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折叠自行车行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大行科工20251020
2025-10-20 22:49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折叠自行车行业,公司为大行科工/大恒科技(以下简称“公司”)[1][2] 核心观点与论据:业务表现与预期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约50%增长,三季度增速明显,毛利率和利润率均有所提升[3] * 公司预计2025年和2026年营收增速将超过50%[5][17][28],利润复合增长率可能达到60%-70%[19][28],净利润率预计比2024年提升约一个百分点[5][17] * 2025年业绩拆分:境内线下渠道预计增速约45%,线上渠道增速约70%,海外营收预计七八千万人民币,新业务双品牌授权费预计同比增长75%,电动业务营收预测两三千万人民币[5][12] * 2026年业绩拆分:境内线下渠道增速约40%,线上渠道约50%,海外部分营收目标1.5亿人民币,新业务板块增速约40%,电动业务预期七八千万人民币[12][13] * 增长驱动力包括需求增长、高毛利产品结构调整、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上半年节省约500万人民币采购成本)以及产能扩张[17] 核心观点与论据:渠道扩张与市场策略 * 公司积极扩张线下门店,2025年新开门店约200个,净新增约100家,门店总数超820家,其中60%位于新二线及三四线城市,主要满足下沉市场需求[2][3] * 2025年线上销售占比从去年的15%提升至30%[2][3],主要平台为京东、天猫、抖音和拼多多,公司依靠平台支持获得流量[2][7] * 公司通过转型原有山地公路自行车品牌门店为折叠自行车专卖店,提高了整体利润空间[6] * 未来门店规划:2025年净增100家门店(80%以上为旗舰专卖店),2026年计划净增120家(同样80%以上为旗舰专卖店)[23] * 海外市场2025年上半年增长50%,全年预期增长200%-300%,2026年海外市场占比预计达到15%[20][21] 核心观点与论据:产品线与竞争优势 * 现有产品表现:P8车型保持良好增速,并成为异业合作基础款;新款P10定位中端,售价高于P8 500元,因采用铝合金材质毛利率较高,在2,500-5,000元价格带内竞争优势明显[2][8] * 新产品规划:即将推出三折叠自行车,对标小布车型,尺寸更紧凑,折叠更简便,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上市,价格区间预计在5,000-7,000元之间,有望提高整体毛利[2][11] * 合资公司与产能:与大金科工合资的天津工厂已量产出货领克联名电助力车型,未来将生产更多中低端产品,在北方市场毛利优势达10-12个百分点[2][4];天津基地规划产能20万辆,主要生产电动产品和中低端产品[18] * 技术优势:公司品牌凭借技术积淀获得平台信任,折叠自行车提供丝滑骑行体验,技术表现、骑行体验和舒适度显著优于竞争对手小布,是唯一能被自行车专业爱好者选择的折叠类品牌[7][16]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迪卡侬(平均售价2,500元,但未将折叠车作为核心方向)、永久、凤凰和小布[14][15] 核心观点与论据:产能与成本控制 * 2024年公司销售22.9万辆,超过50%是委外生产[18] * 委外成本比自有生产高出6-8个百分点,公司计划逐步减少委外比例,从而提高毛利和净利润[18] * 产能规划:除现有惠州工厂(已满负荷运转)外,计划在附近新增一个占地约4万平方米、匹配20万辆产能的新工厂,预计2026年内投产[17][18] 其他重要内容:门店运营细节 * 门店类型与营收:800多家门店中,330多家是旗舰专卖店(每月营收约20-25万元),240家左右是店中店(每月营收约10-15万元),其余为经销店(每月营收约5-10万元)[22][24] * 投资与回报:开设一家挂大行牌子的门店(面积约150平方米)投入约三四十万元,如果年销售额达300万元(利润率约10%),投资回报周期基本在一年内[25][26][27] * 行业前景:2025年至2029年间,折叠自行车行业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公司认为该预测相对保守[16]
大行科工20251013
2025-10-13 22:56
行业概况 * 全球自行车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2024年达到4,327亿元人民币 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7,566亿元人民币 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达11.8%[8] * 折叠自行车作为细分品类增长显著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约230亿元人民币 过去五年复合增速达20.8% 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到407亿元人民币[8] * 中国内地是全球主要折叠自行车市场之一 2024年市场规模约18亿元人民币 过去五年复合增速高达31.6% 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速保持在20%左右[9] * 折叠自行车平均售价较高 全球平均售价6,243元人民币 是普通自行车单价的2.5倍以上 中国内地平均售价2,200元人民币 中高端产品占比有望从24%提升至32%[8][9] * 行业增长驱动力包括通勤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休闲与轻度健身需求 以及城市化推进带来的便携易收纳优势[11] 公司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 大行科工在中国大陆折叠自行车市场销量和销售额均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分别为26%和36% 在全球市场销量排名第一(6%)销售额排名第二(2%)[2][10] * 公司核心优势在于产品体系和技术创新 拥有城市通勤、时尚个性、户外探索、超绝竞速和实用内涵五大产品系列 2024年折叠自行车收入占比达97.4%[5][12] * 公司专注于折叠自行车细分赛道 拥有平折技术、快车道技术等多项核心技术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 2024年研发费用达1,700万元人民币[3][12] * 公司在中国大陆市场前五大品牌集中度为73.7% 全球市场为12% 全球销售额第一品牌“小布”主打高端定位 单价显著高于其他品牌[10] 销售渠道与市场拓展 * 大行科工主要通过经销渠道销售 占比接近70% 线上销售占比22% 线下直销占比约3%[6] * 国内销售网络覆盖广泛 截至2025年4月末拥有38家经销商及640家次级经销商 零售网点达680家 终端门店数量超过800家 直营店和店中店比例从31%上升至66%[13] * 海外市场是未来重要增长点 2024年海外渠道收入占比仅6.6%(约3,000万元人民币) 业务覆盖28个国家和地区 欧美市场目前相对空白但潜力巨大[6][14][16] * 线上渠道收入快速增长 2025年前四个月线上直销收入4,000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85%[13] 产能与未来发展 * 公司面临产能瓶颈 正通过设立合资工厂及新增惠州工厂来补充产能 两处新厂设计产能均为20万辆 有望降低代工比例[6][7] * 未来增长驱动力包括行业持续扩容 国内渠道拓展与提升 产品年轻化以吸引更广泛客户 以及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市场的开拓[3][4][16] * 公司品牌营销举措包括共享360项目 截至2025年4月末已有22位合作伙伴 通过双品牌模式增加消费者触及和品牌认可度[15] * 公司门店数量(800家)较行业领先者(如捷安特3,000家)仍有较大开拓空间 渠道提质将提升单店效益[16]
大行科工(02543):IPO点评报告
国证国际· 2025-09-02 19:06
投资评级 - 建议申购 [10] 核心观点 - 公司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折叠自行车企业 按2024年零售量计市场份额26.3% 按零售额计市场份额36.5% 位居行业首位 [1] - 公司2022-2024年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24.1% 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3.1% 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29.1% [2] - 折叠自行车行业在中国增长前景良好 预计2024-2029年零售量年复合增长率14.5% 零售额年复合增长率21.2% [3] - 上市估值以2024年净利润计市盈率约为30倍 [10] 公司概览 - 按2024年销量计 在中国五大折叠自行车企业中增速最快 [1] - 销售网络覆盖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38家经销商和680个零售点 并已扩展至京东、天猫等线上渠道 [1] - 产品超90%在国内销售 中端价位产品(2500-5000元)占比69.5% [1] - 拥有惠州工厂且利用率较高 同时有OEM供货商 [1] 财务表现 - 销量从2022年148,956辆增长至2024年229,525辆 [2] - 收入从2022年254.2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450.7百万元 [2] - 净利润从2022年31.4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52.3百万元 [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销量同比增长46.5% 收入同比增长46.8% 净利润同比增长69.3% [2] - 毛利率保持稳定 2022-2024年分别为30.7%、33.8%和33% [2] 行业状况 - 全球自行车行业2024年零售量1.78亿辆 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2.4% [3] - 全球折叠自行车2024年销量370万辆 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7.3% [3] - 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增长强劲 预计2024-2029年销量复合增长率14.5% 零售额复合增长率21.2% [3] -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城市化、产品创新、健康意识提升和环保偏好 [3] 竞争优势 - 拥有知名品牌和技术创新实力 专注于产品性能和品质 [4] - 提供多样化产品组合满足消费者需求 [4] - 建立多渠道销售网络和坚实营销能力 [4] - 拥有专业、经验丰富及国际化的管理团队 [4] 集资用途 - 约30%资金(102.7百万港元)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 [6] - 约30%资金(102.7百万港元)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 [6] - 约30%资金(102.7百万港元)用于加强研发能力 [6] - 约10%资金(34.1百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6] 上市详情 - 发行价49.5港元 绿鞋前总发行金额3.92亿港元 [7] - 绿鞋前发行后市值15.68亿港元 绿鞋后16.26亿港元 [7] - 备考市净率3.03倍 [7] - 基石投资者包括安联环球投资亚太等 总投资金额1275.9万美元 占发售股份25.43% [10]
现金骤降47%仍豪赌扩产 大行科工或扛起29万产能消化
智通财经· 2025-07-25 15:28
行业趋势与市场格局 - 全球骑行运动热潮推动折叠自行车需求增长,尤其受城市通勤者和户外爱好者青睐[1] - 2023年全球自行车市场规模3740亿元,折叠车占比仅5.3%(168亿元),属于小众赛道[14] - 中国内地是全球最大折叠车市场,占全球需求25.2%,2018-2023年CAGR达19.1%[7][14] - 中高端自行车(≥1000元)产量2018-2023年CAGR为7.7%,预计未来将加速至双位数增长[11] 公司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零售量计,中国内地市场份额26.3%(零售额份额36.5%),行业绝对龙头[1] - 2023年中国内地销量14.9万辆,市场份额21.1%,领先第二名(9.7万辆)断层优势[14] - 全球市场2023年销量15.7万辆排名第一,但仅领先第二名不到7万辆[14] - 全球前五大企业合计份额21.8%,公司占5.6%[16] 财务表现 - 销量从2022年14.9万辆增至2024年22.95万辆,CAGR达24.1%[2]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9.34万辆,同比增长46.5%[2] - 收入从2022年2.54亿元增至2024年4.51亿元,2025年前4个月达1.85亿元[2] - 净利润从2022年3143万元增至2024年5229.9万元,2025年前4个月2152.8万元[2] - 毛利率从2022年30.7%提升至2024年33%[3] 业务模式与运营特点 - 产品矩阵覆盖70+车型,从折叠车扩展至公路车、山地车、电助力车等[2] - 经销商渠道收入占比近70%(2025年前4个月69.5%),但毛利率最低仅26.9%[3] - 惠州工厂年产能9万辆,2024年56.8%销量依赖OEM代工,2025年前4个月代工比例升至65.5%[4] - 海外销售占比从2022年22.1%骤降至2025年前4个月5.6%[4] 战略动向与IPO计划 - 中高端产品权重从2022年44.9%提升至2023年60.9%,顺应消费升级趋势[11][14] - IPO募资拟扩建20万辆产能(2027年投产),总产能将达29万辆[5] - 现金及等价物从2024年底1.08亿元降至2025年4月5902万元[5][6] - 2025年7月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二次递表港交所进入IPO冲刺阶段[1] 发展挑战 - 现有产能严重不足,代工成本占销售成本47.1%[4] - 海外市场拓展乏力,欧美份额持续萎缩[4] - 小众赛道天花板明显,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仅14亿元[4] - 新产能投产后存在29万辆/年的消化压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