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行业发展

搜索文档
大行科工(02543):IPO点评报告
国证国际· 2025-09-02 19:06
投资评级 - 建议申购 [10] 核心观点 - 公司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折叠自行车企业 按2024年零售量计市场份额26.3% 按零售额计市场份额36.5% 位居行业首位 [1] - 公司2022-2024年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24.1% 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3.1% 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29.1% [2] - 折叠自行车行业在中国增长前景良好 预计2024-2029年零售量年复合增长率14.5% 零售额年复合增长率21.2% [3] - 上市估值以2024年净利润计市盈率约为30倍 [10] 公司概览 - 按2024年销量计 在中国五大折叠自行车企业中增速最快 [1] - 销售网络覆盖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38家经销商和680个零售点 并已扩展至京东、天猫等线上渠道 [1] - 产品超90%在国内销售 中端价位产品(2500-5000元)占比69.5% [1] - 拥有惠州工厂且利用率较高 同时有OEM供货商 [1] 财务表现 - 销量从2022年148,956辆增长至2024年229,525辆 [2] - 收入从2022年254.2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450.7百万元 [2] - 净利润从2022年31.4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52.3百万元 [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 销量同比增长46.5% 收入同比增长46.8% 净利润同比增长69.3% [2] - 毛利率保持稳定 2022-2024年分别为30.7%、33.8%和33% [2] 行业状况 - 全球自行车行业2024年零售量1.78亿辆 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2.4% [3] - 全球折叠自行车2024年销量370万辆 预计2024-2029年复合增长率7.3% [3] - 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增长强劲 预计2024-2029年销量复合增长率14.5% 零售额复合增长率21.2% [3] - 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城市化、产品创新、健康意识提升和环保偏好 [3] 竞争优势 - 拥有知名品牌和技术创新实力 专注于产品性能和品质 [4] - 提供多样化产品组合满足消费者需求 [4] - 建立多渠道销售网络和坚实营销能力 [4] - 拥有专业、经验丰富及国际化的管理团队 [4] 集资用途 - 约30%资金(102.7百万港元)用于生产系统现代化及扩大运营规模 [6] - 约30%资金(102.7百万港元)用于强化经销网络及策略性品牌发展 [6] - 约30%资金(102.7百万港元)用于加强研发能力 [6] - 约10%资金(34.1百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6] 上市详情 - 发行价49.5港元 绿鞋前总发行金额3.92亿港元 [7] - 绿鞋前发行后市值15.68亿港元 绿鞋后16.26亿港元 [7] - 备考市净率3.03倍 [7] - 基石投资者包括安联环球投资亚太等 总投资金额1275.9万美元 占发售股份25.43% [10]
现金骤降47%仍豪赌扩产 大行科工或扛起29万产能消化
智通财经· 2025-07-25 15:28
行业趋势与市场格局 - 全球骑行运动热潮推动折叠自行车需求增长,尤其受城市通勤者和户外爱好者青睐[1] - 2023年全球自行车市场规模3740亿元,折叠车占比仅5.3%(168亿元),属于小众赛道[14] - 中国内地是全球最大折叠车市场,占全球需求25.2%,2018-2023年CAGR达19.1%[7][14] - 中高端自行车(≥1000元)产量2018-2023年CAGR为7.7%,预计未来将加速至双位数增长[11] 公司市场地位 - 按2024年零售量计,中国内地市场份额26.3%(零售额份额36.5%),行业绝对龙头[1] - 2023年中国内地销量14.9万辆,市场份额21.1%,领先第二名(9.7万辆)断层优势[14] - 全球市场2023年销量15.7万辆排名第一,但仅领先第二名不到7万辆[14] - 全球前五大企业合计份额21.8%,公司占5.6%[16] 财务表现 - 销量从2022年14.9万辆增至2024年22.95万辆,CAGR达24.1%[2]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9.34万辆,同比增长46.5%[2] - 收入从2022年2.54亿元增至2024年4.51亿元,2025年前4个月达1.85亿元[2] - 净利润从2022年3143万元增至2024年5229.9万元,2025年前4个月2152.8万元[2] - 毛利率从2022年30.7%提升至2024年33%[3] 业务模式与运营特点 - 产品矩阵覆盖70+车型,从折叠车扩展至公路车、山地车、电助力车等[2] - 经销商渠道收入占比近70%(2025年前4个月69.5%),但毛利率最低仅26.9%[3] - 惠州工厂年产能9万辆,2024年56.8%销量依赖OEM代工,2025年前4个月代工比例升至65.5%[4] - 海外销售占比从2022年22.1%骤降至2025年前4个月5.6%[4] 战略动向与IPO计划 - 中高端产品权重从2022年44.9%提升至2023年60.9%,顺应消费升级趋势[11][14] - IPO募资拟扩建20万辆产能(2027年投产),总产能将达29万辆[5] - 现金及等价物从2024年底1.08亿元降至2025年4月5902万元[5][6] - 2025年7月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二次递表港交所进入IPO冲刺阶段[1] 发展挑战 - 现有产能严重不足,代工成本占销售成本47.1%[4] - 海外市场拓展乏力,欧美份额持续萎缩[4] - 小众赛道天花板明显,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仅14亿元[4] - 新产能投产后存在29万辆/年的消化压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