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就业能力提升
icon
搜索文档
广西推出四大就业计划
广西日报· 2025-07-07 10:22
"宜业广西"计划强化就业保障。该计划旨在加强招聘活动企业资质及岗位信息审核,指导企业合理 设置招聘条件。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涉就业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求职陷 阱提示和防电信诈骗宣传力度,并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及典型宣传,举办主题宣讲和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 动,落实各项帮扶政策措施。(姜界峰) "技兴广西"计划聚焦提升就业能力。推动区内高校开设100个"微专业"和100门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鼓励高校建立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允许就业不佳专业学生转专业或辅修。同时,全面开展青年求职能力 实训营,扩大职业技能培训规模,力争组织1万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参加技能培训;加大就业见习岗位 募集力度,面向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等开发见习岗位,全年不少于2万个。 "暖心广西"计划致力于优化就业服务。积极开展校园公共就业服务活动,实施人社局长结对帮扶专 项行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为求职毕业生提供政策宣介、职业指导、岗位推荐及培 训或见习机会。健全就业帮扶援助机制,对困难高校毕业生实施"宏志助航计划"培训项目,做好一次性 求职补贴发放工作。实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提供"一站式"就业创业服务。 近日 ...
就业工作加力、政策“组合拳”协同 “不断线”就业服务护航毕业生就业
央视网· 2025-07-03 13:41
央视网消息:当前,正值毕业季。记者从教育部获悉,近期,就业工作再加力,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挖潜拓岗、聚力攻坚,全力促进还未落实 去向的毕业生就业。 7月上旬,各省级教育部门计划开展省级招聘会超50场,预计提供岗位超3万个。各高校计划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超700场,预计提供岗位超100 万个。 下一步,教育部还将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2025年,科研助理岗位供需对接活动暨 直播带岗活动线上招聘专区将持续至8月底。7—8月,还将配合"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线下活动同步开设线上专区。 政等部门提供的就业帮扶措施,努力实现尽早就业的目标。 教育部:提升就业能力 优化人岗匹配对接 记者7月2日从教育部获悉,面向社会需求相对不足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教育部正加快推进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着眼帮助其优化知识与 技能结构,精准匹配企业对复合性人才需求。 据统计,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区,已遴选上线33个实用紧缺专业的138门一流课程和应用技能型"微专业"等1455门优质教学资 源。 教育系统将持续组织"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校企供需对接会和人才招聘会。近期,将在江苏 ...
我省多项补贴补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辽宁日报· 2025-06-23 08:52
拓展基层就业空间,统筹推进"三支一扶""大学生乡村医生""特岗教师"等基层服务项目,我省鼓励 法学专业毕业生、申请律师执业人员等到基层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对纳入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 特设岗位计划的高校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对到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落 实高定工资、提前转正定级等支持政策。 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载体应安排一定比例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 等重点群体提供并适当放宽入驻条件。对未进入创业孵化基地(园区),租赁场地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 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的离校2年内高校 毕业生,根据实际租赁期限按月给予每年3000元至1万元的创业场地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4个 月;高校毕业生首次在辽宁省内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成功申领创业担保贷款的,给予不低于 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对离校2年内未 就业高校毕业生实现灵活就业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 实施就业能力提升计划,鼓励高校建立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允许近年持续就业状况不佳的相关专业 学生按 ...
推进微专业建设要避免一哄而上
北京青年报· 2025-06-03 16:56
高校微专业计划 - 教育部部署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以及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 [2] - 微专业是高校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特定领域提炼核心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或职场人士,用于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2] - 微专业班由各院系招生,学生与职场人士自主选择,课程更灵活多元,促进学科交叉,解决传统专业面窄、课程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 [2] 微专业特点与优势 - 微专业课程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交叉需求灵活调整,内容多元且培养周期短 [3] - "主专业+微专业"模式易于推进,可在双休日或短学期集中授课,不冲击传统教学,而是做增量 [3] - 高校给予院系更大自主权开设前沿课程,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改革项目 [3] 微专业建设挑战 - "小而美"微专业目前只是少数学生选择,需扩大参与面并确保课程质量,形成特色课程体系 [3] - 需避免微专业异化为"考试类"或"就业类"培训班,背离提升综合素养的初衷 [3] 微专业与教学改革 - 微专业是高校推进完全学分制教学的阶段性举措,旨在成为跨学科课程模块,激发学生兴趣并提高就业竞争力 [4] - 微专业建设可积累跨学科课程,总结教学经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对整体教学改革和创新具有现实意义 [4]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新华日报· 2025-05-29 05:38
双循环发展格局与高校就业指导 -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指明实践路径 强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方向 [1] - 高校需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永远跟党走 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的新青年 [1] 思政教育与就业能力提升 - 思政教育应强化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等核心素养 作为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石 [2] - 需将双循环格局、就业政策、职业道德等内容融入课程 帮助学生辩证看待就业形势变化 [3] - 通过物流学、经济学等专业课程结合思政元素 分析国际物流挑战与经济新机遇 [4] 实践教学与就业支持体系 - 组织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 促进思想认知与专业能力协同提升 [4] - 构建校园文化就业支持体系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学术沙龙等指导活动 [6] - 搭建多元化招聘平台 涵盖社区公益岗、高校科研助理岗等基层岗位 [6] 就业引导与宣传机制 - 利用传统媒介宣传就业政策 分析行业动态与经济形势 [7] - 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 开展就业知识普及与典型案例宣传 [7] - 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等激励机制 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