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组织架构调整

搜索文档
10余家房企集体调整架构 强化风控、强化总部成共识
北京商报· 2025-08-07 23:39
房企组织架构调整趋势 - 2024年前7个月保利发展、华润置地、招商蛇口等10余家房企调整组织架构 从区域放权到强化总部成为共同选择 [1] - 房企加速推进组织架构调整是对房地产行业新形势的主动适配 通过扁平化管理降低沟通成本提升决策效率 [1] 强总部模式兴起 - 2024年前7个月房企进行超15次管控架构调整 金地集团将3级管理模式调整为2.5级管理模式 [2] - 招商蛇口取消5个区域公司 形成"集团—城市"二级管控体系 中国金茂和华润置地调整为"总部—地区"架构 [2] - 2021年以来房企组织架构调整常态化 2024年11家典型房企进行16次调整 均涉及区域公司整合 [3] 区域公司职能弱化 - 保利发展1月合并多家区域公司 如江苏与淮海公司合并为江苏公司 金地集团7月整合为10个地区公司 [5] - 房企项目从三四线向一二线集中 区域公司管理半径收缩导致存在必要性下降 [5] - 区域深耕成为房企发展战略 通过裁撤或合并弱势区域降低管理成本 提升运营效能 [5] 总部架构优化 - 招商蛇口6月新成立资产管理部 分拆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审计稽核部 [6] - 金地集团7月合并工程与成本管理中心 撤销监事会办公室 取消多个工作小组 [6] 战略转型特征 - 房企战略呈现三大特征 "以需定产"避免供应过剩 "以销定投"实现动态平衡 "聚焦核心"强化现金流 [6] - 房企转型指向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需具备稳健财务、优质产品、多元业务结构 [7]
消失的房企区域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3:00
区域公司缩编趋势 - 多家国央企今年弱化区域公司职能,改为总部直管城市公司的"两级"管控模式,金茂将五大区域改为14个地区公司,招商蛇口取消华东等五个区域公司[2][4] - 华润置地调整管理架构,大区仅保留商业开发等职能,住宅开发相关职能收归总部[2] - 保利发展合并江苏等四大区域公司,中海地产整合沈阳和大连公司为辽宁公司[5] 头部房企调整案例 - 万科2023年经历两轮调整:合并南方区域城市公司为8个,缩减区域公司从7个至5个,集团成立开发经营本部直管上海、广佛公司[5] - 金茂2024年新增可售面积295万平方米,一线城市占比37.6%,北京上海合计占37.6%[6] - 招商蛇口2024年"核心10城"投资占比90%,一线城市投资占59%,14城销售进入当地前五[6] 业绩聚焦核心城市 - 中海地产2024年香港及北上广深销售额1640.4亿元占比过半,北京439亿元、上海704.5亿元、深圳267亿元、广州超200亿元[7][8] - 行业投资策略转向高能级城市,房企投资决策权上收总部,区域公司职能冗余[6][10] 战略转型驱动因素 - 市场规模萎缩倒逼成本管控,房企主动降本增效以适应战略转型与业务聚焦[10] -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精简结构是提质增效的主动作为[11] - 头部房企销售高度依赖核心城市(如中海6成销售额来自5城),区域公司存在意义减弱[10]
消失的房企区域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9:53
行业趋势 - 多家国央企房企正在批量取消区域公司 改为总部直接管理城市公司的"两级"管控模式 [1] - 华润置地弱化大区职能 将住宅开发相关职能如营销、投资、设计等收归总部 [1] -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 组织架构调整是适应性变革 [7] 公司案例 - 金茂全面撤销5大区域公司 重组为14个地区公司 采用"总部-地区"两级管理 [2] - 招商蛇口取消华东、华南等5个区域公司 由总部直管城市公司 [2] - 万科2023年已进行两轮调整 将7个区域公司缩减为5个 成立开发经营本部接管重点城市 [3] - 保利发展合并江苏、浙江等四大区域 中海地产整合沈阳和大连公司为辽宁公司 [2] 投资策略 - 金茂2024年新增可售面积295万平方米 一线城市占比37.6% 北京上海合计占37.6% [4] - 招商蛇口"核心10城"投资占比达90% 其中一线城市占59% [5] - 中海地产2024年香港及北上广深销售额1640.4亿元 占总额过半 [5] 业绩表现 - 招商蛇口2024年在14个城市进入销售前五 其中5个城市排名第一 [5] - 中海地产在北京、上海、深圳销售额位居当地第一 广州超200亿元 [5] 调整动因 - 房企投资聚焦10座左右高能级城市 区域公司职能显得冗余 [4] - 市场规模萎缩倒逼成本管控 需加强现金流管理迎合战略转型 [6] - 总部集权投资决策 城市公司负责具体职能 更符合深耕型发展模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