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农业

搜索文档
7月3日起,济南白泉生态保护项目对市民免费开放
齐鲁晚报· 2025-07-02 10:42
如今的白泉,已蝶变为生态与文化共生的城市绿洲。清澈的泉水漫过青石板,与古朴建筑相映成趣;泉池如镜映天光,稻浪随风翻涌,再现了古籍记载的 稻田景观。园区创新引入"稻田养泥鳅"生态循环农业,泥鳅自然除虫肥田,产出的鳅田稻米清香可口,成为生动的自然课堂。同时,儿童无动力乐园、滨 水步道、亲水平台、康体广场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充分满足市民休闲游乐与科普需求。其每日7:00至21:00免费开放,将显著提升东部市民的生活品质 和生态获得感。 7月3日起,由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建设的白泉生态保护项目正式对市民免费开放。项目位于济南东站片区,通过复活濒临消失的千年名泉泉群,填补了东部 城区高品质生态休闲空间的空白,成为市民亲近自然、感受泉城历史文化的新空间。 白泉泉群作为济南市十大名泉泉群之一及东部唯一大型泉群,曾因"泉涌白沙"的奇观闻名,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1600多年前,南北朝名将檀道济在 此上演"唱筹量沙"的军事谋略;400多年前,明代诗人李攀龙于此修建"白泉精舍",留下"白泉钟乳色,黄鸟窃脂声"的千古佳句。然而,这片蕴含自然奇 观与人文积淀的土地,一度在城市扩张中沉寂。为重现泉韵,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深入挖掘历史记载与耄 ...
科特派“妙手回春” 老果园甜蜜升级
科技日报· 2025-06-25 09:00
位于蒙阴县西南部的联城镇是水果生产重镇,但时连辉去年到蒙阴县时,当地正遭受灾害。 原标题:科特派"妙手回春" 老果园甜蜜升级 日前,山东省科技特派员时连辉又一次来到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对这位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土壤专家来说,这里有他的牵挂。 8年来,时连辉带领团队扎根沂蒙山区,通过自主研发的"有机肥+"技术体系,在当地建成100多个 有机肥生产点。蒙阴县这些生产点年处理农业废弃物80多万吨,使有机肥成本降低80%,每亩果园年收 入增加1000多元。 废弃物变身"液体黄金" 化肥替代是蒙阴林果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当地果农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化肥养分利用率 低,土壤缺乏中微量元素,严重影响了果品品质。 时连辉深知,要改变现状,必须从改良土壤入手。但推广有机肥,突破口又在哪里?一方面,蒙阴 全县每年产生45万吨废弃枝条;另一方面,蒙阴素有"中国长毛兔之乡"美誉,粪肥资源丰富,每年畜禽 粪污排放量达115万吨。 "我们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冰雹,七成果园受灾,残次果堆积如山。"当地农民乔善安向时连辉大吐苦 水。 不仅残次果无处消纳,沼液也难以处理。蒙阴县畜牧中心主任宋西传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联城镇是 养殖大镇, ...
法塞特酒转型农业公司,“搞副业”成红酒企业救命稻草?
贝壳财经· 2025-06-20 09:12
资料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营葡萄酒生产销售,主要品牌有"黄羊滩""法塞特""贺兰鹰""农 城"等。其中,"黄羊滩"是法塞特酒庄最高端的品牌,采取直营定制方式由酒庄自行销售,其他品牌主 要采取经销模式。 新三板挂牌企业宁夏法塞特葡萄酒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法塞特酒")日前宣布,自6月18日起,公司 全称变更为"宁夏法塞特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由"法塞特酒"变更为"法塞特"。 据此前公告,法塞特转型原因在于葡萄酒业务增长乏力,需通过多元化布局开辟新增长点。对于转型农 业的基础、资金来源等问题,法塞特方面6月19日回复新京报记者称,公司过去5年持续进行农业领域考 察和小规模试验,未来希望从农业新兴技术领域进行学术成果转化。公司葡萄酒业务将借助循环农业降 低种植成本,同时瞄准下沉市场主做精品低端产品,拓展啤酒、饮料等品类及渠道定制业务。 事实上,葡萄酒上市公司"搞副业"已有先例,如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莫高股份")跨 界降解材料业务,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通葡股份")发展酒类电商,但相关投资布局尚未使 两家企业摆脱亏损局面。业内分析认为,葡萄酒行业规模萎缩,企业需要寻找新的业 ...
打造“五个一”秸秆利用新格局
河南日报· 2025-06-19 07:31
"一区"即秸秆沃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平原农区有效衔接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单产提升、绿色种养 循环等项目,推广深耕、堆沤还田等技术,探索"地力加油站"模式,集成推广"秸—饲—肥、秸—沼— 肥、秸—菌—肥"等绿色低碳循环利用模式。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常年产生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在1亿吨左右,居全国第二位。 近年来,我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目标,锚定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方 向,秉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疏堵并举、多元发展"工作理念,重点发展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同时 积极拓宽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等利用途径,有力有序推进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持续稳定向好。 2024年,我省秸秆可收集资源量7896.18万吨,小麦、玉米、花生、水稻四类作物秸秆占比高达 96.48%;全省秸秆利用量7451.1万吨,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利用占比分别 为74.4%、21.3%,其他三化占比为4.3%。 聚焦"两高四着力",我省将以秸秆"变肉""沃土"为核心,聚焦"地力加油站"模式创新、产业化项目落 地、收储体系完善三大关键任务,集聚智力、资源、资金等要素,试点先行,全力构建我省 ...
总投资12亿元!华中最大双孢菇全产业链基地在湖北仙桃破土动工
中国发展网· 2025-06-16 22:27
项目概况 - 湖北裕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双孢菇7万吨及果蔬食品加工4万吨项目在彭场镇正式奠基,总投资12亿元[1] - 项目规划新建8栋标准化种植厂房、2栋发酵车间及配套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1] - 项目分两期建设:首期投资6.85亿元,二期计划追加投资6亿元[1] - 建成后预计年产优质双孢菇7万吨、加工果蔬4万吨,年产值突破10亿元[1] 产业影响 - 项目将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双孢菇全产业链基地[1] - 项目可消化麦秸、鸡粪等农业废弃物各10万吨,构建绿色循环农业生态体系[1] - 全面投产后预计吸纳近1000名劳动力,重点解决大龄低技能群体就业难题[2] - 将带动菇珍园、裕森等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2] 技术与管理 - 项目以科技创新与绿色循环模式为特色[1] - 承建方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将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构建严密的质量管控体系[2] 政策支持 - 仙桃市委、市政府全程保驾护航,体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服务理念[1] - 各级部门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做好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2] 战略意义 - 项目是彭场镇推进"产业牵引、生态循环、三产融合"战略的关键落子[2] - 标志着仙桃现代农业迈向新高度,为全省农业绿色转型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鲜活样本[2]
许昆林在调研检查太湖治理工作时强调锚定目标任务 聚焦问题症结 动真碰硬推动治太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新华日报· 2025-06-12 07:18
太湖治理工作调研 - 太湖西岸是蓝藻水华发生风险较高地区之一,今年的水文气象条件利于蓝藻生长聚集 [1] - 宜兴市八房港藻水分离站内,蓝藻一体化打捞处置船、打捞机泵和输送管道正全力运行 [1] - 需要持续强化监测预警,对异常水质、藻情等及时分析研判原因、果断有力处置 [1] - 增加机动打捞设备和人员配备,应用蓝藻湖泛防控、饮用水安全保供新技术 [1] - 加强蓝藻围隔、原位控藻等工程建设,完善"挡、引、捞、控"并举的应急防控体系 [1] 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 - 宜兴市万石镇南漕老集镇部分地区存在污水管网错接漏接、雨污混排现象 [2] - 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长期偏低,汛期普遍水量剧增、进水浓度剧降 [2] - 需要加快推进混错漏接整改、老旧破损管网更新修复,精准消除管网结构性缺陷 [2] - 科学评估现有排水管网收集能力,全面排查污水管网覆盖情况 [2] - 推动建立厂网一体化和专业化运行管养机制,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 武宜河是孟津河的一条支浜,与滆湖相连,周边仍存在草皮种植退水直排入河现象 [2] -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太湖综合治理的一大重点 [2] - 需要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2] - 加快农田退水综合生态化改造,探索废水变水肥的循环农业模式 [2] - 扩大滆湖生态修复范围,扎实推进湖滨消纳圈和沿湖缓冲带建设 [2]
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4月报 | 广东春耕科技赋能新实践:多维度护航稳粮保供
南方农村报· 2025-05-30 20:31
农业科技赋能春耕生产 - 全省围绕"稳粮保供"核心目标,以农业科技为驱动力,构建覆盖生产全链条的春耕保障体系 [25][26][27][28][29][30][31] - 通过科技特派员下沉服务、机械化技术推广、绿色农业实践、产业协同联动等创新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31][32][33][34] - 广州、韶关、东莞等多地通过科技赋能与机制优化,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32][33][34] 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 - 全省以"需求导向、精准服务"为原则,推动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 [35][36] - 构建覆盖选种、种植、管护到采收的全周期服务体系 [37] - 广州市累计出动农业科技特派员3434人次,开展技术服务853次,解决技术需求1292项 [38][39] - 清远市引入抗病品种筛选、无人机飞防等新技术,推动丝苗米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 [43][44][45]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 重点推广水稻插秧、收割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 [50][51][52] - 韶关市通过高速插秧机作业展示,预计可增产15%以上,机收损失率从3%降至1.5% [53][54][55][56][57][58][59][60][61] - 东莞市引入新型插秧机后单机日作业量达40亩,较人工插秧效率提升30倍 [62][63][64][65] 绿色农业实践 - 汕尾市建立"病虫侦察—精准施药—生态调控"三位一体防控模式,减少化学农药用量30%以上 [66][67][68][69][70] - 汕头市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专项指导,将氮肥使用量降低20% [71][72][73][74][75][76] 特色产业赋能 - 桥头镇优化粉葛留蔓、引蔓技术,使单株产量提高12%,并开发葛粉深加工产品,推动产值增长25% [84][85][86][87] - 道滘镇卓越花卉公司引入朱顶红花期调控技术,实现反季节开花,产品单价提升40%,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103][104][105]
从头到尾全有用,阳信牛产业“超级牛”
齐鲁晚报· 2025-05-29 11:26
肉牛全产业链发展 - 阳信县形成从肉牛养殖到牛肉加工、牛皮制品、牛骨雕刻、牛毛制笔的全产业链,实现牛的价值最大化[2] - 亿利源牧场通过5G数字化技术实现规模化养殖,5人可管理5000多头牛,牛肉产品可溯源[3][4] - 华阳集团年加工牛皮100万张,年产值6亿元,产品包括军靴、高端皮具等[4][5] - 牛骨雕刻艺术品价值从每斤7-8元提升至数千至数万元,作品如《万里长城》耗时8个月完成[8][9] - 牛毛被加工成牛毫毛笔,需经过十余道工序,成为书画收藏品[6] 5G智慧养殖技术 - 亿利源5G数字化牧场通过电子耳标和数字平台实时监控牛的健康状况和环境参数[4] - 饲料配比和投放实现自动化,精准满足不同生长阶段需求[4] - 与传统养殖相比,人力效率大幅提升,从一人养十头牛发展到五人养五千头牛[3][4] 牛皮加工产业升级 - 华阳集团采用植物鞣制工艺替代传统化学染料,实现环保生产[5] - 通过物联网监测每张牛皮的pH值、湿度等指标,确保产品符合高端标准[5] - 单张牛皮价值提升超10倍,从原材料到高端皮革制品[5] - 建立废水循环利用和固废资源化系统,形成"牛皮加工-有机肥-农田"闭环[6] 牛骨雕刻工艺创新 - 寰宇盛大公司开发牛骨雕刻技术,作品如《松鹤延年》展现高超工艺[8] - 牛骨需经过蒸煮脱脂、切割塑形等十余道工序才能成为艺术品[8] - 全国仅有三四家企业从事牛骨雕刻,该公司在长江以北是独一家[9] 牛粪资源化利用 - 山东第一牛生物肥科技公司专注牛粪资源化利用,生产有机肥[10] - 牛粪经过高温好氧发酵15天,杀灭病原菌和杂草种子[10] - 有机肥应用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11]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先弄懂有机肥的门道
中国环境报· 2025-05-27 11:10
一是注重有机肥质量。有机肥种类繁多,包含粪尿肥、堆沤肥、绿肥、饼肥、泥炭等,有商品化生产的 产品,也有农家肥和农业生产者自己堆沤的有机肥。商品化有机肥上市之前需要经过农业农村部门的登 记,要符合国家的有机肥标准要求,在肥料包装袋上通常会标注有机质、氮磷钾总养分和水分含量及酸 碱度。购买有机肥时,还要通过观察颜色(深褐色、无恶臭)和触感(疏松不黏连)判断有机肥的腐熟 度和优劣。农业生产者自己建厂堆制有机肥,要注重原料来源、碳氮比和发酵翻堆的时间与次数,确保 有机肥腐熟充分,养分丰富。总之,在购买和施用有机肥前需优先确保其腐熟安全、无有害物质残留, 并要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特性选择养分匹配、酸碱度适宜的产品,以实现改良土壤、提高产量和品质的 目标。 二是注重有机肥的施用数量。有机肥的优点是富含有机质、养分全面均衡,缺点是养分含量低,所需施 肥量较大。比如,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氮含量一般为2%—4%,以每亩农作物生产需投入氮 量为15kg计算,则每亩农田施入商品有机肥量为300kg—500kg,农家肥的氮含量更低,施入量更大。因 此,如何把握用量也是用好有机肥的关键。有的生产者像施用化肥一样施用有机肥,投入的 ...
95后新农人做客国新办,分享农业创业经验谈如何帮农户创收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22:15
南都讯记者宋承翰发自北京5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本期主题为"三 农"领域。江苏省镇江市果牧不忘农场总经理华梦丽是一位"95后"新农人,她在现场自我介绍说,到今 年,她已经在农村工作十年。2013年高考结束后,她选择到镇江去上大学,学习园艺技术专业,2015年 年底进入实习期,她留在镇江和4名同学开启农业创业之路。 华梦丽回忆,起初她们了解到传统的种植农业模式比较单一,想挣钱比较难,于是在2016年将种养紧密 结合,发展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结合农业现代化机械建设了果牧高标准农场千余亩。2018年,她们自 主筹建了植物组织培养室,优化草莓苗繁育技术并实现量产。2020年,她们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累 计帮助农户完成农产品销售513万斤。 "我们本身采取生态循环模式,农场就是一个小生态圈、循环链,并且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绿色生产标 准,目前拥有多项绿色食品认证,我们的生产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周边很多的种养大户。"她提到,当地 探索了一条新的绿色发展道路,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农场现在的野生小动物就有30多种,生态非常 好,再加上这样的种植技术,从种到收融入匠人匠心精神,让产出的果品和农副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