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作用
搜索文档
很多事情提醒我们,墨西哥跟中国真的不一样
虎嗅APP· 2025-10-28 21:3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企业出海拉美面临深层次的文化、制度和职场冲突,利润最大化逻辑与当地“生活优先”节奏产生碰撞[4] - 中企在拉美的成功运营关键在于理解并适应当地劳动法律、工会体系和生活习惯,而非简单套用国内管理模式[4][16][20] - 真正的出海智慧是在效率责任感与生活权利边界之间找到平衡,文化适配是必修课[16][20] PTU制度与劳动法冲突 - 墨西哥宪法规定企业必须将每年10%的应税利润分给员工(PTU),中企因未在财务规划中预留预算导致现金流受阻[6] - 一家中资工厂因PTU争议在2024年爆发长达55天的罢工,凸显制度认知不足的代价[6] 时间观念与生活节奏冲突 - 中国企业的奋斗者文化与拉美“松弛感”生活优先级冲突,家庭聚会、宗教节日等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7] - 巴西法律要求严格按时发工资,甚至需月发两次,因员工一次性领薪易花光且分期消费是常态[7] - 巴西员工月末资金紧张时靠喝公司咖啡或晒太阳补充体力,入职当天借钱坐公交属正常现象[7][8] 招聘制度与职场文化差异 - 拉美招聘禁止询问年龄、婚姻等隐私信息,中企需避免国内做法以防歧视投诉[10] - 希音(SHEIN)通过本土化招聘如对接孔子学院来提升文化认同度[10] - 中国员工多来自985/211前30%的“绩优主义者”,而本地员工面对压力易产生心理问题或投诉[10][11] 工会的双重角色与政治网络 - 墨西哥工会是政治网络一部分,会员数量直接关系领袖政治资本,企业需通过工会解决子女教育等社区问题以稳定局面[13] - 巴西工会按经济通胀率要求普调薪资,其收入来自政府按会员数划拨资金,实质是为政治竞选积累选票[13][14] - 工会是社区治理节点,企业若触怒工会可能面临罢工,理解其权力布局比应对经济利益更重要[14] 管理策略与制度适配 - 中企出海吃亏主因是总部傲慢,忽视制度差异可能导致停产两个月或口碑永久受损[16] - 互联网企业采用短期合同和零工模式规避PTU等责任,但易触发工会警觉,需制度稳固支撑灵活性[16] - 智利中资公司强调管理核心是把握节奏:不改变当地生活观,也不放弃中国奋斗精神[16]
用“不消费”倒逼996企业倒闭?别天真了,这才是劳动者唯一的出路
搜狐财经· 2025-09-29 01:42
消费抵制面临的信息困境 - 企业普遍不愿公开劳动合规敏感信息 包括工资和社保细节 因担忧监管关注和用工成本上升[3][4] - 复杂供应链体系导致信息追溯困难 不同地区法规差异及内部管理混乱加剧信息不透明[3] - 数字经济下平台与工人关系模糊 企业官网信息零散且难以核实 形成信息壁垒[3][4] 成本压力下的消费行为特征 - 收入有限且生活成本上涨促使打工人群体高度关注性价比 优先选择维持基本生活质量的商品[5] - 电商平台价格透明化推动比价行为常态化 同价优质成为核心消费导向[5] - 高性价比商品降低日常开支同时保留生活舒适度 节省资金可转向教育医疗等刚性需求[6] 市场结构的连锁反应 - 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倒逼品牌方削减溢价 优化供应链并创新服务模式[6] - 行业出现"内卷式"竞争 商品质量提升与价格下降同步发生[6] - 消费市场整体结构向高性价比方向转型[6] 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制度化路径 - 现有劳动法律体系对新就业形态覆盖不足 企业通过合作关系规避社保等法定义务[8] - 监管部门运用大数据建立工资发放监测系统 实现欠薪风险实时预警[9] - 多部门协同执法与一站式维权服务降低维权门槛 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与法律援助[9] - 新就业形态速裁庭与线上维权平台提升处理效率 形成多元治理体系[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