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至上

搜索文档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
电动车公社· 2025-05-11 00:58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与行业现状 - 工信部针对汽车门把手安全技术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当前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强度不足、控制逻辑风险、断电失效等安全隐患,需通过国标规范行业[1][38][40] - 新能源车中68%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但相关安全事故年增长率达45%,凸显行业标准滞后于技术应用[36] - 碰撞后电气系统失效可能导致电控门把手无法弹出,黄金逃生时间仅64秒,现有设计增加救援难度[30][32] 隐藏式门把手的起源与技术矛盾 - 奔驰300SL于1954年首创隐藏式门把手,通过降低风阻实现263km/h极速,成为超跑标配[5][8][12] - 特斯拉Model S将隐藏式门把手重塑为科技符号,带动新能源车广泛采用,但实际存在操作复杂、冻冰卡滞等问题[15][19][23] - 门把手形式直接影响风阻系数:按钮式增加0.57%阻力(对应约十几公里CLTC续航),传统外拉式仅增加0.12%[32][34] 行业应对与未来方向 - 车企通过"破冰之力"等技术优化隐藏式门把手,但本质矛盾在于电子控制与机械可靠性的平衡[23][28] - 工信部新标要求强化断电保护、机械冗余设计,规范标志识别与结构强度,适用于M1/N1类车辆[38][40] - 行业需提升安全优先级,避免为续航牺牲稳定性,同时加强用户手册中应急处理的普及[44][45][48] 技术标准与全球化发展 - 国内外均缺乏针对电动/隐藏式门把手的专项标准,中国率先推动强制性国标填补空白[40] - 安全至上的监管思路将同步影响智能驾驶、电子后视镜等新技术,助力中国汽车出海[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