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泡沫
搜索文档
未来两年,应该买房还是存钱?5年后就一目了然
搜狐财经· 2025-10-28 14:03
时光荏苒,步入2024年,国内金融市场呈现出两幅截然不同的景象。一方面,救市政策频频出台,利好消息接踵而至。银行纷纷下调房贷利率,最低甚至触 及3.6%的历史低点。与此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旨在降低购房者的经济负担,助力更多人实现安家置业的梦想。 二十余年光阴荏苒,自1998年中国住房制度改革拉开序幕,至2021年上半年,国内房地产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房价扶摇直上,犹如脱缰野马。彼时,寻常百 姓家尚可凭借多年积蓄购入一套两室一厅,安居乐业。然而,房价如火箭般蹿升,好景不长,当初的存款便只够购置一间局促的一室一厅。再往后,房价更 是水涨船高,令人望而却步,微薄的积蓄仅够支付首付,购房梦变得遥不可及。不少人因此忧心忡忡,唯恐今日不买,明日更难企及。 首先,国内房价仍然存在泡沫。经历了过去二十余年的持续上涨,我国各地房价都积累了不同程度的泡沫。通常而言,二三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高达25, 这意味着一个普通家庭不吃不喝25年才能买上一套房。而一线城市房价与收入之比更是超过40,普通家庭需要不吃不喝40年以上才能实现购房梦想。显而易 见,过高的房价已经超出了绝大多数家庭的承受能力。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五年 ...
二手房的抛售愈演愈烈,行内人士:我们在创造一个人类的奇迹
搜狐财经· 2025-10-26 12:02
市场现状 - 2024年5月全国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4870元,环比下跌趋势已持续25个月 [1] - 多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量激增,成都、重庆、武汉挂牌量均突破20万套,杭州达21万套,上海为18万套,北京为11万套 [1] 价格长期上涨后的获利了结 - 自1998年房改后,普通城市房价从每平方米2000元飙升至最高1.1万元,涨幅达5.5倍,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房价从每平方米3000元跃升至最高6-7万元,涨幅超过20倍 [3] - 长期单边上涨积累了巨量泡沫,市场风向转变导致早期获利丰厚的投资者急于抛售房产变现 [3] 政策松绑的影响 - 多数城市调整或取消了限购、限售政策,为外来人口购房消除障碍,也为多套房产持有者提供了出售便利 [4] - 杭州、西安等城市全面放开限购限售后,二手房挂牌量出现井喷 [4] 房贷利率差异引发的操作 - 早期购房者承担5.88%甚至更高的房贷利率,而新发放房贷利率已降至3.6%左右 [5] - 巨大的利率差催生借新还旧需求,部分家庭通过出售现有住房再以更低利率购买新房来降低负担,客观上增加二手房供应 [5] 购房需求萎缩 - 三年新冠疫情影响许多刚需和改善型家庭的收入,购房能力削弱,原有购房计划被搁置 [6] - 疫情后购房行为更趋理性,购房者不再盲目跟风,而是根据实际经济状况审慎决策 [6] - 购买力不足和需求下降导致大量二手房源面临接盘难的尴尬局面 [6]
房产百万,存款百万,十年后谁更胜?
搜狐财经· 2025-10-18 14:52
房地产市场调整趋势 - 中国房地产市场自2021年下半年起进入下行通道,调整范围从三四线城市逐步扩展至二线城市如郑州、石家庄、天津、武汉,并于2023年波及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1] - 以上海为例,内环附近房价从每平方米十万余元人民币回落至七万余元人民币,出现显著调整 [1] - 三四线城市因经济结构单一且人口流出大于流入,预计未来十年房屋将面临严重过剩和价值缩水 [9] 银行存款利率变化 - 银行存款利率自2021年起持续下调,三年期存款利率从超过4%降至2023年的3%以下,已跌至历史低位 [3] 房产与存款价值比较 - 当前中国房价普遍处于历史高位,存在泡沫,用百万元购置房产在十年后可能面临市值大幅缩水的风险 [11] - 持有百万元存款虽受通货膨胀影响,但本金与利息安全有保障,其价值十年后可能超越房产 [11] - 在一二线城市,百万元仅能支付首付并需背负数十年银行贷款,同时面临房价泡沫被挤破的风险 [8] 资产流动性分析 - 自2023年三四月起全国二手房挂牌量爆发式增长,重点城市突破十万套,一线城市在“认房不认贷”政策后挂牌量飙升至十五万套以上 [11] - 二手房市场状况表明投资者对未来市场持谨慎态度,房产变现面临巨大挑战,需大幅降价,流动性远不及存款 [11] - 百万元存款的流动性远超百万元房产,变现能力更强 [11]
三大“毒瘤”不去除,老百姓的钱被吸走了,经济复苏谈何容易?
搜狐财经· 2025-09-28 19:00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1] - 居民消费需求持续低迷 汽车、小家电、房子等商品价格处于下降通道 [1] - 居民存款总额持续上升 2025年上半年银行存款暴增10.7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消费需求抑制因素 - 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仅2%家庭掌握80%存款 98%家庭仅掌握20%存款 [5] - 高房价削弱消费能力 二三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达20-25 一线城市达40 [7] - 居民月收入40%以上用于还贷 严重削弱可支配收入 [7] - 电商过度发展导致就业岗位有限 实体商店提供岗位远多于电商 [8] - 头部电商通过价格战挤压中小商户 导致财富向少数头部集中 [9] 行业结构性问题 - 房地产行业存在泡沫化问题 高房价持续削弱国民消费能力 [7] - 电商行业存在假冒伪劣商品问题 影响消费者信心 [8] - 电商行业头部效应明显 中小电商普遍不赚钱甚至亏损 [9] 分配机制问题 - GDP分配主要向政府和企业倾斜 劳动者份额较少 [5] - 多数居民面临医疗、教育、养老等未来支出压力 不敢消费 [5] - 居民储蓄主要目的为应对失业、疾病等不时之需及未来大额支出 [3]
如果情况不变,2025年9月以后,国内多数家庭,将面临“四大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19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1]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 同比增长5.3% [1]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 [1] 房地产市场趋势 - 全国房价平均跌幅超过30% 房产占家庭总资产77% [4] - 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明显下滑 [2] - 房价下跌原因包括老龄化加剧需求萎缩 房价收入比达40倍 居民收入下降支撑力不足 [4] 投资市场环境 - 2024年A股股民人均亏损14万元 2025年一季度人均亏损12.3万元 [6] - 公募基金亏损幅度达20-30%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且出现亏损 [6] - 银行间货币市场收益率下滑 债券市场风险上升 [6] 就业市场状况 - 202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达1222万人 [8] - 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裁员降薪 招聘市场需求萎缩 [8] - 社保新规实施后企业倾向聘用退休人员及兼职以节省用工成本 [8] 人口结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出生人口约400万 全年或跌破900万 [11] - 2024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43万对 同比减少49.8万对 [11] - 结婚成本高企 生育成本上升 年轻人婚育意愿下降 [11]
房地产长期处于有价无市状态,没有所谓的底部只有需求不足
搜狐财经· 2025-07-18 20:14
房地产价格分析 - 当前房地产市场已分化严重 不再适用"抄底"概念 不同城市和用户群体差异显著 [1] - 三四线城市房价(如6000元/平)处于合理范围 需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20年前面条价格对比可印证 [1] - 大城市及省会旅游城市房价仍处高位 去除泡沫后真实房价跌幅有限 例如5万/平以上属泡沫区间 [2] 供需结构 - 三四线城市面临需求不足问题 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已基本完成 年轻人定居城市格局形成 [1] - 库存消化周期需十几年 供给过剩导致价格僵持 既不会上涨也不会大幅下跌 [2] - 大城市呈现有价无市特征 房东惜售现象普遍 法拍房成为缺钱业主主要退出渠道 [2] 产品分化 - 老旧房产(无电梯四五楼等)流动性极差 与现代居住需求严重不匹配 [2] - 总价数百万的房产脱离普通人承受能力 经济下行加剧月供压力认知 [2] - 中介降价促销行为与真实房东定价策略存在本质差异 市场报价体系分化 [2]
房价跌麻了!深圳一楼盘3年暴跌43%,300万的房子当前只值170万…
搜狐财经· 2025-07-18 06:59
龙岗房价下跌情况 - 龙岗多个区域房价普遍下跌 其中十二橡树庄园跌幅达43% 三年前价值300万的房产现仅值170万 [1] - 龙岗中心城板块跌幅从10%至33%不等 保利上城花园跌幅达33.14% 公园大地花园六期跌幅较小为10.45% [2] - 坂田地区除佳兆业城市广场三期仅跌2.34%外 其他楼盘普遍跌幅超20% 十二橡树庄园跌幅达43.93% [2] - 大运区域跌幅更为严峻 颐安都会中央一期跌幅达36.54% 中海康城花元跌幅29.07% [2] 深圳整体房价表现 - 深圳有12个小区跌幅超过50% 八卦岭宿舍跌幅最大达70.34% 鹏盛村跌幅达66.95% [4] - 深圳网红二手房市场表现 博林君瑞从8.2万/m²跌至4万/m² 富通好旺角一期从14.9万/m²跌至7.6万/m² [5] - 深圳新房价格连续三个月下跌 6月跌幅达0.6% 为四大一线城市中跌幅最大 [8] - 深圳二手房价格6月下降0.5% 降幅稳定 为一线城市中降幅最小 [9] 市场现象与观点 - 深圳原关外地区单价超过五万的普通住宅被认为存在泡沫 需要10-15年时间消化 [3] - 部分网友认为当前跌幅相比历史涨幅微不足道 房价曾从5000元涨至5万元 [3] - 深圳楼市趋于稳定 价格进入理性波动阶段 但购房仍需评估家庭收入状况 [11]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8]
房价下跌后,吹牛的人也变少了
搜狐财经· 2025-06-06 21:24
房价下跌对家庭财富的影响 - 房产占据中国家庭财富70%以上 户均住房资产达1878万元 但流动性极低导致实际变现困难[4] - 房价上涨10%时杠杆收益超30% 但下跌10%将导致本金大幅亏损 凸显债务驱动的脆弱性[7] - 多数年轻家庭购房首付依赖父辈财富转移 而非自身创造的经济价值[7] 房价泡沫的社会心理效应 - 房价上涨期催生"财富幻觉" 使部分群体误将纸面资产等同于真实财富[4] - 市场下行后暴露出"四五位数存款+六七位数房贷"的真实财务状况[4] - 房产证数量被错误等同于财富自由 实际应关注资产配置理性化与流动性[9] 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特征 - 房产交易存在折价抛售 周期长 税费高等流动性障碍[4] - 部分房产仅为"付首付的半成品" 实际资产质量存疑[4][7] - 政策转向与增速放缓必然导致债务驱动型增长模式幻灭[7] 资产配置的深层逻辑 - 单一房产配置无法应对紧急资金需求 需建立多元化财富结构[4] - 真正财富自由的核心在于生活方式选择权 而非固定资产积累[9] - 长期视角与穿透周期的投资能力比短期账面增值更重要[5][9]
房价泡沫破灭后,我们该如何面对当下的经济寒冬?
搜狐财经· 2025-06-02 09:09
香河房价波动 - 香河房价从2013年千元时代飙升至2016年22900元/平米,涨幅显著[1] - 2017年廊坊限购令后房价跌回千元区间,出现"免费送房无人问津"现象[1] - 暴露县域房地产依赖政策红利的脆弱性及城镇化进程中局部市场供需失衡[1] 经济刺激与杠杆策略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通过"四万亿"计划刺激房地产与基建,居民部门加杠杆形成缓冲[4] - 居民通过长期房贷将未来收入"贴现"至当下,带动内需对冲出口下滑冲击[4] - 当前居民储蓄率攀升,消费贷款增长乏力,形成"长期紧缩"心理预期[4] 行业就业趋势 - 就业市场"裁员"、"优化"频发,稳定性成为稀缺资源[6] - 建议从业者提升岗位不可替代性,避免裸辞[6] - 互联网等行业经历多轮架构调整,按时发薪企业被视为优选[6] 副业经济兴起 - 收入结构多元化成为应对主业不稳的关键策略[7] - 副业案例:设计师通过线上平台接单PPT美化,月增收3000-4000元[8] - 副业构建财务韧性网络,微小尝试亦可形成稳定补充收入[8] 消费行为转变 - 大宗消费需审慎评估必要性,倡导极致"延迟满足"[9] - 案例:家庭选择维修旧家电而非换新,以增强抗风险能力[9] - 非必需房产升级、奢侈品等支出被普遍推迟[9] 宏观经济与个体联动 - 居民部门高负债限制宏观刺激空间,微观个体需未雨绸缪[11] - 当前经济环境下,主业稳定、副业拓展与消费克制构成生存三角[11] - 历史经验表明韧性来自主动调整而非对抗周期[11]
曹德旺怒批楼市:砖头水泥不值钱!马光远反驳:会误导普通民众
搜狐财经· 2025-04-30 18:07
房地产价值争议 - 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认为房价被严重高估,建筑成本仅2-3000元/平米而售价达数万元/平米,不合理[1] - 高房价吸引社会资本过度流入房地产,导致实体行业缺乏资本支持[1] - 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反驳称房地产对GDP贡献率达22%,带动56个相关行业和超5000万就业[3] - 马光远指出住房需求具刚性特征,租房同样产生生活成本[5] 房地产经济影响 - 房地产对GDP贡献率从峰值30%降至22%,但仍具不可替代支撑作用[3] - 房地产上下游涉及建材、家具、装修等56个行业[3] - 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需向高端制造和科技产业转型[7] - 房地产过度金融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需实现"软着陆"[9] 房价合理性分析 - 曹德旺从生产成本角度认为房价应接近建筑成本加合理利润[5] - 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达40倍,显示存在泡沫[7] - 马光远主张保持房地产繁荣以维持GDP增长和就业[5] - 建议房价"稳中有降"以实现长期健康发展[9] 行业发展建议 - 需平衡房地产金融化与实体经济关系[9] - 短期应保持市场稳定,为经济转型争取时间[7] - 长期需降低经济对房地产依赖度[7] - 合理房价水平可促进成交量放大和行业持续繁荣[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