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 坚定推进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证券时报· 2025-06-19 02:34
外汇领域改革与开放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表示将坚定推进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面对外部环境变化推出多项支持性政策[1] - 国家外汇局发布《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9项政策深化跨境融资外汇管理改革[1] - 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1.6%,对一篮子货币总体稳定[1] - 跨境投资更趋活跃,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处于较高水平,近期买入境内股票也有所增多[1] 外汇管理体制机制 - 国家外汇局将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2] - 在"更加便利"方面,将不断完善"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政策体系,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全链条外汇服务[2] - 在"更加开放"方面,将深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缩减外商直接投资外汇登记流程和资金使用负面清单[2] - 在"更加安全"方面,将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3] - 在"更加智慧"方面,将妥善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外汇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3] 支持外贸企业发展 - 将进一步深化贸易外汇业务管理改革,实施扩大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3] - 鼓励银行将更多贸易新业态主体纳入贸易便利化政策,优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外汇资金结算[3] - 便利诚信的承包工程企业境外资金集中管理等便利化政策[3] 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 将在全国实施支持科研机构吸引利用外资、扩大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便利、缩减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负面清单等便利化政策[4] - 在全国推广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政策,便利跨国公司集团资金归集使用[4] - 开展绿色外债政策试点,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借用外债用于绿色项目[4] - 完善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统一本外币管理政策,便利募集资金调回境内使用[4] - 近期将新发放一批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有序满足境内主体境外投资合理需求[4] 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 - 将在自贸试验区实施一揽子外汇创新政策,包括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扩大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等10项便利化政策[4] 《通知》具体政策 - 在投资端,拟取消境内直接投资前期费用基本信息登记、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5] - 允许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利润境内再投资、便利境内非企业科研机构接收境外资金等[5] - 在融资端,拟扩大跨境融资便利,简化跨境融资便利化业务登记管理要求[5] - 在支付便利有关方面,拟缩减资本项目收入使用负面清单,优化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便利境外个人境内购房结汇支付[5]
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最新发声!发布一揽子重要金融政策 | 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6-18 19:22
2025陆家嘴论坛核心观点 - 论坛以"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一揽子重要金融政策 [2]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聚焦国际货币体系、跨境支付体系、全球金融稳定体系、国际金融组织治理四大领域提出改革方向 [4][6][9][12][16]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强调开放合作是金融发展时代主题,中国金融高水平开放前景广阔 [19][20][23][24][25][26] - 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31][32][34][36][37][38] - 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提出推进外汇领域"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深层次改革 [43][45][46][47][49][50]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呈现多极化趋势,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约20%,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和贸易融资货币 [7] - 单一主权货币作为国际主导货币存在内在不稳定问题,易被工具化、武器化 [6] - 改革方向包括形成少数强势主权货币良性竞争机制或推动IMF特别提款权(SDR)成为超主权国际货币 [7][8] - 需优化SDR分配发行机制,扩大使用范围至私营部门,建立适应大规模使用的结算机制 [8] 跨境支付体系发展 - 传统跨境支付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易被政治化等问题,G20已制定改善路线图 [10] - 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本币结算增加,中国建成多渠道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 [10] - 支付系统互操作性提升,亚洲通过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便利零售跨境支付 [11] - 区块链、央行数字货币等新兴技术重塑支付体系,实现"支付即结算"但带来监管挑战 [11] 全球金融稳定体系 - 多层次金融安全网持续完善,中国与30多国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12] - 中国全面实施《巴塞尔协议III》,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全部达标,存款保险覆盖99%以上存款人 [13] - 面临监管碎片化、数字金融监管不足、非银行中介机构监管薄弱等新挑战 [14][15] 国际金融组织治理 - IMF等组织份额和投票权未反映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地位,需提高代表性 [16][17] - 应强化经济监督职能,加强政策协调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 [17] 中国金融开放进展 - 外资银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7万亿元,外资保险市场份额从2013年4%升至9% [21] - 全球前50大银行42家在华设机构,40大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 [21] - 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出《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批准友邦人寿等外资机构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28][29] 资本市场改革 - A股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投入1.88万亿元占全国一半以上,拥有全国1/3专利 [34] - 科创板将推出"1+6"改革措施,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等 [37] - 将批复首批2只数据中心REITs,发展科创债ETF等股债结合产品 [38] - 外资QFII可交易期货期权品种将拓展至100个,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 [40] 外汇管理创新 -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年内升值1.6%,企业外汇套保比例提升至30% [43][44] - 推进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改革,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深化外汇市场开放 [46] - 在自贸区实施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扩大QFLP试点等10项便利化政策 [50] 重点领域发展机遇 - 绿色金融: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2030年碳达峰资金需求超25万亿元 [24] - 养老金融:203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30万亿元 [25] - 财富管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家庭金融资产中现金储蓄占比超50%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