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阻
icon
搜索文档
风阻系数小,风阻就小?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23 16:21
文章核心观点 - 风阻系数(Cd)仅是影响汽车实际空气阻力的因素之一,其数值低并不等同于车辆整体风阻小 [9] - 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过度强调和追求低风阻系数的现象,这主要源于缓解续航焦虑和营销宣传的需要 [9] - 评估车辆真实空气阻力需综合考量风阻系数、迎风面积、行驶速度及空气密度等多个变量,单一Cd值参考价值有限 [9] 风阻的构成与定义 - 风阻是物体与空气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力,由气流撞击阻力、摩擦阻力和外型阻力三部分组成 [1] - 外型阻力是高速运动时的主要阻力来源,占比超过八成,其大小与物体形状密切相关,例如流线型雨滴的风阻系数远低于正方体 [3] - 车辆行驶时产生的摩擦阻力影响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计 [3] 风阻系数(Cd)的解读 - 风阻系数是一个无量纲数,用于量化物体形状对气流阻碍的程度,反映能量损耗效率 [4] - 空气阻力的计算公式为 Fd = ½ρV²·A·Cd,其中Fd是空气阻力,ρ是空气密度,V是速度,A是迎风面积,Cd是风阻系数 [4] - 风阻系数本身并非固定值,其测量结果会受到测试速度的影响 [8] 影响实际风阻的关键变量 - 迎风面积(A)与车内空间直接相关,是设计中可人为控制的参数,但空间与迎风面积存在矛盾关系 [6] - 空气阻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速度翻倍会导致风阻增至原来的数倍,这使得Cd值的影响力随速度提升而放大 [8] - 空气密度(ρ)随海拔、温度、湿度变化,例如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空气密度仅为海平面的60%,风阻会相应降低 [8] 行业现象与消费者评估建议 - 新能源汽车通过配备空悬悬架在高速时自动降低车身,以减小迎风面积来降低能耗 [6] - 消费者评估车辆能耗时应关注100-140公里/小时的电耗或油耗曲线,而非仅60公里/小时的等速工况成绩 [9] - 面对低风阻系数宣传,应询问测试环境(平原或高海拔)、迎风面积大小和测量速度等具体参数,以获得更全面的判断依据 [9]
隐藏式门把手被判死刑?工信部再下重锤!
电动车公社· 2025-05-11 00:58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隐患与行业现状 - 工信部针对汽车门把手安全技术发布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当前隐藏式门把手存在强度不足、控制逻辑风险、断电失效等安全隐患,需通过国标规范行业[1][38][40] - 新能源车中68%采用隐藏式门把手,但相关安全事故年增长率达45%,凸显行业标准滞后于技术应用[36] - 碰撞后电气系统失效可能导致电控门把手无法弹出,黄金逃生时间仅64秒,现有设计增加救援难度[30][32] 隐藏式门把手的起源与技术矛盾 - 奔驰300SL于1954年首创隐藏式门把手,通过降低风阻实现263km/h极速,成为超跑标配[5][8][12] - 特斯拉Model S将隐藏式门把手重塑为科技符号,带动新能源车广泛采用,但实际存在操作复杂、冻冰卡滞等问题[15][19][23] - 门把手形式直接影响风阻系数:按钮式增加0.57%阻力(对应约十几公里CLTC续航),传统外拉式仅增加0.12%[32][34] 行业应对与未来方向 - 车企通过"破冰之力"等技术优化隐藏式门把手,但本质矛盾在于电子控制与机械可靠性的平衡[23][28] - 工信部新标要求强化断电保护、机械冗余设计,规范标志识别与结构强度,适用于M1/N1类车辆[38][40] - 行业需提升安全优先级,避免为续航牺牲稳定性,同时加强用户手册中应急处理的普及[44][45][48] 技术标准与全球化发展 - 国内外均缺乏针对电动/隐藏式门把手的专项标准,中国率先推动强制性国标填补空白[40] - 安全至上的监管思路将同步影响智能驾驶、电子后视镜等新技术,助力中国汽车出海[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