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稳定器
搜索文档
从“扩产抢份额”到“稳价防崩塌”
金融时报· 2025-11-05 08:59
自2023年起,"欧佩克+"实施了一系列减产措施以稳定油价。首轮减产规模约为每日165万桶,随后部分 成员国又自愿额外每日减产220万桶。 2025年以来,"欧佩克+"决定展开增产行动,截至9月,累计增产约220万桶/日,已完全回补2023年11月 宣布的165万桶/日自愿减产规模。该决策基于两点考量:一是为了惩罚一直违反配额和超额生产的成员 国;二是为了压低油价夺回被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抢走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全球原油供应过剩规模达每日370万桶。由于担忧供应过剩,过去一个月 来,原油市场经历剧烈震荡,油价一度因供应过剩担忧跌至近5年低点。美国针对俄罗斯两家大型石油 公司进行新制裁后,一度推高油价,但投资者普遍预期俄罗斯原油出口将通过替代渠道重新分配,涨势 未能持续。截至10月底,布伦特原油每桶报约65美元;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约61美元/桶,年 内累计跌幅约15%。 暂停增产消息公布后,市场对供应过剩的担忧显著缓解,市场情绪由悲观转向谨慎乐观。分析认为, 2025年12月的13.7万桶/日增产,虽延续此前节奏,但2026年1月至3月暂停增产的决定,标志着"欧佩克 +"策略从被动 ...
5.6万亿ETF撑起A股“稳定器”大旗?
环球老虎财经· 2025-10-30 19:23
ETF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9月末全市场非货ETF规模突破5.6万亿元,产品数量超1300只,规模增长幅度远超去年全年[1] - ETF规模从2020年的1.11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73万亿元,并在2024年单年增加近1.7万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1][2]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ETF规模合计约5.6万亿元,单季增幅高达30%,在被动基金中占比提升至78%[2] 市场结构与发展历程 - 从2004年首只ETF产品问世到规模突破万亿用了近十六年,但从1万亿到5万亿只用了不到6年,2020年后增长进入快车道[2] - 股票型ETF中规模指数ETF规模最大,为24651.21亿元,其次是主题指数ETF,规模为7955.47亿元[3] - 共有54家基金公司开展ETF业务,行业集中度高,非货币ETF管理规模前十的基金公司管理规模累计占比达77.56%[3] 主要参与者格局 - 非货币ETF管理规模前5的基金公司为华夏基金(9128.14亿元)、易方达基金(8602.08亿元)、华泰柏瑞基金(5989.71亿元)、南方基金(3618.08亿元)和嘉实基金(3468.80亿元)[4] - 前五大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占比分别为16.54%、15.58%、10.85%、6.55%和6.28%[4] ETF的市场稳定器作用 - ETF需维持接近满仓的仓位水平,其持续稳定的持仓行为有助于减少因资金大进大出带来的波动,平滑市场波动[1][6][7] - 在市场下跌期间,ETF成为投资者"抄底"首选工具,例如在2015年、2018年及2020年的市场调整中,沪深300ETF和中证500ETF份额均呈现增长[7] - 中央汇金等"国家队"机构持续借道ETF入场,并于2024年4月再度大举增持,侧重于宽基ETF,发挥"平准基金"作用维护市场整体稳定[7] 资金流向与投资偏好 - 资金净流入前5的主题是机器人、港股红利、证券公司、恒生科技和港股创新药主题,其中恒生科技主题ETF资金净流入最多,为11.68亿元[3] - 创业板主题板块ETF遭遇大规模资金流出,净流出金额达56.47亿元[3] - 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规模从2025年1月初的3.78亿元猛增至9月末的77.01亿元,增幅近20倍[9] ETF对个股价格的影响 - 当指数进行成分股调整时,大量被动资金的同步调仓会在短期内对个股价格形成显著影响,例如寒武纪因ETF集中减仓导致股价回调6.29%[1][11] - 药捷安康被纳入港股通及恒生系列指数后,多只跟踪指数的ETF对其进行被动配置,推动其股价在六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达557.69%[12] - 个股纳入指数引发ETF被动配置,例如中际旭创作为创业板和沪深300的权重股,截至2025年6月末其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三只为ETF产品[8] 市场表现与ETF推动作用 - 2025年前三季度上证指数上涨15.84%,深证成指上涨29.88%,创业板指上涨51.20%,科技、创新药、互联网等行业ETF规模显著扩张为牛市提供动力[9] - 2025年10月29日沪指站上4000点创逾10年新高,ETF在市场上涨行情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