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寒冬

搜索文档
热销的上海豪宅项目,能救融创吗?
YOUNG财经 漾财经· 2025-05-29 20:22
上海豪宅项目销售表现 - 上海壹号院三批次开盘当日热销40.25亿元,64套房源全部售罄,2024年累计销售额达108.71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破百亿项目[2] - 外滩壹号院二期三批次开盘158套房源当日售罄,销售额58.82亿元,项目总销售额达215亿元,成为上海年内销售额TOP2住宅项目[2] - 两个项目均为中信主导的房地产纾困项目,融创股权占比已为数不多[4][6] 公司整体经营状况 - 2024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471.4亿元,同比下降44.4%,销售面积22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8%[7] - 2025年前4月合同销售金额112亿元,同比下降50.1%,销售面积4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1.3%[9] - 2024年收入总额740.2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物业销售收入612.3亿元,同比下降56.5%[11][12] - 2024年经营亏损109.4亿元,较2023年19.3亿元扩大,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57亿元,较2023年79.7亿元增加[14] 财务与债务情况 - 截至2024年末流动负债净额535.2亿元,流动和非流动借贷分别为1860.9亿元和735.8亿元,现金余额197.5亿元[16] - 到期未偿付借贷本金1058亿元,可能导致645.7亿元被要求提前还款[17] - 融创房地产集团现存370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420亿元[3] - 2024年5月以来新增48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合计超50亿元[2] 境外债务重组进展 - 收到中国信达(香港)提出的清盘呈请,涉及3000万美元本金及利息[17] - 95.5亿美元境外债重组方案获82%票据持有人和64%债权人支持[18] - 重组方案为"全额债权转股权",分派两种新强制可转债,转换价分别为每股6.8港元和3.85港元[18] - 公司承诺2025年12月31日前落实重组[19] 行业与公司挑战 - 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导致销售市场大幅收缩,购房者对期房信心不足[12] - 公司处于"保交付、化债务、缩开支"的生存攻坚阶段,境外债务重组和金融机构支持成为关键变量[20] - 2024年物业交付总面积减少815.8万平方米(约63.8%),物业销售收入减少与交付面积减少趋势一致[13] - 2024年毛利率3.9%,较2023年-1.6%有所改善,主要因高毛利项目占比提高和减值拨备减少[13]
首开股份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三年亏损近150亿元
中国经营报· 2025-04-25 21:0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242.13亿元,同比下降49.31%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81.41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8.43% [1] - 扣非后亏损81.74亿元,连续三年累计亏损达149.41亿元 [3] - 毛利率从11.22%降至4.8%,净利率降至-38.9% [3]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5.7亿元,包括存货跌价准备30.81亿元 [3] 业务结构分析 - 房地产开发业务占总营收95.8%,收入231.87亿元,同比下降50.34% [2] - 北京地区收入74.72亿元,同比下降61.59%,京外地区收入降幅40.91% [6] - 京外项目占比提升至68.4%,但存货与营收比例高达451.3% [6] 债务与融资状况 - 有息负债1161.97亿元,资产负债率74.4%,净负债率192.4% [4] - 长期借款下降31.22%,应付债券增加5.87% [4] - 通过"白名单"获授信93.33亿元,发行债券186亿元,融资成本降至3.78% [4] 市场销售表现 - 2024年签约金额400.13亿元,同比下降34.97%,签约面积205.19万平方米,下降23.96% [5] - 2025年计划签约金额278亿元,较2024年实际完成额差距明显 [7] - 2024年前3月北京市场全口径销售额33.6亿元,排名第11位 [6] 战略调整与资产处置 - 2024年仅新增成都、北京2宗土地,总成本12.2亿元,较2021年高峰期缩水超90% [6] - 出售商业项目及股权回笼资金超10亿元 [7] - 战略聚焦"保交付、控成本、拓新模式",探索保障性住房等领域 [7] 行业背景 - 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2.9%,北京市场销售额下降15.5% [5] - 房企投资布局聚焦收缩,北京成为必争之地 [6] - 2019年起中海取代公司成为北京市场销冠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