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脑衰老
icon
搜索文档
器官“年龄”影响寿命,大脑最关键
快讯· 2025-07-09 06:25
大脑健康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 大脑"提前变老"群体未来十年内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概率是"大脑年轻"群体的12倍 [1] - "极度衰老"大脑群体15年内的死亡风险比正常群体高182% [1] - "大脑最年轻"群体死亡风险下降40% [1] 大脑状态与健康关联性 - 大脑衰老程度直接影响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和死亡率 [1] - 大脑状态被定义为健康与寿命的重要决定因素 [1]
40岁开始预防衰老最有效!1.9万人脑扫描揭秘:大脑衰老有“关键窗口期”
量子位· 2025-06-14 16:33
大脑衰老研究核心发现 - 大脑衰老呈现非线性S形特征 而非匀速线性过程 通过分析19300名参与者的fMRI数据发现衰老轨迹先缓慢后加速最后趋于平稳 [6][9] - 关键转折点出现在43.7岁(α年龄点) 此时大脑网络不稳定开始加速 66.7岁(I年龄点)达到最快衰老速度 [11] - 神经元胰岛素抵抗是驱动衰老的核心机制 影响GLUT4和APOE等转运蛋白功能 导致神经元葡萄糖代谢异常 [12][16][17] 酮体干预效果验证 - 酮体(D-βHB)能绕过胰岛素抵抗直接为神经元供能 101名21-79岁受试者对照实验显示其稳定大脑网络效果具有特异性 [19][20][22] - 干预效果存在年龄差异:40-59岁组效果比20-39岁组提升84.62% 60-79岁组效果衰减至不足年轻组一半 [24][25] - 40-59岁被确认为最佳干预窗口期 此时大脑刚开始加速衰老且酮体响应最敏感 [3][26] 研究方法与数据支撑 - 研究整合四大数据库(HCP-A/UKB/BU/LCS)的fMRI数据 S形模型拟合度显著优于线性模型 [6][7] - 采用自身对照实验设计 隔夜禁食后分别进行酮体和葡萄糖干预 通过MRI扫描量化网络稳定性变化 [21]
40岁开始预防衰老最有效!1.9万人脑扫描揭秘:大脑衰老有“关键窗口期”
量子位· 2025-06-14 16:32
大脑衰老研究核心发现 - 大脑衰老呈现非线性S形特征,而非匀速线性过程,通过分析19300名参与者的fMRI数据发现衰老轨迹存在加速转折点[6][7][9] - 关键年龄节点:43.7岁(α点)为不稳定加速起点,66.7岁(I点)为衰老速度峰值,之后进入平台期[11] - 神经元胰岛素抵抗是核心驱动机制,导致葡萄糖代谢异常及GLUT4/APOE转运蛋白功能障碍[12][16][17] 酮体干预机制与效果 - 酮体(如D-βHB)可绕过胰岛素抵抗直接为神经元供能,通过非GLUT4途径稳定大脑网络[19][22] - 干预效果存在年龄差异:40-59岁组效果最佳(比20-39岁组提升84.62%),60-79岁组效果减半[24][25][26] - 实验设计:101名21-79岁健康成年人采用自身对照,外源性酮体干预后30分钟MRI检测显示显著网络稳定性提升[20][21][23] 代谢关联与临床意义 - 胰岛素抵抗引发神经元能量供应失调,与血糖代谢异常强相关,大脑区域异质性分析支持该结论[14][15][17] - 中年(40-59岁)被确定为抗衰黄金窗口期,此时干预可有效延缓S形曲线加速阶段[11][26] - 研究数据来源覆盖四大国际队列(HCP-A/UKB/BU/LCS),采用S形模型比线性模型更精准拟合衰老轨迹[6][7][9]
Nature:你的大脑衰老速度受这64个基因影响
量子位· 2025-03-15 12:4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科学家利用AI模型分析大量脑部扫描和遗传数据,确定了64个影响大脑衰老速度的基因,并指出13种潜在抗衰老药物[1] - 研究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被Nature评价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尝试,可能为研发新的大脑抗衰药物铺平道路[2][3] - 大脑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及死亡风险增加有关,研究旨在找出导致大脑衰老的因素并探索应对之道[4][5] 研究方法与数据 - 使用BAG(大脑年龄差距)作为大脑衰老标志,分析29097名健康参与者的UKB数据集训练7个AI模型进行脑龄估计[6][7][8] - 验证数据包括3227名健康受试者、6637名脑部疾病受试者及ADNI、PPMI、IXI项目的外部MRI数据[9][10] - 三维视觉Transformer(3D-ViT)模型在脑龄估计中表现最优,被用于后续BAG测量[11] - 对31520名健康参与者进行GWAS(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确定与BAG相关的遗传变异[11][12] 关键发现 - 通过遗传相关性和孟德尔随机化方法,发现BAG对智力有显著因果影响[13] - 共定位分析确定64个可药物治疗基因,涉及程序性细胞死亡、血小板信号传导等生物化学通路[14][15] - MAPT、TNFSF12等7个基因被确认为大脑衰老的强因果候选者[16] 药物开发潜力 - 药物再利用分析发现466种药物针对64个基因中的29个,具备抗衰潜力[17] - 进一步筛选出29种药物可能延缓大脑衰老,其中20种(如达沙替尼、双氯芬酸)的抗衰潜力已被前人研究提及[18][19] - 13种药物(包括胆钙化醇、达沙替尼等)已在抗衰老临床试验中测试或正在测试[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