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骨骼机器人技术

搜索文档
机器人2025年二季度投融市场报告
Wind万得· 2025-07-22 06:31
行业概览 - 2025年二季度机器人行业热度持续攀升,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与资本热度共同推动产业迈向新阶段 [1] - 外骨骼机器人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已在医疗、工业、消费等场景实现应用 [1] - 2025年二季度国内机器人领域合计发生融资案例156起,涉及融资金额103.2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融资金额超40亿元 [1] - 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6.9万套,累计同比增长35.6%,服务机器人产量为882.4万套,累计同比增长25.5% [6] 机器人季度概览 - 各类创新性赛事推动机器人技术进步,如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 [5] - 星动纪元、路石、千寻智能等企业发布新款人形机器人产品,行业加速迈向规模化量产和商业化落地 [5] - 10余家机器人企业在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包括乐动机器人、卧安机器人等 [5] 二季度行业相关政策 - 宁波市发布《宁波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目标到2027年实现人形机器人关键组部件100项 [9] -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支持部署具身智能机器人 [9] - 浙江省将智能家居机器人纳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给予最高2000元/件补助 [9] 二季度相关产业基金 - 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总规模达100亿元,已投资宇树科技、星海图等企业 [10] - 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出资额50亿元,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 [11] - 青岛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基金规模达100亿元,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 [11] Q2时间线 - 4月19日北京亦庄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20家机器人团队参赛 [12] - 5月8日华为哈勃入股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商千寻智能 [12] - 5月4日外骨骼机器人在泰山、黄山等景区投入使用,为用户节省30%-50%体力 [12] - 6月23日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递交IPO招股书,目标成为“工业具身智能第一股” [15] 赛道图谱 - 机器人细分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 [16][18] - 服务机器人中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工业机器人中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为主要方向 [16] 投融动态 - 2025年二季度机器人融资案例数156起,环比上升54.5%,融资金额103.2亿元,环比上升49.5% [20] - 服务机器人融资金额最多(62.9亿元),其中人形机器人超40亿元 [20] - 融资轮次后移,中后期融资金额占比由29.2%上升至61.3% [21] - 融资集中度提升,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合计占比89.1% [22] 行业趋势 - 外骨骼机器人通过人机交互与协同、轻量化与舒适性、智能化与自适应性提升用户体验 [31] - 按应用场景分为康复型、工业用、军用、消费型等,其中消费型外骨骼机器人已在景区广泛应用 [32][33] - 预计到2030年,全球康养用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空间达480亿元,工业用达100亿元,户外用达700亿元 [37][41] 代表企业 - 程天科技专注于康复与养老领域,核心产品悠行UGO系列获NMPA和FDA认证,累计服务人次超60万 [46][47] - 傲鲨智能推出“启元TR1”人形外骨骼机器人,可实现27个关节仿人结构设计,应用于工业、医疗等场景 [52][55]
2025-2031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前景研究与市场调查预测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6-27 15:42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核心观点 - 外骨骼机器人是人机耦合的可穿戴式智能结构,通过结合人类智能与机械动力实现力量增强、运动辅助及康复功能,技术涵盖传感、控制、驱动和生物机械学等[2] - 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0-2024年全球及中国市场供需、规模、技术趋势被系统分析,2025-2031年产量、市场规模及技术研发方向有明确预测[4][9] - 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受政策支持(如进出口关税优惠、地方政府扶持),并与养老、军工等下游产业紧密关联[4][7] 行业定义与技术特征 - 产品定义:外骨骼机器人通过机械能量增强人类负荷能力,应用覆盖军事、医疗康复及工业领域,技术核心包括构造材料、能量源及生物机械学集成[2] - 技术环境:行业专利申请数、申请人及热门技术被量化分析,显示技术迭代活跃[3] 市场规模与供需分析 - 全球市场:2020-2024年市场规模及区域分布数据披露,重点国家市场被分析,2025-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预测值明确[4] - 中国市场:2020-2024年行业生命周期、市场成熟度及SWOT对比(国内外)被评估,细分市场规模、产量及消费量统计具体[3][5] - 价格趋势:行业平均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被分析,2025-2031年价格预测基于历史数据建模[5]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产业:伺服电机和减速机的市场规模、价格及生产情况直接影响行业成本结构[6] - 下游应用:养老与军工行业现状及前景决定外骨骼机器人需求增长空间[7] - 竞争格局:2024年区域消费格局、品牌分布及重点企业(如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等6家代表公司)经营数据被详细分析[6][7] 区域发展与投资动态 - 区域经济:华北、华东等六大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行业前景关联性被研究[5][6] - 投资布局:2020-2024年总体投资结构、规模及分地区投资数据被披露,新进入者需注意技术及政策壁垒[9][10] 企业案例分析 - 重点企业: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等6家公司产品、经营情况及未来趋势被逐一梳理,反映行业头部竞争态势[7]
外骨骼机器人:消费级产品爆发,节后行情有望延续
2025-05-06 10:27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外骨骼机器人行业 - **公司**:振江股份、探路者、伟思医疗、晶宫科技、福达股份、辰安科技、杭州智源、杭州志愿研究院、成天科技、深圳极氪科技、苏州麦宝、北京动思、中天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场受多重因素催化**:一级市场公司推出消费级产品并提供租赁服务,权威媒体广泛报道,商务部补贴政策刺激需求,预计全国性补贴政策5月中下旬出台[1][4] - **上市公司受益情况**:整机制造商如振江股份、探路者和伟思医疗,受益于汽车芯片技术发展,预计2026年利润显著增长;零部件供应商如晶宫科技和福达股份,提供轻量化材料及核心组件,业绩稳定[1][5][6] - **投资逻辑**:应用场景易落地,消费场景兑现潜力高,产品构成简单,能减轻人体负担,易被消费者接受[2] - **价格降低与应用场景**:受益于智能机器人政策,技术同源性促进降本,售价显著降低,B端医疗场景降至三五十万元,C端消费级产品低于1万元,应用场景包括特种医疗、工业和消费领域,C端助老及患者市场潜力大[3][10] -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能直接面向C端,迅速实现收入增长,相比人形机器人零部件要求低,应用和降本速度快,易产生利润并跟踪营销数据,有望成为机械领域重要分支[1][7] - **未来催化因素多**:国家层面补贴政策落地、端午节假期营销事件、振江股份产品发布会、探路者营销活动、伟思医疗从医疗级向消费级探索[1][8][9] - **商业化机遇好**:受益于政策东风,技术同源性推动产业链降本,零部件要求低,应用和降本速度快,售价降低,C端助老及患者市场空间大[10] - **市场竞争格局**:海外公司起步早,集中在发达国家,国内2015年涌现初创企业,国内出圈公司有杭州志愿研究院、成天科技等[11] - **成本构成与智能化方向**:成本最大部分是执行器,其次是外壳等;智能化发展是数据搜集与综合解决方案定位推进,不同厂家各有技术优势[13] - **安全性保障**:中天最新产品有自动锁定功能,可避免安全问题[14] - **市场需求测算**:各细分领域总计千亿元级别潜力,C端助老及患者市场最大,其次是工业领域,再是医疗机构及特殊景区场景[15][16] - **厂商发展趋势**:今年上半年头部一级公司推出产品,预计下半年到明年更多厂商转向消费级市场并推出新型产品,受政策和市场需求推动[16][17] - **进入起点阶段原因**:成本下降、技术积累和政策推动[18] - **技术门槛和难点**:人机结合与可穿戴特性对穿戴舒适性和体感技术要求高,涉及多方面技术,不同档次产品智能化和辅助性能差异大[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五一期间辰安科技和杭州智源推出新消费级产品用于登山领域并提供租赁服务,每小时费用约30 - 50元[4] - 商务部补贴政策对养老及伤残人士使用外骨骼机器人补贴比例为20% - 30%,已在杭州和浙江落地[4] - 振江股份若明年销售5万套,每套2万元,将实现接近10亿元营收[5] - 福达股份从事曲轴业务并收购餐馆相关企业,主营业务表现良好[6] - 杭州60岁以上老人购买外骨骼机器人可获30%补贴,实际支付仅需7000元[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