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公正

搜索文档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
海南日报· 2025-06-04 08:59
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内在联系 -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3] -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的劳动资料是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劳动对象是新能源、新材料、新智造等绿色化业态 [3] - 科技创新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通过绿色能源与智能技术协同实现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提升,绿色化成为科技重要特征 [3] 绿色生产力的理论创新 -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重大论断,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注入新时代内涵,强调生态环境与生产力要素的密切关系 [5] - 绿色生产力将生产力绿色化与绿色化生产力统一,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则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 [5] - 新质生产力要求摆脱粗放型发展方式,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6] 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通过技术革新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老路,实现保护与发展协同 [8] - 可持续发展是绿色生产力核心主题,需协调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9] - 代际公正原则要求新质生产力发展兼顾当代需求与后代生态权益,落实种际正义和代内正义 [9] 典型案例与技术应用 - 海南海底智算舱与数据中心链接启用,体现绿色科技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实践 [2] -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领域的发展均以绿色化为重要特征 [4]
被手机控制的这代孩子,可能会因为图被p丑而自伤
虎嗅· 2025-06-02 07:58
手机式童年对青少年的影响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提出"手机式童年"正在取代"玩耍式童年",Z世代成为社会实验对象 [1] - 8岁儿童日均使用电子设备4.5小时,至18岁累计耗时4.8年 [1] - 全球10-19岁人群中14%患有精神障碍,与数字设备使用相关 [1] - 精神科临床案例显示手机使用与家庭危机、抑郁焦虑存在关联 [1] 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 - 网络霸凌普遍存在于微信群等平台,涉及集体辱骂、丑照传播等行为 [4] - 遭受霸凌的青少年中67%出现抑郁焦虑情绪,衍生厌学、自伤行为 [6][7] - 进食障碍案例激增,社交媒体算法强化"白幼瘦"审美标准 [8][9] - 青少年通过标签化认知自我,50%体象障碍案例与社交媒体内容相关 [13][14] 数字产品设计机制分析 - 应用程序采用"无限滚动刷屏"和间歇性点赞机制,模仿老虎机奖励模式 [22] - 产品设计包含"暗黑模式",90%青少年用户无法自主控制使用时长 [23][25] - 青少年前额叶发育未完善,对多巴胺刺激的依赖度是成人的3倍 [24][26] 干预措施与社会结构影响 - 临床建议设立无手机区域,要求家长同步遵守规则 [30] - 地铁场景中成人手机使用率达90%,反映全社会依赖现状 [31] - 疫情后网课使儿童日均屏幕时间增加2.8小时,加剧家庭冲突 [35] - 社会原子化导致70%家庭缺乏扩展支持系统,育儿压力集中 [37] 代际差异与解决方案争议 - 数字原住民面临不可逆的神经发育影响,属代际公正问题 [27][28] - 立法禁手机措施存争议,60%专家主张提升数字素养而非隔离 [32][34] - 原生家庭解释论存在局限,需考虑996工作制等结构性压力 [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