险偏好资管产品,后续有望向更高风险偏好产品迁徙 [44] - 我国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反内卷”政策、“数字货币 + 稳定币”政策调整等因素提升居民风险偏好 [52][61][72] - 资管各领域呈现不同发展态势,如散户资金入市积极、银行理财增加权益和基金配置、公募主动权益归来、保险资管权益配置需求提升等 [77][98][103][1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存款篇:居民财富搬家的拐点 - 我国居民财富中房地产占比下行,非标转标利好资管,居民总财富约 600 - 700 万亿元,房地产约 300 - 400 万亿元且近年配置呈下降趋势 [5][6] - 2022 年以来居民存款(本外币)持续增长,增速相对平稳,2025 年 1 月较 2024 年末增加 5.56 万亿元,存款总量同比上升 12.40%,且定期化趋势明显,2025 年定期存款比重达 72.28% [12][16] - 2023 年以来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大幅下调,2025 - 2026 年银行存款成本将延续大幅下降趋势,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低于理财货基等产品收益率,引导居民存款往银行理财迁徙 [24][27][30] - 国有大行定存利率持续下行,存款对居民吸引力减弱,居民存款搬家已启动 [36] 大势篇:风险偏好提升的源泉 - 居民存款搬家遵循风险偏好提升路径,2022 年银行理财刚兑打破对应居民风险偏好下降,2024 年以来存款转向低风险偏好资管产品,后续有望向更高风险偏好产品迁徙 [44] - 我国新兴产业如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药、新消费等发展前景良好,提升居民风险偏好 [52][58] - 本轮“反内卷”政策聚焦提升市场效率与治理低效竞争,从多个领域推动行业出清,提升产业集中度和行业盈利能力,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传导至股票市场 [61][68] - 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在“数字货币 + 稳定币”方面有政策调整,提升居民风险偏好 [72] 资管篇:革故鼎新,资金逐险 散户资金流动情况 - 市场赚钱效应回归,2024 年 9 月 A 股个人投资者开户数几乎追平 2015 年牛市期间开户数,两融资金融资规模持续居于较高水平,2025 年前 5 月新增投资者约 1100 万人,同比增长约 30% [77][140] 银行理财资金情况 - 银行理财产品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截至 2025 年 3 月末,现金管理型 + 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为 97.7%,且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占比不断增加 [86] - 2023 年以来银行理财规模持续回升,今年以来在 30 万亿元附近徘徊,后续有望继续增长,得益于存款利率下行和母行营销支持 [95] - 银行理财持续增加权益和基金配置,适当增加利率债和基金配置,压缩信用债和非标配置,6 月份以来显著增加信用债 ETF 配置 [98] 公募基金流向情况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导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强化基准作用下行业配置或面临纠偏 [103][105] - 5 月底首批 26 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发布,多由大型机构资深投资经理管理 [107] - 2025 年以来 FOF 产品数量、份额及净值规模持续扩张,蚂蚁财富“指数 +”有助于提升用户决策效率和持有体验 [115] 保险资管流向情况 - 保险主流寿险品种调整,分红险具有“低保底 + 高浮动”特点,有利于降低险企刚性兑付成本,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需求 [127] - 截至 2024 年末,A股 5 家上市险企权益类资产投资规模达 3.2 万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 17.5%,较监管要求上限仍有提升空间 [135] 格局与总结 - 资本市场资金结构平衡,险资量级最确定,资金流入更多元,如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杠杆资金、理财资金、散户资金、外资等均有不同表现 [140] - 资本市场过去两年形成“哑铃型”结构,高分红大市值股票、微盘股及中间段股票均有上涨机会 [143] - 建议以 PB - ROE 框架展望券商后续表现,维持行业“优于大市”评级,重点推荐低估值龙头券商、高弹性标的和经纪 & 两融市占率提升的标的 [145] - 进入三季度,保险股估值有望持续改善,建议关注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 [149]
半年度基金和理财资金流向
民生证券· 2025-07-30 09:0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分析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和银行理财资金流向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2900只 规模突破33万亿元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突破30万亿元 达到30.67万亿元 2025年二季度 权益类基金资金从主动流向被动 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规模均创新高 货币基金规模达14.23万亿元 债券基金规模达10.95万亿元[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整体概况:公募基金、银行理财规模均大幅增长 - 公募基金数量突破12900只 规模达33.7万亿元 净申购较多的是货币市场型、被动指数型债券、中长期纯债、股票指数型基金 估算净申购金额分别为11241.0亿、2486.1亿、2096.6亿、1601.2亿元[6][13] - 银行理财存续规模30.67万亿元 存续产品4.18万只 较年初增加3.78% 同比增加4.54% 存续规模较年初增加2.38% 同比增加7.53% 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29.81万亿元 占比97.20% 混合类产品规模0.77万亿元 占比2.51% 权益类产品规模0.07万亿元 占比0.22%[7][20] 股票市场,主动流向指数仍在持续 - 2025年二季度 权益类基金资金从主动流向被动 指数类产品净申购1601.2亿元 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增强指数型、灵活配置型基金分别净赎回245.4亿、666.3亿、215.1亿、336.4亿元[8][28] - 2025Q2获得净申购较多的基金是永赢先进制造智选C、汇添富创新医药A等 申购前20名的基金中 6只是A份额 14只是C份额 获净申购的基金整体业绩较优 14只收益率排名同类前30% 4只排名30%之后[30] - 2025年二季度ETF市场获较多资金流入 4月份获资金流入超3000亿元(含港股类、黄金类、债券类ETF)[32] 固定收益市场:整体获得净申购,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规模创新高 - 2025年二季度 固定收益类产品整体获净申购 除可转换债券型基金外 其他类型固定收益基金均获净申购 货币市场型、被动指数型债券、中长期纯债、短期纯债型基金分别获净申购11241.0亿、2486.1亿、2096.6亿、1565.0亿元[9][3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规模均创新高 货币基金规模达14.23万亿元 债券基金规模达10.95万亿元[9][41] FOF市场:债券类FOF规模增长 - 2025年二季度 FOF类基金整体获净赎回 股票型FOF、混合型FOF基金分别获净赎回0.4亿、115.0亿元 债券型FOF基金获净申购60.2亿元[10][43] - FOF类产品获净申购较多的前3只(不同份额分别计算)为债券型FOF 博时臻选楚汇托管行为招商银行 国泰瑞悦3个月持有托管行为北京银行[44]
上半年理财收益率降至2.12% 单季新增千万投资者
第一财经· 2025-07-30 08:29
理财市场整体规模与投资者情况 - 截至6月末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较去年末增加7200亿元,增速放缓[1][2] - 理财规模与公募基金差距扩大至3.72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为34.39万亿元[2] - 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达1.36亿,较年初增长8.37%,其中个人投资者新增1029万[1][4] - 二季度单季投资者增量接近去年全年增量,显示加速入场趋势[4] 理财产品结构与收益表现 - 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2.12%,较去年同期2.8%下降68BP[1] - 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896亿元,同比增长14.18%[4] - 固收类产品占比97.2%,混合类产品占比2.51%,权益类产品仅700亿元[8] - 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缩水近万亿至6.4万亿元,占比降至25.79%[7] 理财公司市场格局 - 理财公司存续规模27.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8%,市场份额达89.6%[3] - 194家银行机构和32家理财公司共存续4.18万只产品[2] - 理财公司主导地位持续强化,市场份额较年初提升1.8个百分点[3] 投资者行为与风险偏好 - 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4%,仍为主流[4] - 保守型和进取型投资者占比分别增加1.03和1.25个百分点[4] - 95.89%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6] 资产配置趋势 - 债券类资产占比55.6%,其中信用债占比38.79%,利率债占比3.01%[10] - 信用债配置规模减少4200亿元至12.79万亿元[11] - 公募基金配置余额1.38万亿元,二季度单季大增4500亿元[11] - 现金及银行存款配置规模8.1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000亿元[11] 产品期限结构变化 - 1年以上封闭式产品占比72.86%,较年初提升5.71个百分点[9] - 开放式产品占比80.93%,封闭式产品占比19.07%[7]
渤海证券研究所晨会纪要(2025.07.29)-20250729
渤海证券· 2025-07-29 10:30
崔健 022-28451618 SAC NO:S1150511010016 cuijian@bhzq.com 渤海证券研究所晨会纪要(2025.07.29) 宏观及策略研究 政策效能叠加出口回升,6 月工企利润边际改善——2025 年 1-6 月工业企业 效益数据点评 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长较快——2025 年上半年财政数据点评 基金研究 权益市场主要指数全部上调,公募基金规模突破 34 万亿元——公募基金周报 晨会纪要(2025/07/29) 编辑人 行业研究 持续关注造纸"反内卷",第三批国补资金下达——轻工制造&纺织服饰行业 周报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晨 会 纪 要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声明 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1 of 7 晨会纪要(2025/07/29) 宏观及策略研究 政策效能叠加出口回升,6 月工企利润边际改善——2025 年 1-6 月工业企业效益数据点评 严佩佩(证券分析师,SAC NO:S1150520110001) 宋亦威(证券分析师,SAC NO:S1150514080001) 综合而言,1-6 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的回落,主要受价格端、利润率两端的拖累;不 ...
北交公募Q2持仓已出,快来领取详细“抄作业”攻略!
北证三板研习社· 2025-07-28 22:19
截至上周,公募基金的二季报已经全部披露。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公募产品的持仓规模显著提升,同 时更加集中,作为广大中小投资者, 这可以说是绝佳的"抄作业"机会! 具体哪些股票抄起来性价比最 高?北研君已经做了详细的分析盘点,精选了几只,一起来看看吧~ 北交所公募二季报出炉!哪些个股最得机构青睐? ...
公募基金周报:权益市场主要指数全部上调,公募基金规模突破34万亿元-20250728
渤海证券· 2025-07-28 16: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市场主要指数全部上调,中证500在市盈率指数估值分位数涨幅居前,科创50在市净率指数估值分位数涨幅居前 [2]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27个行业上涨,涨幅前五为建筑材料、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和建筑装饰,下跌的为银行、通信、公用事业和综合 [2] - 基金业协会公布公募基金市场数据,个人养老金基金迎来扩容 [3] - 本周权益类基金普遍上涨,量化基金涨幅最大为2.22%,纯债型基金表现不一,养老目标FOF上涨0.60%,QDII基金平均上涨1.10% [3] - 本周主动权益基金仓位涨幅居前的行业为建筑材料、煤炭和建筑装饰,跌幅居前的为国防军工、电子和医药生物,2025/7/25仓位为75.38%,较上周下降3.14pct [3] - 本周ETF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19.22亿元,跨境型ETF资金流入规模最大,股票型ETF净流出54.53亿元 [4] - 本周科创债相关ETF延续流入态势,宽基指数中中证A500指数流出接近80亿元,港股非银、建筑等板块被资金看好 [4] - 本周新发行基金23只,较上周减少10只;新成立基金36只,较上周增加2只;新基金共募集276.61亿元,较上周减少30.03亿元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市场回顾 国内市场情况 - 2025年7月21日至25日,权益市场主要指数延续上涨,科创50涨幅最大为4.63%,中证500涨幅超3% [13] - 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27个行业上涨,涨幅前五为建筑材料、煤炭、钢铁、有色金属和建筑装饰,下跌的为银行、通信、公用事业和综合 [13] - 债券市场中,中债综合全价指数下跌0.44%,中债国债、金融债、信用债总全价指数下跌0.23% - 0.61%不等,中证转债指数上涨2.14%,商品市场中,南华商品指数上涨2.73% [13] 欧美及亚太市场情况 - 本周欧美及亚太市场主要指数涨跌不一,美股标普500指数上涨0.98%,道琼斯工业指数上涨1.30%,纳斯达克指数上涨1.02% [22] - 欧洲市场中,法国CAC40上涨0.15%,德国DAX下跌0.30%;亚太市场恒生指数上涨2.27%,日经225上涨4.11% [22] 市场估值情况 - 本周市场主要指数全部上调,中证500在市盈率指数估值分位数涨幅居前,科创50在市净率指数估值分位数涨幅居前 [25] - 本周申万一级指数市盈率估值历史分位数最高的五个行业为房地产、银行、汽车、电子、钢铁,房地产市盈率估值分位数达98.6%;较低的五个行业为农林牧渔、非银金融、食品饮料、有色金属、轻工制造 [25] 主动型公募基金情况 市场热点 - 7月24日基金业协会公布数据,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管理机构164家,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4.39万亿元 [33] - 个人养老金基金扩容,国泰海通资管等四家基金公司相关指数增强基金增设Y类基金份额,指数增强基金产品数量由19只扩容至23只 [33] 市场表现 - 本周权益类基金普遍上涨,量化基金涨幅最大为2.22%,纯债型基金下跌0.30% - 上涨0.34%不等,养老目标FOF上涨0.60%,正收益占比98.09%,QDII基金平均上涨1.10%,正收益占比85.36% [33] - 本周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前三名为南方半导体产业股票发起A、诺安高端制造股票A、泰康先进材料股票发起A;混合型基金收益前三名为金信行业优选混合发起式A、金信稳健策略混合A、金信精选成长混合A;债券型基金收益前三名为红塔红土盛商一年定期开放债券A、华商可转债债券A、南方昌元可转债债券A [37] - 截至本周,本年度普通股票型基金收益前三名为华安医药生物股票发起式A、嘉实互融精选股票A、平安医药精选股票A;混合型基金收益前三名为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发起式A、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发起A、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发起A;债券型基金收益前三名为华商丰利增强定期开放债券A、南方昌元可转债债券A、华宝增强收益债券A [39] 仓位情况 - 本周主动权益基金仓位涨幅居前的行业为建筑材料、煤炭和建筑装饰,跌幅居前的为国防军工、电子和医药生物 [41] - 2025/7/25主动权益基金仓位是75.38%,较上周下降3.14pct [43] ETF基金情况 - 本周ETF市场整体资金净流入19.22亿元,规模较上期大幅减少,跨境型ETF资金流入规模最大,为103.22亿元,股票型ETF净流出54.53亿元 [48] - 本周整体ETF市场日均成交额达3,837.85亿元,日均成交量达1,709.51亿份,日均换手率达10.33% [48] - 本周科创债相关ETF延续流入态势,宽基指数中中证A500指数流出接近80亿元,港股非银、建筑等板块被资金看好,净流入较多的ETF标的有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和中证全指建筑材料指数等,净流出较多的有上证科创板综合、上证科创板50成份和创业板指数等 [49] 基金发行情况统计 - 本周新发行基金23只,较上周减少10只,其中主动偏股型基金6只,被动指数型基金10只,10只被动指数型基金中8只是股票型,主要跟踪国证通用航空产业、中证全指自由现金流等指数 [55] - 本周新成立基金36只,较上周增加2只,新基金共募集276.61亿元,较上周减少30.03亿元,汇添富稳惠6个月持有债券A募集规模最大,约为37.41亿元 [59]
国泰海通证券启动首个整合项目!资管子公司合并规模逼近70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28 03:35
国泰海通证券于7月25日晚间正式宣布,董事会审议通过国泰君安资管吸收合并海通资管的相关工作方案。这一决定标志着国内证券行业迎来首例券商资管 子公司合并重组案例,同时也是国泰海通证券成立后启动的首个子公司整合项目。 海通资管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为22亿元,是目前国内注册资本金最大的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截至2024年末,海通资管的资产管理规模为1069.82 亿元。两家公司合并后,总资产管理规模将达到6954.12亿元,逼近7000亿元关口,在行业中的地位将显著提升。 产品整合与业务协同 合并完成后,两家资管公司将在业务方向统一的基础上制定创新发展战略。通过整合客户群体、优化服务体系,融合各自特色优势,共享核心能力和禀赋资 源,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个性化、专业化、多元化服务。 在产品层面,国泰君安资管更名后,旗下产品的管理人名称将正式变更为"上海国泰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后续将对旗下公募基金产品名称进行相应 调整。海通资管旗下部分参公大集合未来将申请变更管理人为国泰海通资管,并申请注册为公募基金。个别参公大集合将到期终止,私募产品等将依法履行 管理人变更程序。 两家资管公司将整合优势资源,进一步专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