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icon
搜索文档
涉税名词一起学 | 小型微利企业系列问题(8)哪些行业的企业不能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1-03 13:21
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限制 - 企业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时 即使其应纳税所得额 从业人数 资产总额等指标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标准 也无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3] - 判断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主要依据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其中限制类和淘汰类行业被列入不能享受优惠的名单 [4][5] - 另一判断依据为《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 其中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所列行业同样不能享受优惠 [6] 政策限制目的 -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的差别化对待 旨在引导产业升级和优化经济结构 限制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7] 发票作废与红冲处理 - 开具纸质发票后 发生销售退回 开票有误 应税服务中止等情形需要作废发票的 应当收回原发票全部联次并注明"作废"字样 [16] - 开具纸质发票后 发生销售退回 开票有误 应税服务中止 销售折让等情形需要开具红字发票的 应当收回原发票全部联次并注明"红冲"字样 [16] - 对于电子发票 发生销售退回 开票有误 应税服务中止 销售折让等情形时 应按照规定开具红字发票 [16]
残保金申报全攻略③丨残保金申报常见问题一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15 14:25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保金)政策要点 - 残保金征收标准上限自2018年4月1日起由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降低至2倍 [4] -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未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含)的,按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计征残保金;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的,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计征 [4] - 残保金年缴纳额计算公式为:(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 1.5% - 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4] -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 [4] -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按本单位在职职工的年平均人数计算(12个月人数相加除以12),结果须为整数 [4] - 用人单位依法以劳务派遣方式接受残疾人在本单位就业的,由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协商后将残疾人数计入其中一方的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和在职职工人数,不得重复计算 [5] -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按用人单位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除以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计算 [5] -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实物形式支付,均应列入工资总额计算范围 [5] - 缴费人自行申报残保金时,应提供本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等信息 [6]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要点 - 适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纳税人需同时满足纳税缴费信用级别为A级或B级、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或骗取出口退税等情形、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以及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或先征后返(退)政策等条件 [13][14] - 该留抵退税政策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施行前税务机关已受理但尚未办理完毕的留抵退税申请仍按原规定办理 [15] 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 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延续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 [20] - 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21]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 - 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22][24] -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政策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 [22][24]
图解税收 |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热点问题大盘点之税收优惠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5-08 18:31
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 - 视同独立纳税人的分支机构不能单独享受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2] - 从业人数波动较大的企业需按全年季度平均值确定是否符合条件,计算公式为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除以季度数 [2] - 年度中间开业或终止经营活动的企业,以实际经营期作为纳税年度确定相关指标 [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 2024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按实际发生额10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成本200%税前摊销 [4] - 集成电路和工业母机企业在2023-2027年期间,未形成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按12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成本220%税前摊销 [4]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小型微利企业优惠可同时享受 [3] - 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包括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新产品设计费等,其他相关费用采取限额扣除 [6] - 人员人工费用涵盖工资薪金、五险一金及外聘人员劳务费用,但职工福利费、补充养老保险等需列入其他相关费用并限额扣除 [6] 企业所得税退税与抵减 - 2021年起,预缴税款超过汇算清缴应纳税款的企业需及时申请退税,税务机关不再抵缴下一年度税款 [7] - 增值税加计抵减部分需并入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并缴税 [8] 固定资产税前扣除政策 - 2018-2027年期间新购进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可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税前扣除 [9] - 单位价值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按原有加速折旧政策执行 [9] - 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不适用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 [10]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 - 高新技术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2018年起) [11] -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期满当年,在重新认定前可暂按15%税率预缴企业所得税,年底前未取得资格的需补缴税款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