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搜索文档
德国财长访华强调“要对话”:世界上许多问题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解决
环球时报· 2025-11-17 07:00
访问背景与核心意义 - 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拉尔斯·克林拜尔率领金融和商务代表团前往中国 参加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并访问上海 此为德国联邦政府中首位访华的部长[1] - 此次访问意义重大 远不止于金融方面[1] - 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机制已存在10年 为两国财政高层提供会面平台[1] - 克林拜尔表示不应只是谈论中国 而要与中国对话 强调中国是重要国际参与者 许多问题只有与中国合作才能解决[3] 对话核心议题 - 德方将积极争取德国银行和保险公司在中国获得更好的市场准入[2] - 讨论议题包括监管机构间合作以及国际金融风险[2] - 计划重点讨论基于规则的贸易、大宗商品和乌克兰问题[1] - 中国的稀土出口政策将是重要主题[2] - 贸易冲突预计是重要议题[2] - 双方预计将发表联合声明[2] 代表团成员与行业参与 - 代表团成员包括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局长马克·布兰森和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纳格尔[2] - 行业代表包括安联保险和Ergo保险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2] 上海行程与行业焦点 - 上海行程侧重于参观西门子医疗的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3] - 西门子几天前宣布将出售其医疗技术部门的多数股权 以更专注于其他业务领域[3] - 中国市场对西门子医疗至关重要 因其庞大市场规模和非凡的创新速度[3] 德国工商界观点与行业背景 - 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主席指出中国仍是德国对外贸易关键伙伴 是销售、采购和创新市场以及全球价值链关键因素[3] - 减少依赖性不应被误解为退出 应关注风险管理、市场准入和对话[3] - 德国政府正重新审查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并对中国科技巨头华为采取更强硬立场[3] - 德国政府官员私下制订"降低依赖"计划 但不愿干预外国投资决策 商界领袖和政府官员互相指责但鲜有解决方案[3]
经典常谈 | 建设世界文明百花园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10-28 08:37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明交往的理论,并指出其与中华文明“天下大同”“海纳百川”的特质相契合 [1][2][3] - 文章强调文明发展离不开交流互鉴,生产力的保存与科学知识的连续性均依赖于交往范围的扩大 [1][2] - 文章提出应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共同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4] 马克思主义文明交往理论 - 文明的发展演变取决于其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发展程度,各民族的相互关系受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水平影响 [1] - 随着交往范围扩大和生产方式完善,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被消灭,历史日益成为世界历史,物质与精神生产均呈现全球化趋势 [1] - 某一地域创造的生产力和发明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孤立状态下的文明成果极其脆弱 [2] - 以大工业为基础的世界性交往和竞争是保存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的保障,腓尼基玻璃制造技术的失传即为历史教训 [2] - 科学知识的连续性依赖于不同文明间的传递与接力,现代自然科学建立在重新发现和吸收古希腊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 [2] 中华文明的交流互鉴实践 -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历史上有佛教东传、“伊儒会通”,近代有“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 [3] -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体现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丰富发展的特质 [3] - 中华文明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以提升自身传播力和影响力 [3] 全球文明倡议与未来方向 - 应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4] -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全面贯彻落实全球文明倡议,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4] -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架起情感沟通桥梁,拉紧国家间理解信任的纽带,共同开创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 [4]
韩国贸易部长:呼吁亚太经合组织通过对话以克服经济挑战和不确定性。
快讯· 2025-05-15 10:02
韩国贸易部长政策立场 - 呼吁亚太经合组织成员通过对话方式应对当前经济挑战和不确定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