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居民加杠杆
icon
搜索文档
从M1、M2到资产配置——四季度M1同比的拆解预测
华创证券· 2025-11-02 12:42
核心观点 - 静态预测下,旧口径M1同比预计从9月的6.2%回落至年底的3.4%左右,仍高于2024年年底的-1.4%;M2同比从9月的8.4%回落至年底的8.0%左右,仍高于2024年年底的7.3% [1] - 历史经验显示,旧口径M1同比领先PPI和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大致三到四个季度,而PPI同比与CPI同比剪刀差的持续向上是周期跑赢大盘的先决条件 [2] - 四季度M1同比超预期抬升的可能路径包括:企业贷款抬升+生产性投资回落+基建投资提升(压供给+提需求)、M2同比回落+居民存款减少+企业存款抬升(居民投资消费改善+反内卷持续推进)、企业贷款抬升+生产性投资抬升(稳增长诉求抬升+反内卷政策放缓) [2][3] M2分析框架与预测 - M2增长规模可拆分为五因素:企业加杠杆、居民加杠杆、外汇派生、政府加杠杆、其他因素 [6] - 过去一年(2024年10月~2025年9月),M2新增规模约为25.9万亿,其中企业加杠杆增长规模约14万亿,政府加杠杆新增规模约12.2万亿,居民加杠杆新增规模约1.7万亿,外汇派生规模约1.1万亿,其他因素回落3.1万亿 [17] - 四季度M2增长规模预计同比回落9000亿,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加杠杆规模对M2的拉动较去年同期少增5600亿;企业贷款规模预计同比回落3000亿;居民加杠杆、外汇派生和其他因素对货币派生的影响基本稳定 [6] M1分析框架与预测 - 旧口径M1分析框架为M1=M2-其他货币,其他货币包含居民存款、非银存款、单位定期存款等其他因素 [7] - 四季度旧口径M1增长规模预计同比回落1.6万亿,主要原因包括:四季度居民存款较去年同期回落6200亿(与三季度同比回落幅度持平);9~12月非银存款加总同比去年同期持平;单位定期存款等其他因素四季度同比回落6000亿 [7] - 2025年M1增长规模预计约为2.3万亿,M2增长规模约为25万亿 [53] 货币变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非银存款同比多增是权益市场成交金额放量的同步映射,非银存款规模与wind全A成交金额高度相关 [2][48] - 居民新增存款占M2比重回落期间,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成长股通常能跑赢以沪深300为代表的价值股,反之亦然 [2][59] - 企业存款同比和居民存款同比剪刀差领先企业利润一年左右,同样也领先十年期国债大概一年左右 [2][61] 关键假设与驱动因素 - 四季度企业贷款同比少3000亿,主要由于反内卷政策推进 [1] - 5000亿政府债+5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落地,央行和银行增持其中的80% [1] - 四季度权益市场的波动和回撤仍相对偏小,居民存款同比回落幅度与三季度基本一致 [1] - 居民加杠杆、外汇派生规模以及其他因素同比去年四季度持平 [2]
房价泡沫破灭后,我们该如何面对当下的经济寒冬?
搜狐财经· 2025-06-02 09:09
香河房价波动 - 香河房价从2013年千元时代飙升至2016年22900元/平米,涨幅显著[1] - 2017年廊坊限购令后房价跌回千元区间,出现"免费送房无人问津"现象[1] - 暴露县域房地产依赖政策红利的脆弱性及城镇化进程中局部市场供需失衡[1] 经济刺激与杠杆策略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通过"四万亿"计划刺激房地产与基建,居民部门加杠杆形成缓冲[4] - 居民通过长期房贷将未来收入"贴现"至当下,带动内需对冲出口下滑冲击[4] - 当前居民储蓄率攀升,消费贷款增长乏力,形成"长期紧缩"心理预期[4] 行业就业趋势 - 就业市场"裁员"、"优化"频发,稳定性成为稀缺资源[6] - 建议从业者提升岗位不可替代性,避免裸辞[6] - 互联网等行业经历多轮架构调整,按时发薪企业被视为优选[6] 副业经济兴起 - 收入结构多元化成为应对主业不稳的关键策略[7] - 副业案例:设计师通过线上平台接单PPT美化,月增收3000-4000元[8] - 副业构建财务韧性网络,微小尝试亦可形成稳定补充收入[8] 消费行为转变 - 大宗消费需审慎评估必要性,倡导极致"延迟满足"[9] - 案例:家庭选择维修旧家电而非换新,以增强抗风险能力[9] - 非必需房产升级、奢侈品等支出被普遍推迟[9] 宏观经济与个体联动 - 居民部门高负债限制宏观刺激空间,微观个体需未雨绸缪[11] - 当前经济环境下,主业稳定、副业拓展与消费克制构成生存三角[11] - 历史经验表明韧性来自主动调整而非对抗周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