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药物市场
搜索文档
抗抑郁药物,卖爆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8 12:45
中国抗抑郁药市场现状与规模 - 中国抑郁障碍总人数达9500万,其中登记在册患者约3800万人(2023年)[4] - 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抑郁化药销售额去年超91亿元,同比增长6%[4] - 线上购物平台常见抗抑郁药物销量以十万为单位,部分产品30天内种草量飙升5倍[4] 市场竞争格局与企业表现 - 翰森制药凭借阿戈美拉汀片跻身抗抑郁化药一级集团TOP3[6] - 京卫制药艾司西酞普兰片销售额达7亿元[6] - 绿叶制药独家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销量暴涨99.9%[6] - 伏硫西汀片形成"原研1+国内17"竞争格局,今年有9家仿制药企入局[12][13] - 国内已有40个抗抑郁仿制药获批上市,32款国产1类化药新药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13] 价格与集采影响 - 集采后国产伏硫西汀价格从500元/盒降至27.5元/盒,原研药价格跳水40%[20] - 伏硫西汀原料生产成本仅6元/克,原研药利润率曾达60000%[19] - 舍曲林纳入集采后,辉瑞市场份额半年内下滑14%,华海药业份额从不足10%跃升至超20%[22] - 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等品种通过集采和医保实现价格大幅下降,患者用药成本不足原来十分之一[20] 需求驱动因素 - 社会认知转变推动就诊率提升,年轻一代主动寻求治疗[10] - 多地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福建累计679场心理讲座覆盖7.34万人次,广东推行"一村一心理咨询师",安徽开展487场讲座惠及8万余人[11] - 精神科成为医院"黄金科室",医生收入提升且缺口缩小[12] - 抑郁症需长期服药治疗,慢性病特性支撑市场持续扩大[23][31] 研发与产品特性 -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门槛高,新药推出缓慢[17] - 抗抑郁药需长期规律服用,突然断药会导致严重戒断反应[29][31] - 原研药企如辉瑞、丹麦灵北、礼来曾占据近九成市场份额[20] - 仿制药疗效早期较差,难以进入三甲医院,现通过集采实现以价换量[17][20]
抗抑郁药物,卖爆了
虎嗅APP· 2025-09-17 18:02
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抑郁障碍总人数达9500万,其中登记在册患者约3800万人(2023年)[5] - 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抑郁化药销售额去年超91亿元,同比增长6%[5] - 线上购物平台常见抗抑郁药物销量以十万为单位,部分产品30天内种草量飙升5倍[5] 主要药企市场表现 - 翰森制药凭借阿戈美拉汀片跻身抗抑郁化药一级集团TOP3[7] - 京卫制药艾司西酞普兰片销售额达7亿元[7] - 绿叶制药独家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销量暴涨99.9%[7]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伏硫西汀片形成"原研1+国内17"竞争模式,仅2024年便有9家仿制药企入局[14][15] - 2018年舍曲林主要仿制药企仅3家,如今增至十余家[14] - 2024年国内已有40个抗抑郁仿制药获批上市,32款国产1类化药新药处于临床及以上阶段[16] 集采政策对价格的影响 - 国产伏硫西汀价格从500元/盒降至27.5元/盒,原研药价格跳水40%[24][26] - 集采中标最低价达9.87元/盒(单片0.7元),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等品种实际用药成本不足原价1/10[26] - 辉瑞舍曲林市场份额半年内下滑14%,华海药业份额从不足10%跃升至超20%[29] 患者需求与治疗现状 - 抗抑郁药物需长期服用,部分患者需同时服用8种药物甚至终生服药[32][41] - 心理治疗成本高昂(单次500元,月支出2000元),且行业存在资质参差不齐问题[39] - 多地开展精神卫生服务:福建累计开展679场心理讲座(2025年),广东推行"一村一心理咨询师"计划[13] 原研药与仿制药成本利润对比 - 伏硫西汀化学生产成本仅6元/g,原研药售价曾达3570元/g,利润率超60000%[23] - 国际巨头(辉瑞、灵北、礼来)曾占据近90%市场份额,现因集采策略失误被本土药企替代[23][29]
抗抑郁药物,卖爆了
虎嗅· 2025-09-17 07:51
中国抗抑郁药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抑郁障碍总人数达到9500万,其中登记在册患者约3800万人(2023年)[5] - 国内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抗抑郁化药销售额去年创下超91亿元人民币新高,同比增长6%[6] - 线上购物平台常见抗抑郁药物销量以十万为单位,部分产品30天内种草数量飙升5倍[6] 主要药企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翰森制药凭借阿戈美拉汀片跻身抗抑郁化药一级集团前三名[8] - 京卫制药的艾司西酞普兰片销售额达到7亿元人民币[8] - 绿叶制药的独家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销量暴涨99.9%[8] - 舍曲林主要仿制药企从2018年仅三家增长至如今十余家[26] - 氢溴酸伏硫西汀(心达悦)竞争激烈,今年有9家仿制药企入局,形成"原研1+国内17"模式[26][27] - 今年以来国内已有40个抗抑郁药(仿制药)获批上市,至少32款国产抗抑郁1类化药新药处于获批临床及以上阶段,涉及20余家药企[27] 药品价格变化与集采影响 - 国产伏硫西汀价格从500元/盒大幅下降至27.5元/盒,原研药价格跳水40%[41] - 纳入集采的6家伏硫西汀药企中,最低中标价格仅为9.87元/盒,每片成本约0.7元[43] - 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等"销量大户"价格大幅下降,叠加医保后患者实际用药成本可能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43] - 舍曲林纳入集采后,辉瑞的细分市场份额在半年内下滑14%,而华海药业市场份额从不足10%跃升至超20%[46] - 多轮集采推进后,抗抑郁药在等级医院销售前五名厂家重新洗牌,豪森等本土药企占据领先地位[47] 行业发展趋势与驱动因素 - 精神科成为大医院的"黄金科室",医生收入提高且工作相对轻松,精神科医生缺口逐渐缩小[24] - 社会认知转变推动更多患者主动寻求治疗,讲座、免费筛查、社区心理服务逐渐落地[18][19][22] - 福建、广东、安徽、山东等省份积极建设心理服务网络和专科医院,例如福建累计开展679场巡讲覆盖7.34万人次,投资4亿元扩建床位[22] - 抑郁症作为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随着患者数量增加,药品市场将持续壮大[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