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宠物创新药
icon
搜索文档
前几年逾百元一支的猫三联疫苗最低已杀到10元档,兽药企业该如何突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3 22:48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动保产业规模接近700亿元 从2019年503.95亿元增至2023年696.51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4% [1] - 行业增速明显放缓 毛利率持续下行 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1] 市场竞争格局 - 产品高度同质化导致价格战 以猫三联疫苗为例 国产厂商达二十多家 在研或已上市产品十余款 [2] - 国产猫三联疫苗价格低至50-80元/支 部分低至10元/支 进口品牌"妙三多"价格从140-180元/支降至约50元/支 [2] - 头部企业优势凸显 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弱者出清强者做大成为基本逻辑 [4] 传统规律变化 - 动保行业与养殖业景气度关联减弱 2024年头部养殖企业牧原股份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同比增519.42%) 温氏股份92.30亿元(同比增244.46%) [5] - 多数上市动保企业2024年业绩不增反降 部分公司持续亏损 [6] 企业战略调整 - 大型养殖集团自建或收购兽药厂形成内部闭环生产 对经济动物药市场冲击巨大 [6] - 海正动保将战略重心转向毛利率更高的宠物药 预计2025年宠物药销售占比超50% [6] - 产品线向创新药和非药领域拓展 包括保健品与功能护理产品 [6] 技术创新突破 - 2024年一类新兽药证书数量明显增加 2025年1-3月已有3个新兽药证书获批 [6] - 礼舒替尼获得一类新兽药证书 为全球第三款JAK激酶靶点兽用药物 [7] - mRNA疫苗进入临床井喷期 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mRNA疫苗、猫传染性腹膜炎mRNA疫苗和狂犬病mRNA疫苗 [7] 创新发展方向 - 技术价值取决于能否解决治疗痛点 如猫传染性腹膜炎高死亡率问题 [8] - 创新布局优先围绕驱虫、皮肤病和疫苗等大类市场 再进入心脏病、糖尿病等高端细分领域 [8]
为何国内企业才上市两款宠物创新药?
36氪· 2025-05-03 15:34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宠物数量和诊疗机构数量不断增长,宠物药市场潜力大,但国内自主研发宠物创新药能力尚在萌芽,面临研发难度高、选品需差异化、创新与定价平衡难等问题,未来宠物创新药出海有望成为重要途径 [1][3][4] 宠物市场现状 - 2020 - 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从3.1亿只增至4.3亿只,年复合增长率8.2%,预计2029年达5.7亿只,2025 - 2028年年复合增长率5.8% [1] - 2020 - 2024年中国宠物诊疗机构数量从1.6万家增至2.6万家,年复合增长率12.9%,预计2029年达4.4万家,2025 - 2028年年复合增长率10.4% [3] - 2019年全球宠物药品市场规模126.08亿美元,预计2026年达200.5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04%;2020 - 2024年中国宠物药市场规模从93.9亿元增至209.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2.2%,预计2029年增长至354.1亿元,2025 - 2028年年复合增长率10.4% [3] 宠物创新药研发痛点 研发难度高 - 2024年农业农村部批准52款宠物药品注册或再注册,国产31款、进口21款,但获批一类宠物新药仅1项,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待加强 [4] - 人类对宠物疾病基础研究匮乏,科研投入不足;国内缺乏符合兽药GCP的宠物临床试验机构;宠物与人类有物种差异,开发经验不能照搬;宠物创新药领域资源投入与人用创新药有量级差异;研发周期6 - 8年,成本3000 - 5000万元 [7][8] 选品需差异化 - 动保巨头有拳头产品垄断市场,如硕腾爱波克,2024年迎来对手礼蓝动保Zenrelia和格格巫与礼蓝动保的礼舒替尼 [9] - 犬皮肤病、宠物老龄化疾病相关药物及保健品、宠物肿瘤治疗药物市场潜力大;晕车药、减肥药、抗抑郁药等有市场需求 [10][11] 创新与定价平衡难 - 新技术产品成本高,宠物医药法规、定价和医疗保障制度待完善,需平衡创新与定价 [13] - 可通过政策增强市场竞争、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宠物保险扩展保障范围等策略平衡;企业应提供降本增效产品,部分宠物主用商保覆盖费用;中国药企可瞄准全球需求,已有企业打通出海道路 [14] 2024年中国获批宠物药名单 - 涵盖多种药品,包括疫苗、片剂、滴剂、胶囊等,适用于犬、猫等不同宠物,治疗多种疾病,注册类别有应急评价、再注册、一类注册等 [1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