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景三维数据
搜索文档
解码台风“水汽指纹”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25 09:27
技术突破与应用 - 创新运用GDCORS北斗观测数据,结合多源气象资料,采用地基GNSS水汽反演技术,构建台风全过程水汽立体监测体系,首次实现台风影响期间水汽输送路径分钟级更新 [1][7] - 地基GNSS水汽反演技术通过分解导航定位误差中的静力学延迟与湿延迟,精准解析大气可降水量(PWV),实现从信号接收到水汽参数提取的全链条解析 [1][8] - 相较于传统探空气球6-12小时的观测间隔,GNSS技术实现了分钟级水汽动态监测,为台风路径预测和强度分析提供了高时空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4] 研究成果与规律发现 - 研究揭示台风“蝴蝶”期间,各GDCORS测站反演的PWV与台风中心距离负相关系数高达-0.86,水汽变化在时间序列上呈现极速上升期、高值震荡期、快速回落期“三阶段”模式 [2][9] - 水汽时空变化与降雨过程高度耦合,正PWV差区(水汽迅速堆积)常出现在未来1-2小时即将发生强降雨区域,验证了PWV空间异常可作为降水的“先导信号” [2][9] - 地形对水汽传输与极端降水有较大影响,山脉通过“屏障-过滤”机制迫使低层气流抬升或改道,导致水汽在迎风坡显著堆积,诱发区域性大暴雨 [3][10] 基础设施与数据支撑 - 广东全省拥有GDCORS基准站575座,平均站间距约26公里,覆盖全省陆域及近海区域,并通过“一网融合”模式整合气象、地震等行业200余座基准站,形成跨部门资源共享机制 [5][12] - 2024年广东省汛期历时195天,出现22次区域性强降雨过程,全省平均降水量1901.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6%,极端强降雨是地质灾害的直接诱发因素 [5][11] 未来发展规划 - 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深化工作,丰富地面降水观测体系以实现PWV与降水的量化耦合分析,并扩展GNSS站网兼容性以提升水汽层析分辨率 [6][12] - 将引入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提升异常识别与预测能力,为地质灾害精准防御提供科学支撑 [6][12]
秀水河“分身”了
辽宁日报· 2025-09-23 09:09
项目入选与概况 - 项目《实景三维赋能数字孪生秀水河流域防洪应用》成功入选2025年实景三维数据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1] - 项目于2023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 已连续两年为秀水河流域防洪工作提供服务 [1] - 秀水河流经沈阳的康平县、法库县、新民市 流域较为广泛 [1] 技术实现与功能 - 项目通过无人机、无人船等工具对秀水河流域地貌、河道、环境进行全方位扫描 采集海量三维实景数据 构建数字河流 [1] - 数字孪生模型已实现洪水预报、预警、预演和预案的"四预"功能 [1] - 在两处防洪关键点位增设视频监控等物联网感知设备两台套 实现河道水位实时监测 [1] - 工作人员可在平台操作端全面掌握流域运行情况 在三维场景中进行洪水演进仿真预演 [1] 技术创新与数据整合 - 项目汇聚融合了实景三维地理空间数据、物联感知数据、流域基础数据、业务管理数据和跨行业共享数据等多源数据 [2] - 项目打破了国外洪涝商业模型的束缚 通过自主研发河道洪涝预报模型实现洪水演进的仿真预演 [2] 行业应用与发展规划 - 行业将以此次入选国家典型案例为契机 进一步加快实景三维建设工作 [2] - 行业计划加快构建覆盖全省的统一时空基底和数据融合平台 拓展实景三维成果在各行业各领域的深度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