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太空打水漂(半弹道跳跃式返回)
icon
搜索文档
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
人民日报· 2025-08-18 13:57
载人登月计划概述 -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载人登月,各项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1] -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已完成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月面着陆器"揽月"完成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1] - 载人登月任务将采用两枚火箭分别发射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 [4]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飞向月球 - 地月平均距离38万公里,需要火箭具备地月转移轨道27吨级运载能力 [6] - 现役最大推力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仅8吨,需研制新火箭平台 [6]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正在研制,具备高可靠、高安全、智慧化特征,支持两种构型(登月型和近地型) [7][8] - "梦舟"飞船可搭载7名航天员,具备自主逃逸救生能力,今年6月完成逃逸试验 [10] 登陆月球 - "揽月"着陆器是航天员月面生活中心,已完成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12] - 试验模拟月球低重力环境,验证自主避障算法和着陆起飞关键技术 [12] - 航天员将使用"望宇"登月服和"探索"月球车在月面活动,面临月尘、微流星等挑战 [12][13] 返回地球 - 返回过程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太空打水漂)技术减速 [15] - 需解决高速再入热防护和精准制导导航控制问题 [15] - 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模拟飞行仿真,确保返回安全 [16] 产业与经济影响 - 航天工程投入产出比达1:15,带动尖端工艺、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 [3] - 探月工程前期成果为载人登月提供支撑,后续将建设月球科研试验设施 [16][19] 任务命名与文化内涵 - "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月球车)体现传统文化与航天精神融合 [11] 探月工程规划 - 初期规划分绕、落、回三期,四期目标包括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和科研站建设 [17][18][19]
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8-18 06:01
第三步 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 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 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着陆月背的模拟动画画 面。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实施"梦舟"载人飞船零 高度逃逸飞行试验。 新华社发 嫦娥六号取回的月球样品。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我国载人登月主要飞行过程 我国计划在 2030 年前 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 探索。其后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 试验设施,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 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第一步 | 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 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 轨道,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 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 第二步 月面着陆器将制动下降并着陆 于月面预定区域,航天员登陆月球开展科学考 察与样品采集 目前 · 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取 得圆满成功 ·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零高度逃逸飞行 试验顺利完成 · 各系统研制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 ·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开始训练,未 来将承担载人登月任务 共有 10 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 其中,8 名航天驾驶员,2 名 载荷专家(分别来自香港和澳 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