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训练器

搜索文档
长沙:努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科技日报· 2025-05-29 15:53
行业表现与战略转型 - 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2024年产值突破2500亿元,连续15年全国第一,被列为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样本[1] - 行业通过布局新兴领域(矿山机械、农业机械等)化解周期性影响,新兴业务营收年均增速超50%[2] - 中联重科提出向非周期性企业转型,高空作业机械等新兴业务占比达48%,其中高空机械营收68.33亿元(同比+19.74%)[3] 技术创新与产品突破 - 中联重科展示全球首台5G远程操控塔机,实现毫米级吊装精度[2] - 三一重工推出全球首台全电无人挖掘机E-MOVE,综合效率提升40%+,覆盖矿山、救援场景[2] - 山河智能数字孪生技术实现5G遥控+仿真训练,覆盖数十种救援场景[2] 新业态探索 - 山河智能在自贸区长沙片区突破再制造设备出口瓶颈,推动东南亚、非洲等市场拓展[4] - 长沙片区集聚400家再制造企业,出口金额30亿元覆盖21国,颁发全国首张再制造产品认证证书[5] - 湘琼产业园吸引三一、中联等龙头入驻,聚焦工程机械再制造产业生态[5] 全球化布局 - 2024年长沙工程机械出口额首破300亿元(同比+20.3%),重点企业海外营收777亿元[6] - 中联重科主导30项国际标准制定,三一建成14个海外基地,国际网点超1200个[7] - 38.4%长沙企业从产品输出转向海外建厂/研发,中联并购意大利CIFA等10余家海外企业[7] 电动化与智能化出海 - 三一印尼"灯塔工厂"年产能3000台,星邦波兰工厂电动设备覆盖欧洲,海外产品电动化率超70%[8] - 湖南启动产业倍增计划,推动工程机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第二增长曲线"[8]
“黑科技”上新!第四届长三角应急博览会有看头
国际金融报· 2025-05-13 20:20
科技企业云集 创新成果吸睛 今年展会,AI预警系统、智能消防无人机、模块化水域救援机器人等"黑科技"登场,将在城市安全治理、极端天气应对、跨境协同救援等领域发挥关键 作用,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进程。 5月13日,第四届长三角国际应急减灾和救援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6万平方米的展区内,2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齐聚 一堂,集中展示应急救援、智慧安防、防灾减灾等领域的3000余件前沿装备与技术,其中120件创新产品迎来全球、亚洲首秀,现场科技感满满,亮点纷 呈。 "这款综合防灾应急仓的功能创新可不少。"曹林进一步表示,"绿色能源系统集成了风光储一体化技术,既环保又高效;空天地通信系统融合了卫星、 5G无人机和短波技术,能保障通信无死角;低空经济设施支持无人机日均50架次作业,应急响应效率大大提升;还有AI智能预警,能实现8小时超前预测, 争取更多应对时间。另外,模块化设计能针对防汛、防火等不同场景灵活配置,建设成本还能降低40%。" 当被问及无人机安全管理问题时,曹林表示,"针对这个关键问题,我们三家合作方在研发过程中重点攻克了无人机集群控制、短波通信等关键技术。 比如,与中国电信共建的' ...
内蒙一机:25Q1实现营收业绩双增长,关联交易额大幅增长或预示高景气度-20250427
天风证券· 2025-04-27 14: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国防军工/地面兵装Ⅱ,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因销售产品组合结构性差异致毛利率不同;2025年Q1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均高速增长,或意味着下游订单显著修复,板块呈现高景气度 [1][2] - 2025年公司计划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34%,预计向关联人购买原材料总额同比增长138.03%,关联交易额大幅增加预示营收端或大幅回升 [2] - 公司推进前沿技术前瞻性布局,在多领域斩获新订单,军贸取得突破,业绩有望保持较好增长趋势 [3] - 考虑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及下游订单和军贸市场订单节奏,将2025 - 2026年预期归母净利润适度下调,预期2027年实现12.41亿元归母净利润,2025 - 2027年对应PE分别为20.61/17.85/15.13X,维持“买入”评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和估值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0,009.69|9,791.69|11,505.24|13,518.65|15,519.41| |增长率(%)|(30.24)|(2.18)|17.50|17.50|14.80| |EBITDA(百万元)|1,616.19|1,291.06|1,271.50|1,403.93|1,592.03|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851.38|499.51|910.89|1,051.46|1,240.78| |增长率(%)|3.42|(41.33)|82.36|15.43|18.01| |EPS(元/股)|0.50|0.29|0.54|0.62|0.73| |市盈率(P/E)|22.05|37.58|20.61|17.85|15.13| |市净率(P/B)|1.64|1.62|1.57|1.50|1.43| |市销率(P/S)|1.88|1.92|1.63|1.39|1.21| |EV/EBITDA|1.61|5.04|1.02|5.52|(1.33)| [4] 财务预测摘要 - 成长能力方面,营业收入增长率2023 - 2027E分别为-30.24%、-2.18%、17.50%、17.50%、14.80%;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21%、-40.30%、78.61%、15.18%、17.7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3.42%、-41.33%、82.36%、15.43%、18.01% [10] - 获利能力方面,毛利率2023 - 2027E分别为16.12%、12.47%、15.20%、15.00%、15.00%;净利率分别为8.51%、5.10%、7.92%、7.78%、8.00%;ROE分别为7.45%、4.31%、7.62%、8.43%、9.47%;ROIC分别为-417.93%、-1909.09%、23.62%、-17.53%、78.14% [10] - 偿债能力方面,资产负债率2023 - 2027E分别为51.68%、42.03%、62.06%、50.94%、64.73%;净负债率分别为-43.47%、-19.76%、-102.87%、-51.03%、-128.86%;流动比率分别为1.29、1.56、1.23、1.42、1.26;速动比率分别为0.99、1.18、0.95、1.06、0.98 [10] - 营运能力方面,应收账款周转率2023 - 2027E均为5.63;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87、3.05、2.83、2.82、2.82;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43、0.45、0.45、0.47、0.49 [10] - 每股指标方面,每股收益2023 - 2027E分别为0.50、0.29、0.54、0.62、0.73;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0.55、-2.02、5.45、-3.58、6.11;每股净资产分别为6.72、6.80、7.02、7.33、7.70 [10] - 估值比率方面,市盈率2023 - 2027E分别为22.05、37.58、20.61、17.85、15.13;市净率分别为1.64、1.62、1.57、1.50、1.43;EV/EBITDA分别为1.61、5.04、1.02、5.52、-1.33;EV/EBIT分别为1.92、6.48、1.35、7.16、-1.6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