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镇做题家
icon
搜索文档
小镇做题家和孔乙己,完全不是一路人
虎嗅· 2025-07-01 19:57
孔乙己与做题家的本质区别 - 孔乙己对科举内容有情怀和热爱 以教化万民的社会责任感研究儒家思想 甚至冒险偷书 [3] - 做题家行为具有强烈功利性 目标在于排位竞争或社会阶层提升 而非对知识本身的热爱 [3] - 孔乙己懒惰且缺乏敬业精神 在识字率低的年代未有效利用知识变现能力 [8] - 做题家勤奋且高度内卷 通过教培等脑力劳动实现财富积累的案例普遍存在 [8] 做题家群体特征分析 - 群体实质更接近骆驼祥子 希望通过正道努力改变命运 心高气傲特质明显 [9] - 典型表现为拒绝捷径(如傍富婆) 坚持勤劳致富的价值观体系 [9] - 择偶标准反映保守倾向 宁愿选择底层拯救也不愿向资本妥协 [9] 社会现象的文化映射 - 现代版"茴字四种写法"表现为对冷门知识点的过度纠错 如发音考据或历史细节较真 [4][6] - 应试教育剥离传统文化魅力 科举时代文学素养远超当代应试作文水平 [3] - 悲剧性人物(孔乙己/祥子/盖茨比)的现代复刻 体现为沸羊羊式纯爱战士或胖猫式情感经济牺牲者 [10] 理想生存模式探讨 - 魏晋名士生活方式被提出作为解决方案 交替进行躺平与抽象行为 [10] - 该模式实施需保持单身状态 以避免家庭责任带来的行为限制 [10] - 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已具备复刻条件 主要障碍在于社会伦理约束 [10]
高考后的第十年,我真的不想再努力了
虎嗅· 2025-06-06 14:45
教育体系与职业发展 - 高考大省的教育背景对个体产生深远影响,形成"小镇做题家"特质,表现为对规则的敏感与适应能力 [1][2] - 应试教育培养出"揣摩出题人意图"的核心能力,这种能力迁移至职场表现为对上级意图的精准把握 [16][17][20] - 教育体系中的评分标准塑造了标准化思维模式,在职场中体现为对KPI体系的快速适应 [51][66][67] 职场行为模式 - 好学生思维转化为职场表现欲,通过刻意行为展示工作投入度以获取认可 [21][22][61] - 规则适应呈现矛盾性:表面遵守公司规范,同时保持内在批判性思考 [35][38][55] - 直播行业话术规范引发文字工作者的适应性冲突,反映行业标准与个人价值观的张力 [53][54][55] 行业文化现象 - 中产生活方式形成新型社会规训,包含消费习惯、社交方式、健康管理等标准化模板 [71][74] - 职场"旷野叙事"兴起,反映年轻从业者对传统职业路径的反思与逃离倾向 [72][73][81] - 五险一金等社会保障体系成为职业选择的重要锚点,体现风险规避型职业观 [77][78][79] 创意行业特性 - 内容创作领域存在标准化与个性化的持续博弈,从业者在框架内寻求表达空间 [51][52][55] - 新媒体行业话术规范要求与传统文字工作者的专业习惯产生冲突 [53][54] - 创意工作者面临商业价值与艺术追求的永恒命题,表现为交付物与个人标准的割裂 [63][64][65]
项飙:小镇做题家何以成为自己的陌生人
虎嗅· 2025-06-03 14:06
现代社会的陌生化现象 - 陌生人概念从物理空间的陌路者演变为存在意义上的疏离者,成为理解现代社会的关键切口 [1] - 当代社会出现深刻"陌生化":与熟人刻意保持距离,与亲密者渐行渐远,自我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1] - 技术让世界紧密相连但人际联结持续稀释,制度保障完善但精神漂泊感加剧 [1] 小镇做题家的陌生人属性 - "小镇做题家"是21世纪陌生人的典型形象,具有强烈反思性的自我指称 [3] - 小镇做题家既是成功者(学业优秀、社会地位跃升)又感到无所适从和孤独 [3] - 与流动人口不同,小镇做题家是体系的自己人但感觉不是生活的主人 [3] 小镇做题家的精神困境成因 - 长期背负摆脱出身背景的压力导致自我陌生化,而非单纯教育资源差距 [4] - 孤身作战状态:从小被告知要离开家乡,与原生环境缺乏联系 [5] - 生活关系被简化或切断,社会化过程缺失导致孤立感 [5] 自我否定与认可机制的影响 - 强烈的自我否定倾向:理想化自我压抑真实自我,形成空心感 [6] - 社会生活"透明不透气":成长轨迹符合体系标准但无法表达个人挣扎 [7] - 认可(单向系统评价)取代了认得(双向主体理解)成为人际关系基础 [8] 认可与认得的辩证关系 - 认可成为认得的基础,导致爱的"条件感"使滋养变成负担 [9] - 追求认可耗尽自我:通过证明成功以获得关注和理解 [9] - 吴谢宇案例体现极端化追求认可导致的自我陌生化悲剧 [10]
翻身的小镇做题家,不想努力了
虎嗅· 2025-05-28 09:11
小镇做题家现象 - "小镇做题家"标签在2020年左右开始流行,许多年轻人认领这一身份以描述通过应试教育改变命运的群体[2] - 该群体特征包括:来自资源匮乏地区(河南濮阳2018年才通高铁)、通过高强度学习(初中日记显示病态自我鞭策)进入一线城市[17][18][23] - 身份认同存在矛盾,既非真正贫困地区出身(油田家属院),也非顶尖学霸(非清北),但成为阶层流动的典型样本[16][17] 内容创作与商业化 - B站首条视频讲述小镇奋斗故事即获100万播放量,显示该题材市场共鸣度[5] - 时尚媒体从业经历提供内容素材(奢侈品牌知识、明星采访),但产生"阶层叛逃"心理冲突[5][7][45] - 自媒体停更反映持续内容输出的压力,转型出版书籍《还可以的金女士》完成深度表达[8][9][42] 时尚媒体行业观察 - 行业存在显著阶层区隔,同事多来自城市中产背景,小镇出身者罕见[44] - 工作场景制造消费主义幻象(5000元/晚酒店体验),但实际收入与消费水平存在落差[46][47] - 从业者需要快速学习奢侈品知识并适应高端生活方式,产生身份认知撕裂[45][47] 职业发展路径 - 从时尚媒体新媒体副总监到自由创作者,体现传统媒体人转型路径[2][8] - 内容创作从短视频转向书籍,反映深度内容的市场需求[9][42] - 保持"冷眼旁观"的行业观察者定位,形成差异化内容竞争力[49][50]
生女当如吴艳妮
虎嗅· 2025-05-09 17:22
社会发展与教育现象 - 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催生了"小镇做题家"这一群体[1] - 应试教育体系下,能够突破常规路径的佼佼者如协和4+4董女士属于少数案例[1] - 体育竞技领域出现多个突破地域限制的成功案例,包括苏炳添、全红婵和吴艳妮[2] 吴艳妮的竞技成就 - 2023年全国田径冠军赛以12秒93夺冠,2024年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60米栏跑出8秒01刷新国家纪录[4] - 世界排名升至23位成为亚洲一姐,中后程加速技术形成独特比赛风格[4] - 比赛时保持精致妆容的鲜明个人特色,形成"鲜衣怒马"的公众形象[4] 家庭教育方法论 - 母亲熊艳提出"自信感染力超越比赛结果"的教育理念,反对运动员必须素颜的传统观念[5] - 通过声乐、奥数、主持等多元尝试后,接受专业教练建议转向田径发展[6] - 教练周幼君提出"在任一领域出类拔萃都能获得社会立足点"的关键建议被采纳[6] 品牌商业价值 - 阿迪达斯在上海投放巨型广告,通过"你行的"等温情营销强化品牌关联[5] - 淘宝闪购邀请担任品牌大使,推出"1亿杯奶茶"促销活动深化年轻化形象[8] - 商业合作呈现差异化策略:阿迪达斯侧重价值观输出,淘宝侧重生活化场景[8] 新生代运动员特质 - 将Z世代审美带入竞技场,包括标志性麻花辫和"战斗天使"妆容设计[6][7] - 公开表达"不怕被喷"的自信态度,明确宣示"国家纪录保持者"身份[7] - 阅读《月亮与六便士》并引用金句,展现文化素养与独立思考能力[9][10][12]
从小镇做题家到投资副总裁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30 11:38
个人背景与职业发展 - 作者出身于东北小城市 通过高强度学习考入985院校 高考分数接近600分 但付出健康代价[3] - 大学期间持续自我提升 提前完成英语6级和BEC考试 放弃读研选择就业[5][6][7] - 2012年本科毕业后进入国企 发现体制内工作效率低下 大量时间耗费在非业务事项上[8][10][11][14] 职业转型关键节点 - 2015年北京之行触发职业转型决心 选择攻读MBA并转向投资行业[15][16][17][18] - 2016年考入国内TOP5 MBA项目 通过精心规划课程安排获得充足实习时间[24][27][28] - 2018年成为班级首个获得全职offer的学员 成功转型投资行业[28][29] 职业成就与现状 - 2023年7月入职新机构担任投资副总裁 经历6轮严格面试流程[31] - 当前月收入达首份工作的10倍(3k→30k) 公众号拥有1.5万粉丝[31][32] - 从2012年至今完成从国企员工到投资高管的职业跃迁 计划继续奋斗30年[3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