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打大打恶
icon
搜索文档
全链条监管!上半年64家券商收超200张罚单,剑指投行、经纪业务“痼疾”
新浪财经· 2025-07-07 08:05
监管力度升级 - 2025年上半年监管部门针对64家券商累计开具超200张罚单,涵盖经纪、投行等核心业务领域 [1] - 监管体系特征包括一案多罚、重罚关键责任人、全流程穿透监管 [1] - "一案双罚(多罚)"成为常态,例如中信证券因员工违规操作被连开三张罚单,涉及分公司及个人 [1] 公司治理与关键少数处罚 - 针对券商公司治理"关键少数"的处罚案例明显增多,例如国都证券原总经理违规持股被罚15万元 [1] - 湘财证券前总裁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等行为被罚没1842.29万元,并被实施5年市场禁入 [1] - 多家券商的业务分管高管、质控负责人因关联违规行为受到连带处罚 [1] 投行业务监管 - 投行业务呈现穿透全链条监管模式,例如华林证券因尽职调查浮于表面等问题被罚 [2] - 浙商证券因质控现场核查走过场、内控流程漏洞多被严肃问责 [2] - 2025年投行业务仍是违规"高发地",中信证券、国投证券等因违反再融资分类审核机制被监管警示 [2] 经纪业务违规 - 经纪业务中从业人员违规炒股问题屡禁不止,例如华源证券山西分公司员工违规操作客户账户被警示 [4] - 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员工因违规炒股分别被罚没426.27万元、107.57万元 [4] - 违规原因包括员工守法意识淡薄、券商内部管控漏洞、违规成本较低 [4] 监管政策调整 - 证监会就《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突出"打大打恶"导向 [5] - 修订内容包括优化评价结果下调手段、调整扣分分值,强化监管惩戒与风险化解效能 [5] - 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导致证券公司评价结果下调,影响市场声誉和业务开展 [5]
券商分类评价大修:1类情形直接降级 中小机构有望逆袭
搜狐财经· 2025-06-23 13:21
证券公司分类评价规定修订核心变化 - 强调功能性作用作为最核心调整 将改变券商业务发展和市场定位逻辑 [2][5][6] - 突出"打大打恶"严监管导向 重大违法违规公司可直接下调至D类 [3][15] - 支持中小券商差异化发展 取消总营收排名加分 主要业务收入加分范围由前20名扩至前30名 [3][10][11] - 对申请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和先行赔付的券商减少扣分 最多扣1分 [4][16] - 风险处置中变更控股股东完成重大风险化解的按新设券商加分 [4][17][18] 功能性作用的具体体现 - 将"引导券商发挥功能作用"写入《规定》第一条 明确监管导向 [7] - 功能性评定标准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情况 [8][9] - 授权中证协组织"功能发挥情况"专项评价 细化衡量指标 [9] - 券商从业者参与功能性项目积极性提升 与行业限薪背景下提升评级性价比相关 [9] 中小券商差异化发展支持政策 - 取消总营收排名加分 提升净资产收益率加分力度 引导集约型发展 [11] - 经纪/投行/资管等业务收入加分范围扩大至行业前30名 覆盖约20%券商 [11] - 田轩建议从功能评价标准、创新业务试点倾斜、融资渠道放宽等5个维度提供政策支持 [13][14] 严监管与风险处置机制优化 - 对挪用客户资产、财务造假等特别严重违规行为直接认定为D类 [15] - 提高"资格罚"纪律处分扣分分值 强化自律措施惩戒力度 [15] - 风险券商通过控股股东变更完成处置的按新设券商加分 提升市场化风险化解效率 [18] 专项业务发展引导 - 增设自营投资权益类资产、基金投顾、权益类产品销售保有规模等专项指标 [18] -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成为券商功能性作用典型案例 尽管收益有限但政策响应积极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