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应试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离开高中之后,我才能体会所谓“学习的快乐”
虎嗅· 2025-07-25 15:45
学习动机与兴趣 - 早期学习被描述为痛苦且缺乏内在动力 主要依靠外部奖励如小红花和排名来驱动 [1] - 学习与快乐在早期教育阶段被普遍视为对立关系 形成"学习结束即快乐开始"的二分法思维 [3] - 大学阶段出现转折 专业课内容开始激发真实兴趣 如憲法课程通过趣味性授课方式实现全勤 [4][5] 高等教育模式观察 - 大学采用选必二分制度 必修课注重普及性 选修课承载深度内容 有效解决教学双向需求矛盾 [6] - 法学教育存在明显功利性特征 罕见非职业需求的爱好者 相比而言社会学等学科更具普适吸引力 [8] - 英语教育价值在大学阶段发生质变 从应试工具转变为兼具工具性与美学价值的技能 [7] 专业能力发展路径 - 兴趣驱动型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如对虚拟财产法律问题的研究深度超越专业学者 [6] - 学科特长与应试体系存在冲突 高考强调短板效应 而社会需求更注重长板效应 [20] - 研究生选拔机制仍存缺陷 公共课门槛可能阻碍专业人才发展 如法学考生受英语难度制约 [20] 跨学科学习现象 - 社会学展现出独特学科魅力 酒神精神等概念引发跨领域共鸣 甚至渗透进游戏文化 [10][14] - 脱口秀行业形成自律性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其实践效果超越法律保障水平 [16] - 非传统学习渠道价值凸显 如通过影视作品培养语言兴趣可能改变早期教育困境 [8] 人才竞争现状 - 教育体系产生两类典型人才 以分数为导向的"保研工具人"和以兴趣驱动的专精型人才 [20] - 当前评价机制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深度研究者常被应试强者压制 [20] - 专业赛事参与者展现极致敬业精神 如两年300场开放麦并系统复盘的职业发展路径 [16]
应试教育为什么越来越硬实了?
虎嗅· 2025-07-24 11:22
教育理念与实践 - 核心观点是办出符合每个学生成长需求、对得起教育工作者良知的教育,反对应试教育只为知识、分数和升学服务的模式[2][3] - 农村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比例从80年代的5%逐步提升,但至今未超过50%,显示多数学生无法通过升学路径获得成功[6] - 应试教育对多数学生造成三重伤害:身心压力、负面评价体系、忽视个人长项发展[10] 职业教育创新 - 1997年启动"创建综合中学"项目,在农村初中融入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因素,选择种植和养殖两个冷门专业[14][15] - 采用免费政策吸引中职学生,15年免费教育累计培养1000多名农业技术人才[18][32] - 招生策略包括组织实地考察企业和高职院校,让学生亲眼验证职业发展路径[17] 师资培养模式 - 就地改造本校教师,选择有农村生活经验的老师担任专业课程,如养殖专业教师朱义良从零开始成为省级名师[21][25] - 种植专业教师王艳清通过录像学习技能操作,最终培养出全省技能大赛冠军[28][29] - 两个专业成为全省拳头专业,对口升学考试占全省半壁江山,累计培养1200名专科生和200名本科生[30][32] 教育方法论 - 提出"目标形成教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长远、阶段和近期目标,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2][44][46] - 主张"教育是扬长不补短",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发展学生优势领域[35][36][37] - 推行"一班一品"特色教育,在音乐、美术、体育等领域发掘学生专长[47][48] 体育教育改革 - 2000年起普及排球,2010年增加足球,形成"运动、愉悦、健康、幸福"理念,强调体育活动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49][55][56] - 创新场地设计:班级前立排球网、足球场套建6块5人制场地、体育馆多功能复合使用[60][68][70] - 培养出100多名国家等级运动员,包括1名运动健将和1名中国中学生国家队成员[82][83] 教学质量管理 - 采用"克服应试以应试"策略,聚焦课堂精准教学,反对刷题,保持全县教学质量领先地位[85][87][90] - 重新定义知识定位:知识是培养素质素养的工具而非终极目标,与新课改三维目标理念一致[91][92][93] - 建立"关注目标促进发展"教风和"为目标而努力"学风,强调理想信念对学习的驱动作用[95][96] 教育体系反思 - 指出素质教育推行25年来应试教育反而强化,根源在于未扭转知识、分数、升学的价值取向[101][102] - 实践验证"方向大于努力"理念,20%的持续改进积累最终达成显著成效[105][106]
从AI高考聊到人类未来:今天的教育还有何意义?
虎嗅APP· 2025-07-12 21:50
AI能力发展现状 - 主流大模型在高考测评中表现优异,字节跳动Seed团队豆包大模型1.6版本测试成绩达到清华、北大录取水平[1] - AI在理科科目特别是数学上进步显著,得分普遍达到140分以上(满分150分)[6] - 多模态能力取得突破,能够处理带图表的题目,在生物、化学等科目表现提升明显[15][16] AI与人类能力对比 - 高考数学属于初等数学范畴,AI通过大量训练可取得高分,但高等数学研究需要定义问题的能力,目前仍是人类优势领域[6][7] - 人类数学家分为科班出身和"野路子"两种培养路径,前者依赖系统化训练,后者依靠天赋和直觉[8] - 顶尖数学研究需要沉浸式思考能力和自驱力,这是当前AI所不具备的特质[9] AI应用场景拓展 - 个人助手类应用快速发展,如实时翻译、信息查询、内容整理等功能已进入日常生活[10] - 内容创作领域AI应用广泛,包括网络小说创作、视频生成等,部分作品质量已让专业人士感到惊讶[11] - 工作效率工具如飞书知识问答和NotebookLM等产品显著提升信息处理能力[12] 多模态技术进展 - 多模态将成为AI公司基础能力,降低人机交互门槛[15] - 图像识别技术成熟度较高,已实现"拍照搜同款"等实用功能[16] - 视频理解仍面临挑战,包括注意力漂移和时空连续性等问题[21][22] AI对内容产业影响 - AI在结构化内容处理上优势明显,如会议纪要整理、提纲设计等[26] - 专业创作者将AI作为辅助工具,但保持内容内核的人为主导[27] - 完全由AI生成的内容在专业领域仍存在价值认可问题[26] AI与教育发展 - AI能力进步对传统应试教育体系形成挑战,需要重新思考教育目标[32] - 应试教育在高维度智力筛选上仍具价值,培养的系统性思维与AI能力正相关[32] - 基础教育阶段知识储备仍是必要基础,否则难以有效利用AI工具[34] AI与社会公平 - AI可能加剧数字鸿沟,主观能动性强的人群获益更大[39] - 基础服务领域AI促进公平,但高阶应用可能形成新的资源分配不平等[41] - 社会需要关注AI时代新型生产资料的分配问题[41] 行业应对策略 - 内容创作者应强化提问能力和问题定义能力,这是区别于AI的核心竞争力[43] - 企业负责人需要保持战略定力,AI无法替代决策中的信念和坚持[45] - 行业应推动AI承担常规工作,释放人类探索创新领域的潜力[46]
小镇做题家和孔乙己,完全不是一路人
虎嗅· 2025-07-01 19:57
孔乙己与做题家的本质区别 - 孔乙己对科举内容有情怀和热爱 以教化万民的社会责任感研究儒家思想 甚至冒险偷书 [3] - 做题家行为具有强烈功利性 目标在于排位竞争或社会阶层提升 而非对知识本身的热爱 [3] - 孔乙己懒惰且缺乏敬业精神 在识字率低的年代未有效利用知识变现能力 [8] - 做题家勤奋且高度内卷 通过教培等脑力劳动实现财富积累的案例普遍存在 [8] 做题家群体特征分析 - 群体实质更接近骆驼祥子 希望通过正道努力改变命运 心高气傲特质明显 [9] - 典型表现为拒绝捷径(如傍富婆) 坚持勤劳致富的价值观体系 [9] - 择偶标准反映保守倾向 宁愿选择底层拯救也不愿向资本妥协 [9] 社会现象的文化映射 - 现代版"茴字四种写法"表现为对冷门知识点的过度纠错 如发音考据或历史细节较真 [4][6] - 应试教育剥离传统文化魅力 科举时代文学素养远超当代应试作文水平 [3] - 悲剧性人物(孔乙己/祥子/盖茨比)的现代复刻 体现为沸羊羊式纯爱战士或胖猫式情感经济牺牲者 [10] 理想生存模式探讨 - 魏晋名士生活方式被提出作为解决方案 交替进行躺平与抽象行为 [10] - 该模式实施需保持单身状态 以避免家庭责任带来的行为限制 [10] - 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已具备复刻条件 主要障碍在于社会伦理约束 [10]
生女当如吴艳妮
虎嗅· 2025-05-09 17:22
社会发展与教育现象 - 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之间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催生了"小镇做题家"这一群体[1] - 应试教育体系下,能够突破常规路径的佼佼者如协和4+4董女士属于少数案例[1] - 体育竞技领域出现多个突破地域限制的成功案例,包括苏炳添、全红婵和吴艳妮[2] 吴艳妮的竞技成就 - 2023年全国田径冠军赛以12秒93夺冠,2024年南京世界田联室内锦标赛60米栏跑出8秒01刷新国家纪录[4] - 世界排名升至23位成为亚洲一姐,中后程加速技术形成独特比赛风格[4] - 比赛时保持精致妆容的鲜明个人特色,形成"鲜衣怒马"的公众形象[4] 家庭教育方法论 - 母亲熊艳提出"自信感染力超越比赛结果"的教育理念,反对运动员必须素颜的传统观念[5] - 通过声乐、奥数、主持等多元尝试后,接受专业教练建议转向田径发展[6] - 教练周幼君提出"在任一领域出类拔萃都能获得社会立足点"的关键建议被采纳[6] 品牌商业价值 - 阿迪达斯在上海投放巨型广告,通过"你行的"等温情营销强化品牌关联[5] - 淘宝闪购邀请担任品牌大使,推出"1亿杯奶茶"促销活动深化年轻化形象[8] - 商业合作呈现差异化策略:阿迪达斯侧重价值观输出,淘宝侧重生活化场景[8] 新生代运动员特质 - 将Z世代审美带入竞技场,包括标志性麻花辫和"战斗天使"妆容设计[6][7] - 公开表达"不怕被喷"的自信态度,明确宣示"国家纪录保持者"身份[7] - 阅读《月亮与六便士》并引用金句,展现文化素养与独立思考能力[9][10][12]
“清华才女”李一诺:27岁博士毕业,4年生3个娃,替世界首富花钱
搜狐财经· 2025-05-02 09:24
职业发展 - 李一诺在2015年担任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年薪100万美元(约700万人民币)[1] - 作为高层管理者展现出卓越的管理能力和执行力,成为多家公司竞相争夺的人才[1] - 2015年接受比尔·盖茨邀请加入盖茨基金会,担任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薪资降幅超50%[8] 行业洞察 - 全球疟疾研究经费仅5亿美元,远低于男性秃顶研究的20亿美元投入[4] - 医药研发投入存在市场失灵现象:非洲疟疾治疗研究因购买力不足缺乏商业吸引力[6] - 中国教育行业存在应试教育弊端,导致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10] 商业决策 - 盖茨基金会中国区通过慈善方式介入扶贫与教育领域[8] - 2016年创立一土教育,定位为创新型教育机构,主打快乐学习理念[11] - 创业初期遭遇融资困难和招生挑战,2020年实现稳定运营[11] 市场数据 - 疟疾每年导致全球50万人死亡,主要影响非洲欠发达国家[4] - 教育创业项目在2020年进入成熟期,创始人入选"商业女性·未来榜"[13] 人才价值 - 顶级咨询公司董事合伙人级别人才具备跨行业领导力[1] - 高端人才职业选择更注重社会价值实现而非薪酬水平[8] - 复合型人才(博士+管理经验)在跨界创业中具有显著优势[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