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引力波
icon
搜索文档
每经专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巴里·巴里什:倾尽所能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品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31 04:36
全球科技与经济发展趋势 - 2020年世界格局因新冠疫情和科技革命经历深刻调整,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新机遇 [3]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迭代,原始创新能力与"从0到1"的突破成为关键议题 [3] - 每日经济新闻推出"巅峰对话:瞰见2021"系列,首季聚焦诺贝尔奖得主对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前瞻性探讨 [3] 巴里·巴里什的科研理念 - 巴里什团队通过LIGO项目实现引力波探测,突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验证的技术限制 [5] - 强调科研需"全力以赴",认为失败是探索未知的基础,最大努力比结果更重要 [6][7][8] - 科研目标应聚焦结果导向,但需在资源约束下平衡"梦想与面包",重视环境支持与合理投入 [10] 跨学科与社会责任 - 巴里什获奖后拓展研究领域至气候变化、核扩散等社会问题,倡导国际科学合作 [6] - 鼓励年轻科研人员在不确定性中保持探索精神,将基础科学视为满足感的来源 [6][10] 媒体内容规划 - 每日经济新闻后续将推出第二季"全球顶尖商学院院长专访",聚焦商业教育变革与领导力培养 [11]
极为罕见!天眼有重要发现!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5 00:19
天文发现 - 中国科学家利用天眼FAST发现一颗罕见毫秒脉冲星 自转周期为10 55毫秒 与伴星构成双星系统 绕转周期为3 6小时 [1][3] - 该脉冲星有六分之一时间被伴星遮挡 形成"掩食"现象 伴星质量至少为1个太阳 推测为燃烧的氦星内核 [3] - 脉冲星信号被掩食的原因是炙热氦星甩出的星风物质遮挡 [3] 科学意义 - 此类脉冲星与氦星绕转系统在银河系中仅有几十个 银河系恒星数量上千亿 系统极其罕见且生存时间短 [5] - 发现有助于完善双星演化过程的理解 对恒星演化理论 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合并引力波源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 [7] 技术能力 - 天眼FAST灵敏度极高 是发现脉冲星的利器 对极短周期轨道上的脉冲星探测尤为敏锐 [1] - 研究团队通过FAST对银河系进行脉冲星深度搜索时取得该发现 [1]
我国科学家用FAST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快讯· 2025-05-23 17:19
科学发现 - 我国科学家利用FAST发现一颗罕见的毫秒脉冲星 [1] - 该脉冲星与伴星互相绕转 并有六分之一时间被伴星遮挡 [1] - 这类特殊双星系统极为罕见且难以观测 [1] 研究意义 - 发现对恒星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 对银河系内双星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1] 学术成果 -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 [1] - 论文于5月23日在线发表 [1]
极为罕见!“中国天眼”有重要发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11:56
据央视新闻5月23日消息,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带领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 了一个罕见的毫秒脉冲星,与伴星以3.6小时的周期相互绕转,且有六分之一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即掩 食,犹如日食或月食),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合并的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 要意义,该研究成果今天(23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自2020年正式开放运行以来,FAST已发现超过1000颗脉冲星。这些宇宙深处的"灯塔",以特殊的脉冲 和稳定的转动频率,为人类标注深空坐标。未来,当"灯塔坐标系"覆盖更广袤的星际空间,或将成为星 际航行的"宇宙GPS",指引飞船穿越光年尺度的黑暗疆域。 为什么FAST能"听"得这么远?答案藏在贵州群山环抱的"大眼睛"中:FAST的超级反射面,可从球面舒 展为抛物面;六座百米钢塔以10毫米的精度锁定深空信号,将数亿光年外的微弱信号汇聚到焦点。 2022年10月9日21时20分50秒, 6万多个伽马光子被"拉索"记录到,这是20亿光年外一场恒星葬礼的余 晖。一颗质量超太阳20倍的巨星,在耗尽核燃料后轰然坍缩,释放出持续几百秒的"宇宙烟花"伽马射线 暴。 "拉索"的探测 ...
【科技日报】“中国天眼”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科技日报· 2025-05-23 11:44
"这一发现为天文学研究带来多方面突破。"韩金林说,"首先,它直接验证了双星系统公共包层演化的理论,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恒星如何相互靠 近、交换物质等过程;其次,该双星系统中的伴星在公共包层阶段可能吸积了大量物质,为研究中微子散热机制提供了重要例证;此外,这种稀有双星系统 最终可能演化成为引力波源,为研究引力波产生机制提供新线索。" 论文审稿人之一、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脉冲星双星研究专家斯科特·兰森评价称,这是一个独特的致密双星系统,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将在多个领域 引导出有趣的研究课题,使得我们对双星演化中目前知之甚少的公共包层阶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020年5月,韩金林团队利用FAST在银河系搜索脉冲星时,发现了一颗自转周期为10.55毫秒的毫秒脉冲星PSR J1928+1815。经过半年追踪,他们证实 这颗毫秒脉冲星与伴星以3.6小时一圈的周期相互绕转。它与伴星相互绕转时,有大约六分之一的时间被伴星遮挡。 韩金林介绍,这个双星系统极为罕见,在银河系千亿颗恒星中仅有几十个。最奇怪的是,这颗伴星的质量堪比太阳,远超出一般掩食脉冲星的伴星的质 量,但半径仅50万公里的轨道,根本容不下一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 通过 ...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快讯· 2025-05-23 02:03
中国科学家发现罕见掩食脉冲星 智通财经5月23日电,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金林研究员日前带领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 罕见的毫秒脉冲星,与伴星以3.6小时的周期相互绕转,且有六分之一的时间被伴星遮挡(即掩食,犹 如日食或月食),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合并的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 义,该研究成果今天(23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 ...
“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回国效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2 09:11
日前,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刚从北京回到南京,就一头扎进 他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唐仲英楼的量子极端测量实验室。 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 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爱因斯坦曾基于广义相对论提出,剧烈的天体活动会带动周围的时空产生波动,也就是引力波。近年 来,随着引力波被多座国际大科学装置探测证实,这一概念已为大众熟知。引力子源于广义相对论与量 子力学的交叉领域,不少理论物理学者认为,如果引力子确实存在,意味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能够 被统一,人类文明将翻开新的一页。 就好比黑夜里的一瞬亮光,凭什么说那有一个人擦亮了火柴,也许是一只萤火虫。 物理学界的谨慎有其原因,当时国外曝光了多起所谓"科学大发现",均被迅速证伪。 夏日的圣塞巴斯蒂安号称拥有"欧洲最美沙滩",但杜灵杰毫无心情欣赏。"只感觉眼前都是乌云。"他闭 关想了很久,"越是重大成果,越要无懈可击,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小心求 证。" 但要获得决定性的证据,就得设计新实验,以测得动量更小的激发。 杜灵杰研究的,就是凝聚态系统中的"分数量子 ...
杜灵杰:首次为引力子“画像”的科学家
新华社· 2025-05-16 10:44
获取实验必需的液氮殊为不易,杜灵杰被迫改变技术路线;南方潮湿的环境会折损激光效果,他和团队 只能反复调试……转眼就是三年。 4月30日,荣获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灵杰刚从北京回到南京,就一头 扎进他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唐仲英楼的量子极端测量实验室。去年3月,他和团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为引力子"画像",那篇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的论文,就在这里诞生。 爱因斯坦曾基于广义相对论提出,剧烈的天体活动会带动周围的时空产生波动,也就是引力波。近年 来,随着引力波被多座国际大科学装置探测证实,这一概念已为大众熟知。引力子源于广义相对论与量 子力学的交叉领域,不少理论物理学者认为,如果引力子确实存在,意味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能够 被统一,人类文明将翻开新的一页。 杜灵杰研究的,就是凝聚态系统中的"分数量子霍尔引力子"。"我们生活中的固体、液体,都属于凝聚 态。理论推测,'分数量子霍尔液体'这种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可能以准粒子的形式涌现。"杜灵杰 说,"这种'分数量子霍尔引力子'表现为集体模式激发,也称为'引力子模'或引力子激发,就像宁静的湖 面上突然激起不可胜数的涟漪。" 引力波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