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收益
搜索文档
短期波动后,A股港股还会继续向上吗?|第413期直播回放
银行螺丝钉· 2025-10-28 22:03
市场近期表现与牛市特征 - A股港股过去一年大幅上涨,中证全指全收益上涨62%,港股恒生指数全收益上涨55.93% [21] - 牛市上涨过程中出现波动是正常现象,例如2024年9月初以来中证全指经历了三次超过10%的回调 [5][7] - 指数长期呈现上涨趋势,历史上的重大危机事件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等仅造成短期波动 [9] 指数上涨的驱动因素 - 指数收益公式为指数=估值*盈利,历史上牛市主要由估值提升或盈利增长驱动 [11] - 2015年牛市由估值提升驱动,属于投资者加杠杆带来的杠杆牛 [12] - 2007年牛市由盈利增长驱动,当年GDP增速和上市公司盈利增速为近20年最快 [13] A股港股领涨的估值原因 - 一年前A股港股估值处于历史极端低估的5.9星级,比全球市场平均估值低50% [15][19] - 低估是最大利好,推动了过去一年的显著上涨 [20] - 流动性改善是估值提升的关键,包括美联储降息、国内利好政策及国家队买入上万亿指数基金 [25][26][28] A股港股领涨的盈利原因 - A股上市公司盈利同比有所好转,但2025年1-2季度中证全指盈利增速不到5%,低于历史平均的8% [30] - 科技和医药品种盈利增长明显,港股科技指数2025年一季度盈利同比增长128.92%,二季度同比增长51.24% [32] - 红利和消费品种盈利增长稳定,中证红利指数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稳定,而中证消费指数二季度盈利增速降至5.22% [34][35][37][38] 未来市场展望 - 如果美联储继续降息且国内维持宽松环境,将为更多刺激政策提供空间,有助于盈利增长 [40] - 截至2025年10月24日,市场处于4.2星级,估值表中仍有部分品种处于绿色低估区域 [28][40]
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上涨0.44%,前十大权重包含农业银行等
金融界· 2025-06-03 16:02
指数表现 - 上证综合全收益指数当日上涨0.44%至3766.89点 成交额4682.93亿元 [1] - 近一个月上涨2.23% 近三个月上涨1.03% 年初至今上涨0.42% [1] - 指数基日为2020年7月21日 基点3320.89点 包含分红收益再投资 [1] 成分股权重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7.08% 贵州茅台(3.67%)和工商银行(3.66%)为最高权重成分 [1] - 金融板块权重占比26.27% 为最大行业板块 [2] - 工业(18.53%)和信息技术(10.43%)分别为第二和第三大行业板块 [2] 指数构成规则 - 成分股全部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 覆盖100%沪市上市公司 [1] - 市值前10证券上市满三个月后纳入 其他证券需上市满一年 [2] - 被实施风险警示的证券将于次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剔除 [2] 行业分布特征 - 原材料(8.07%)、主要消费(7.48%)和能源(7.02%)构成中坚力量 [2] - 可选消费(6.32%)、医药卫生(5.94%)和公用事业(4.94%)占比相对均衡 [2] - 通信服务(3.76%)和房地产(1.24%)为占比最小的两个行业 [2]
防守反击:普通人投资理财的唯一正确姿势
虎嗅· 2025-05-28 20:53
核心观点 - 普通投资者的直觉反应通常基于恐惧与贪婪的本能 导致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做出错误决策 而专业投资者则利用这些错误创造超额收益机会 因此普通投资者应采用"防守反击"策略 包括选择低关注度领域 把握长期趋势 培养钝感力 以及建立系统化投资方法 [6][8][10][17][29][43][54][55][56] 投资行为心理学 - 人类最快的反应是基于下丘脑的情绪反应 源自祖先捕食猎物和逃避天敌的本能 表现为进攻性兴奋或恐惧性逃跑 [4][5] - 普通投资者在市场波动时会被这两种本能主导 导致追涨杀跌的错误行为 [6] - 量化交易普及后 人类主观投资在速度上无法超越计算机 必须寻找其他发展方向 [7] 防守反击策略体系 - 到鱼少的地方钓鱼:避免高换手率热门股 选择低关注度品种 例如A股低频量化策略选取上月换手率最低的股票组合 年化收益率达15%以上 远超大盘指数 [15][16][17] - 把握大势忽略细节:普通投资者应更关注指数收益而非超额收益 美股标普500指数60年走势中创新高时段占比45% 20%以上回撤时段占比55% 而A股沪深300创新高时段仅16% 回撤期达47% [23][24][25][27][28] - 培养钝感力:普通投资者可利用对波动不敏感的优势 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需要基于大趋势判断 构建合理投资组合 并降低预期收益率 [31][32][33][38][39][40][41][42][43] - 一招鲜与反应预案:坚持简单有效策略如ST股投资或低换手率组合 同时建立宏观经济数据反应框架 包括经济景气度数据(增长 就业 物价)和经济政策数据(利率 财政收支 债务) [46][51][52][53][54] 市场特征分析 - 美股呈现"漫长牛市"特征 80%时间为牛市走势 适合长期持有策略 [27] - A股呈现"慢熊快牛"特征 波动大涨幅小 需注重逃顶时机 收益超8%应停止定投 超10%需减仓 [25][28] - 机构投资者因风险收益不对称(有固定薪水保障)更倾向于冒险 而普通投资者风险收益完全对称 [20][21][22] 投资执行框架 - 设定6%+的较低收益目标作为基础要求 [55] - 构建高确定性长期资产组合并定期微调 [56] - 通过"一招鲜"策略尝试提升收益率 [56] - 预先制定市场剧烈波动时的应对预案 实现快速反击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