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程机械再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助力工程机械再制造“出海” 利氏集团考察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
长沙晚报· 2025-08-26 20:53
公司业务 - 利氏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工程机械再制造设备拍卖平台 在全球拥有110多个业务机构和近200个国家的53万名客户[3] - 公司年拍卖设备数量超过39万台 2024年全球成交额达157亿美元[3] - 核心业务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拍卖会形式帮助设备制造商及代理商拓展国际市场[3] 行业规模 - 长沙是全球三大工程机械产业集聚地之一 拥有多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企业包括三一集团 中联重科 铁建重工 山河智能和星邦重工[3] - 2024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 全球市场份额达到8.5%[3] - 行业出口额超过300亿元[3] 战略合作 - 利氏集团总经理一行考察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的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出口基地和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1] - 自贸区长沙片区建设了工程机械再制造及维修出口基地 助力工程机械再制造出海[3] -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积极对接利氏集团 拟推动在长沙片区开展跨国合作 助力湖南工程机械再制造出口产业发展[3]
“魔改机甲”拓展中非经贸合作新天地
新华网· 2025-06-14 07:47
中非经贸博览会再制造展概况 - 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湘潭中部国际国际机械园工程机械再制造展在湖南省湘潭市岳塘经开区举行,39个非洲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外宾及上百家企业参展 [1] - 作为本届博览会唯一在长沙以外举办的展览,再制造展规模达4万平方米,展出了大量挖掘机、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再制造工程机械 [2] - 展会期间湘潭市将举办"走近非洲"经贸对接活动,组织阿尔及利亚、中非等国代表团考察园区并开展经贸洽谈 [4] 再制造工程机械技术特点 - 再制造工程机械外观与全新设备几乎无区别,性能可满足各类基建场景需求 [2] - 行业已建立"评估、检测、再制造、测试、认证"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并制定性能分级标准 [2] - 部分企业将新能源技术引入再制造领域,通过永磁电机、动力电池改造老旧燃油设备,电动装载机可显著降低使用成本和污染 [2] - 再制造工程机械售价仅为同类型全新机的50%至70% [2] 非洲市场需求与产业影响 - 非洲客商对再制造工程机械表现出强烈兴趣,现场体验产品并洽谈采购 [3] - 2022年以来非洲持续保持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货物出口第一大市场地位 [4] - 2023年前5个月中国对非洲出口工程机械同比增长58.5% [4] - 长沙市、湘潭市等地已形成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基地集群 [4] 企业参展亮点 - 徐工集团展示再制造挖掘机精准操作能力,现场用斗齿书写"中非经贸博览会"字样 [2] - 三一集团等企业在非洲、拉美等地建立售后服务网络,提供质保和维修支持 [2] - 衡阳市朝阳重机有限公司展出新能源再制造电动装载机,吸引非洲客商咨询 [4]
长沙:努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科技日报· 2025-05-29 15:53
行业表现与战略转型 -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突破2500亿元,连续15年全国第一,被列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样本[1] - 行业通过布局新兴领域(矿山机械、农业机械等)化解周期性影响,新兴业务营收年均增速超50%[2] - 中联重科提出向非周期性企业转型,高空作业机械等新兴业务占比达48%,其中高空机械营收68.33亿元(同比+19.74%)[3]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中联重科展示全球首台5G远程操控塔机,实现毫米级吊装精度[2] - 三一重工推出全球首台全电无人挖掘机E-MOVE,综合效率提升40%+,覆盖矿山、救援场景[2] - 山河智能数字孪生技术实现5G遥控+仿真训练,覆盖数十种救援场景[2] 新业态探索 - 山河智能在自贸区长沙片区突破再制造设备出口瓶颈,推动东南亚、非洲等市场拓展[4] - 长沙片区集聚400家再制造企业,出口金额30亿元覆盖21国,颁发全国首张再制造产品认证证书[5] - 湘琼产业园吸引三一、中联等龙头入驻,聚焦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生态[5] 全球化布局 - 2024年长沙工程机械出口额首破300亿元(同比+20.3%),重点企业海外营收777亿元[6] - 中联重科主导30项国际标准制定,三一建成14个海外基地,国际网点超1200个[7] - 38.4%长沙企业从产品输出转向海外建厂/研发,中联并购意大利CIFA等10余家海外企业[7] 电动化与智能化出海 - 三一印尼"灯塔工厂"年产能3000台,星邦波兰工厂电动设备覆盖欧洲,海外产品电动化率超70%[8] - 湖南启动产业倍增计划,推动工程机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第二增长曲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