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价稳定
icon
搜索文档
房价死撑,不允许下跌,释放出了什么信号?答案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31 13:58
房地产市场现状 - 全国平均房价从1.1万元/平方米跌至9560元/平方米,降幅超过15% [3] - 8月100个重点城市中,新建商品房价格下跌城市达69个,二手房价格下跌城市达74个 [3] - 8月60个重点城市平均房价为17593元/平方米,一线城市平均房价高达六七万元/平方米 [5] - 全国多数居民月收入为三千至七千元,与高房价形成鲜明对比 [5] 开发商与地方政府行为 - 多数开发商选择死守价格,促销折扣幅度鲜有超过10% [6] - 2022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299次,共计627条,涉及放松限购、限贷、公积金政策及购房补贴等 [6] - 部分城市出台限跌令,限制开发商大幅降价促销 [6] 维持房价稳定的原因 - 房价骤降会加剧市场观望情绪,导致房屋更难出售,增加去库存难度和银行贷款风险 [8] - 大幅降价会引发前期购房者不满,导致维权事件,并可能因首付款缩水而增加断供风险 [8] - 房价下跌将打击开发商拿地积极性,导致土地市场遇冷,影响依赖土地出让金的地方财政收入 [8] - 房地产市场降温将波及钢铁、水泥、建材、家电等上下游数十个行业,影响就业稳定 [8] 政策核心目标 - 稳定是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首要目标,旨在避免房价短期内大起大落引发社会和经济震荡 [9]
房价死撑,却不允许下跌,释放出了什么信号?答案来了
搜狐财经· 2025-10-17 13:25
地方政府行为逻辑 - 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重要收入来源 房价骤降将打击开发商拿地意愿 进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项目 [3] - 地方政府采取松绑政策和限跌令等措施 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 防止房价出现剧烈波动以维护整体经济和社会稳定 [7] 房价下跌的潜在连锁反应 - 房地产行业关联钢铁 水泥 建材 装修 家电 家具等数十个上下游产业 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房价暴跌将直接冲击这些行业 导致投资需求萎缩和失业率上升 [5] - 房价大幅下跌可能导致已购房业主资产缩水 引发不满情绪和维权事件 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5] - 房价下跌幅度超过购房者首付款比例可能引发大规模断供 导致银行面临大量不良资产 增加金融风险 [5] 开发商面临的困境 - 房价下跌会加剧市场观望情绪 导致房屋销售更加困难 库存积压问题恶化 [7] - 房价下跌同时增加银行贷款难以收回的风险 [7]
黄奇帆再预言未来房地产,今年已经应验,明年或大概率也是对的
搜狐财经· 2025-08-03 21:39
黄奇帆对房地产市场的预言及当前验证情况 - 黄奇帆因在房地产领域的准确预测和权威背景备受关注 [1] - 其近期预言已在2023年部分应验 2024年趋势可能延续 [3] 新房销量预测 - 判断新房销量将趋势性缩减 十几年后年交易量或降至10亿平方米以内 较峰值减少40% [5] - 2023年市场已现拐点 年销量16-17亿平方米的时代结束 [5] 房价走势分析 - 预测房价将趋稳 平均增长率接近或低于GDP增速 [7] - 2023年房价表现平稳 未现大幅波动 初步验证判断 [7] - 推动房价上涨的三大历史因素改变:供求关系逆转进入总量过剩阶段 M2增速与GDP+物价挂钩 外部因素影响减弱 [10][12] 政策环境与市场表现 - 2022年政治局会议定调"稳住楼市" 政策持续发力但市场修复需时 销售面积下行趋势或延续至2024年 [15] - 核心城市房价或在2024年上半年止跌 但整体市场将维持区间稳定 [17] 行业规模变化 - 房企拿地缩量+资金紧张+库存压力导致新开工面积和开发投资持续下行 [19] - 研究机构预测2025年新开工面积同比降15.6% 开发投资额同比降8.7% [19] - 房地产市场进入转型调整期 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健康发展 [21]
最新!“翻倍式”养老金、稳房价明确责任单位……刘世锦、王一鸣等建言
券商中国· 2025-03-15 20:49
文章核心观点 多位专家学者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第100期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发展预期目标设定、政策部署安排等问题进行研讨,提出提高养老金、优化服务消费、稳定价格、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等建议以促进经济增长[1] 刘世锦观点 - 我国正处跨越高收入国家门槛关键节点,需确保经济中速增长,力争名义增速高于实际增速,未来五年经济增速最好保持5%,底线为4% [2] - 我国最终消费占GDP比重与国际水平相差近20个百分点,应正视结构性偏差,缩小差距,着力点包括推进城市化、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等 [2][3] - 建议通过“财政补一点、国资转一点、制度改一点”,将城乡居民养老金在一两年内提至400元左右/人/月,三年内提至600元左右,五年冲刺1000元左右,增加1万亿元资金倾斜有望激活超万亿元消费潜能,为GDP年增近1个百分点提供动力 [3] 王一鸣观点 - 2025年我国实现5%左右经济增长需“跳一跳”,该目标与现阶段潜在增长水平大体吻合,我国有条件实现 [4] -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提振消费排在经济工作任务首位,政策重心由扩大投资转向提振消费 [4] - 应在医疗、休闲度假、养老等领域放宽准入,鼓励提供差异化服务,外资独资医院政策开放是积极变化,短期扩大内需仍需发挥投资作用,要建立投资和消费有效互动机制 [4][5] 毛振华观点 - 2025年短期宏观政策更积极有为,4%左右财政赤字率安排有调整空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目标更契合实际 [6] - 稳定价格需财政付出真金白银,稳房价要明确责任部门,从供需两端发力出台政策 [6] 刘元春观点 - 2025年与2024年有四个不同,包括特朗普关税不确定性、中美叙事逆转、政策定位调整、稳增长决心体现 [7][8] - 政府工作报告确立的政策框架和力度具有相机决策性,要根据外部冲击和内部风险控制程度进行相机决策 [9] 杨瑞龙观点 - 出台政策需兼顾短期和中长期考量,中长期政策背后是结构性政策和改革问题,要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10] - 从产权界定、自负盈亏、平等竞争、避免行政干预四方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要保护民营经济产权和民营企业家人身权,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10] - 激发国有企业活力要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完善公司治理和约束机制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