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搜索文档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0-27 18:59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 政策针对制造业等多个行业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其相应业务增值税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比重需超过50% [2] - 政策内容为按月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并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 [3] - 制造业等行业政策自2022年4月1日起执行,批发零售业等行业自2022年7月1日起执行 [4] 增值税留抵退税享受条件 - 享受条件包括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B级,且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等税收违法行为 [6] - 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且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等政策 [6] - 纳税人应于符合条件次月起的增值税纳税申报期内,完成申报后申请退税 [7]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优惠政策 -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优惠享受时间为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17] - 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或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可免征增值税 [18] - 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可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19] 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 - 六税两费减半征收政策享受主体为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21] - 政策享受时间为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21] - 减半征收的税费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等八项 [22]
2025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有这些要点!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0-01 18:49
抵扣凭证类型调整 - 新政调整进项构成比例计算公式中纳入分子的抵扣凭证类型,增加电子发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和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两类凭证,并将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从增值税专用发票中单独列明 [3] - 调整后抵扣凭证类型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完税凭证、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收费公路通行费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电子发票(航空运输电子客票行程单)、电子发票(铁路电子客票)等七类增值税扣税凭证 [3] 制造业等行业留抵退税政策 - 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四个行业的纳税人,可以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期末留抵税额 [3] - 行业判断标准按照四个行业业务相应发生的增值税销售额合计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的比重是否超过50%进行判定,而非按某一行业的销售额比重判定 [4] - 退税计算公式中,进项构成比例为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内,七类增值税扣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与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之比 [4]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留抵退税政策 - 与2019年3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相比,申请退税前连续六个月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纳税人,可申请退还第六个月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的60% [4] - 行业判断标准按照"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相应发生的增值税销售额及预收款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及预收款的比重是否超过50%进行判定 [4][5] - 退税计算公式中,进项构成比例为2019年4月至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内,已抵扣的七类增值税扣税凭证注明的增值税额与同期全部已抵扣进项税额之比 [5] 其他纳税人留抵退税政策 - 除制造业等四个行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以外的其他纳税人,申请退税前连续六个月期末留抵税额均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期末留抵税额与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上年度12月31日期末留抵税额相比,新增加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的,可申请按比例退还新增加留抵税额 [5] - 新增加留抵税额不超过1亿元(含)的部分,退税比例为60%;超过1亿元的部分,退税比例为30% [5] - 退税计算公式涉及申请退税前一税款所属期的相关数据 [5] 企业所得税处理 - 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凡合同、协议约定作为资本金(包括资本公积)且在会计上已做实际处理的,不计入企业的收入总额,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该项资产的计税基础 [11] - 企业接收股东划入资产,凡作为收入处理的,应按公允价值计入收入总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按公允价值确定该项资产的计税基础 [11] 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 - 平台内从业人员自互联网平台企业取得劳务报酬所得,互联网平台企业按照规定的累计预扣法计算并预扣预缴税款 [13] -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计算公式为:(累计收入-累计费用-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中累计费用按累计收入的20%计算,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至本月在本互联网平台企业连续取得劳务报酬的月份数计算 [15]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中,纳税人销售额占比如何计算?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29 08:57
增值税留抵退税行业范围 - 制造业等4个行业纳税人指从事制造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业务 其相应增值税销售额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2] - 销售额比重根据纳税人申请退税前连续12个月的销售额计算确定 若经营期不满12个月但满3个月 则按实际经营期的销售额计算 [2]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指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 其相应增值税销售额及预收款占全部增值税销售额及预收款的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 [2]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的销售额及预收款比重同样根据申请退税前连续12个月的销售额及预收款计算 经营期不满12个月但满3个月的按实际经营期计算 [2] 企业招用退役士兵税费扣减政策 - 企业招用退役士兵及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税费扣减政策所称企业是指属于增值税纳税人或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企业等单位 [13] - 企业范围包括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个人独资企业 合伙企业等 [13] - 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因此在依次扣减相关税费时 仅扣减增值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地方教育附加 不扣减企业所得税 [13]
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是否可以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16 09:08
个人所得税扣缴违规处理 - 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报送信息或虚报专项附加扣除将按税收征收管理法处理 [2] - 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逾期不缴或少缴税款可处50%至5倍罚款 [2] -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税款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 [2] 印花税纳税义务与处理 - 印花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书立应税凭证或完成证券交易当日 [9] - 未履行的应税合同已缴纳印花税不予退还或抵缴税款 [9]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条件 - 纳税人需满足纳税信用级别为A级或B级 [11] - 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票情形 [11] - 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 [11] - 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或先征后返政策 [11] 政策实施时间 -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12] - 施行前已受理但未办理完毕的申请按原规定办理 [12]
残保金申报全攻略③丨残保金申报常见问题一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15 14:25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保金)政策要点 - 残保金征收标准上限自2018年4月1日起由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降低至2倍 [4] -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平均工资未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含)的,按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计征残保金;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的,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2倍计征 [4] - 残保金年缴纳额计算公式为:(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 × 1.5% - 上年用人单位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 ×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 [4] -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是指用人单位在编人员或依法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服务协议)的人员 [4] - 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按本单位在职职工的年平均人数计算(12个月人数相加除以12),结果须为整数 [4] - 用人单位依法以劳务派遣方式接受残疾人在本单位就业的,由派遣单位和接受单位协商后将残疾人数计入其中一方的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和在职职工人数,不得重复计算 [5] - 上年用人单位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按用人单位上年在职职工工资总额除以用人单位在职职工人数计算 [5] - 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直接为其代扣或代缴的房费、水费、电费、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个人缴纳部分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实物形式支付,均应列入工资总额计算范围 [5] - 缴费人自行申报残保金时,应提供本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人数、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等信息 [6]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要点 - 适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纳税人需同时满足纳税缴费信用级别为A级或B级、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或骗取出口退税等情形、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及以上、以及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或先征后返(退)政策等条件 [13][14] - 该留抵退税政策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施行前税务机关已受理但尚未办理完毕的留抵退税申请仍按原规定办理 [15] 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 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延续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 [20] - 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 [21]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 - 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22][24] -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减按1%预征率预缴增值税,政策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 [22][24]
高层高规格出席西藏活动——政策周观察第44期
一瑜中的· 2025-08-26 09:44
西藏高层活动 - 总书记首次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庆祝活动 规格罕见 随行包括两位政治局常委[2] - 强调治藏稳藏兴藏首要任务是保持政治安定 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 宗教和顺 需推进雅下水电工程 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2][8] - 要求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优势产业 包括特色农牧业 清洁能源产业 资源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促进文旅产业融合[8] 外交与国防活动 - 总书记将出席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应邀出席的外国领导人包括印度总理莫迪 俄罗斯总统普京等[3] - 阅兵准备工作进展中 编设45个方(梯)队 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 涵盖现役主战机型 包括明星装备和战略重器[3][14] - 阅兵展示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 包括军事航天部队 网络空间部队等 体现4支军种+4支兵种的新布局[14][15] 就业与消费政策 - 人社部新增三种个人养老金领取情形 包括医药费用负担超过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两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累计12个月 正在领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3][12] - 国常会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要求增加体育产品供给 丰富赛事活动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 拓展消费场景[3][9]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 扩消费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将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实施机制[9] 财政与金融政策 - 国办转发财政部指导意见 允许地方政府运用一般债券 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PPP存量项目建设成本中的政府支出[4][16] - 金融监管总局就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 拓宽适用范围至参股型并购交易 提高贷款比例上限 延长最长期限[11][13] - 央行新增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1000亿元支持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11] 产业政策与监管 - 工信部等发布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 实行总量控制 由工信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确定生产企业[4][17] - 国家发改委就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 细化低价倾销 价格歧视等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定标准[4][20] - 财政部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制造业等4个行业可按月申请退税 其他行业设置退税条件和比例[4][17][18] 发展规划与行业会议 -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强调十五五规划要聚焦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加快未来产业培育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19][20] - 工信部召开十五五规划部分省市座谈会 研究提出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系统谋划重大工程和政策举措[11][19]
政策周观察第44期:高层高规格出席西藏活动
华创证券· 2025-08-25 11:15
高层活动与政策动向 - 国家领导人首次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庆祝活动,规格罕见,随行包括两位政治局常委[2] - 总书记强调推进雅下水电工程、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并保持西藏政治安定与社会稳定[2][8] -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举行,多国领导人确认出席[3] 财政与金融政策 - 新增1000亿元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12] - 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制造业等4个行业可按月申请退税,房地产行业需满足连续6个月新增留抵税额超50万元可退60%,其他行业新增留抵税额超1亿元部分退税比例30%[19][20] - PPP存量项目可运用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建设成本中的政府支出[17] 产业与市场规范 - 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行总量调控管理,由工信部会同自然资源部确定生产企业[19] - 《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禁止低价倾销、价格歧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4][22] - 个人养老金领取新增3种情形:医疗负担超人均可支配收入、2年内领失业保险金累计12个月、正领取低保[11] 国防与就业消费 - 阅兵新型装备首次亮相占比很大,展示军事航天部队等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14] - 国常会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要求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和丰富赛事活动[9][10] -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9]
一文速览!过去一周国内外财经大事和本周市场展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5 10:04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站上3800点整数关口,周度上涨3.49% [1] - 深证成指周度上涨4.57%,创业板指周度上涨5.85%,新华500指数周度上涨4.14% [1] - 新华500指数创年内最佳单周表现,开盘4644.1点,收盘4816.45点,全周振幅4.34%,成交额4.1万亿元,环比增长1.03万亿元 [1] 行业表现 -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全线上涨,通信、电子、综合、计算机、美容护理等行业涨幅居前 [4] - 房地产、煤炭、医药生物、银行、有色金属等行业涨幅靠后 [4] 政策动态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指导意见,提出运用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PPP存量项目建设,并将运营补贴等政府支出责任纳入预算管理 [6] - 财政部与税务总局明确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4个行业按月全额退还期末留抵税额,并调整部分行业退税比例和条件 [7] - 三部门发布《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对违反规定的企业核减下一年度总量控制指标 [7] - 三部门联合起草《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引导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并规范价格竞争行为 [7] 金融监管 - 金融监管总局就《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将并购贷款分为控制型(获得控制权)和参股型(单次持股不低于20%)两类 [8] - 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LPR维持不变(1年期3.0%,5年期以上3.5%) [8] - 央行与外管局起草《银行间外汇市场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丰富交易品种和规范数据服务 [9] - 证监会规定期货公司不得向第三方支付与业务指标挂钩的费用,且手续费不得高于公示标准 [9] 宏观经济与能源 - 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大关 [8] - 港交所研究纳斯达克拟实施的每周5天24小时交易机制,需待系统升级和监管配套成熟后推进 [9] 国际动态 - 欧盟与美国达成框架性贸易协议,美国将对大多数欧盟出口商品征收15%关税,但豁免稀缺资源、飞机及仿制药等领域 [10] - 美国政府投资89亿美元收购英特尔9.9%股份,成为其大股东 [10]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通胀风险偏向上行,就业下行风险上升,货币政策立场可能需要调整 [10] 本周关注事件 - 重点关注美国新屋销售、核心PCE物价指数、EIA原油库存及中国8月制造业PMI数据 [10]
财政部、税务总局明确多项安排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一步完善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5 07:26
政策核心内容 - 对制造业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4个行业实施按月全额退还期末留抵税额政策[1][4] - 允许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退还第六个月期末新增加留抵税额的60% 要求新增留抵税额连续六个月大于零且第六个月不低于50万元[4][7] - 纳税人可在留抵退税或增值税即征即退 先征后返(退)政策中二选一 选择后36个月内不得变更[7][8] 政策背景与定义 - 增值税留抵退税指当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时 税务部门将未抵扣完税额退还给纳税人[2] - 留抵税额形成原因包括集中采购未实现销售 筹建期无收入 以及销售适用税率低于进项税率等情况[2] - 中国自2011年开始对集成电路等行业试点留抵退税 2019年4月试行退税制度 2022年扩大行业范围[3] 行业覆盖范围 - 制造业等4个行业需对应业务增值税销售额占比超过50%[6][7]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需对应业务销售额及预收款占比超过50%[7] - 其他行业按一定条件和比例退还留抵税额[4][5] 政策实施机制 - 大多数行业纳税人需满足申请退税前连续6个月期末留抵税额大于零 且第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7] - 政策允许纳税人全额缴回已获退税后重新选择适用政策[4] - 政策设计符合国际惯例 有利于降低征纳成本并提高征管效率[4][7] 政策导向与影响 - 政策突出对制造业 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导向[5] - 保持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领域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5] - 增值税作为中国第一大税种 2024年收入超6万亿元 占全国税收收入超三成[2]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进一步完善(锐财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5 06:49
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调整 - 对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4个行业实施按月全额退还期末留抵税额政策[5] - 对其他行业按照一定条件和比例退还留抵税额[5] - 允许纳税人全额缴回已取得的留抵退税或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税款后重新选择适用政策[5] 房地产开发行业退税政策 - 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业享受单独留抵退税政策[6] - 申请退税需满足连续六个月期末新增留抵税额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6] - 可申请退还第六个月期末新增留抵税额的60%[6] 政策实施背景与目标 - 中国自2011年开始对特定行业试点留抵退税 2019年4月试行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 2022年扩大行业范围[4] - 政策调整旨在明晰政策导向 降低征纳成本 提高征管效率[6] - 突出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导向[6] 行业认定标准 - 制造业等4个行业纳税人需对应业务增值税销售额占比超过50%[7] -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纳税人需对应业务销售额及预收款占比超过50%[7] - 大多数行业纳税人申请退税需满足连续6个月期末留抵税额大于零且第六个月新增留抵税额不低于50万元[7] 纳税人选择权与限制 - 纳税人可在留抵退税或增值税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中重新选择[7] - 政策选择后36个月内不得变更[7] - 政策设计给予纳税人更多选择权并加强风险防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