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额收益
icon
搜索文档
公募机构大力布局 增强指数型基金
中国证券报· 2025-09-12 06:24
增强指数型基金市场发展 - 增强指数型基金获公募机构青睐 今年以来新发行数量破百达106只 超过2024年42只和2023年59只的全年新发数量 [1][2] - 合并发行份额达610.97亿份 超过2024年214.27亿份和2023年265.90亿份的全年规模 [2] - 14只新产品规模超10亿元 广发创业板指数增强以23.93亿份居首 鹏扬中证A500指数增强19.40亿份和博道中证全指指数增强19.11亿份紧随其后 [2] 产品布局动因 - 兼具指数化投资透明低成本优势与量化技术获取超额收益潜力 [3] - 新指数如中证A500行业覆盖全面均衡 与量化增强策略天然契合 [3] 业绩表现 - 近一年512只可统计产品中511只实现正收益 12只收益率超100% 创金合信北证50成份指数增强A达147.23% [4] - 超六成产品近一年取得超额收益 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数增强A跑赢基准31个百分点 收益率102.74% [4] - 近五年177只可统计产品中150只获超额收益 华夏中证500指数增强A等四只产品跑赢基准均超40个百分点 [4] 市场展望 - 政策面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 美联储降息确定性与全球流动性宽松支撑A股中期上行逻辑 [5] - 建议适度增配银行股等稳健资产 关注AI算力与应用、创新药、互联网等科技品种回调布局机会 [5] - 市场情绪较热波动率或放大 需跟踪成交量指标警惕高位板块风险 科技板块中互联网估值合理 出海方向有色领域弹性较大 [5] - 量化多因子策略将持续应用 通过风险控制减少风格转换带来的超额收益回撤 [6]
晨星中国基金主动/被动晴雨表第二章
Morningstar晨星· 2025-09-11 09:05
导语 在 《晨星中国基金主动/被动晴雨表》第一章 中,我们已就偏股基金中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在短期 及中长期的业绩表现展开深入剖析。然而,投资市场具有多样性,不同类型基金在投资策略和风险 收益特征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各类别中被动基金的构成及资产分布也存在差异,这些因素共 同导致主动基金的超额收益获取能力呈现分化。在本章节中,我们将目光转向行业基金。尽管行业 基金普遍波动性较高,但不同行业中主动基金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却存在显著差异,其背后的深层 逻辑亟待深入探究。 核心观点 2025年5月证监会发布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 1 2 3 4 6 就行业基金而言,组别内的被动基金往往呈现较大差异,并未必能代表该行业整体的敞 口特征。叠加部分被动基金存在显著的资产集中现象,同时各行业内部细分领域的表现 在不同年份波动较大,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主动行业基金的年度战胜率呈现显著波动。 在我们考察的三个行业基金组别中,2024年主动消费行业基金较那些规模较大的跟踪中 证白酒指数的基金业绩表现更好,其最近一年战胜率从2023年的48.1%大幅提升至2024 年底的69.9%,而主动医药行业基金 ...
指数增强型基金,爆发式增长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21:18
业内人士表示,指数增强型基金的爆发式增长与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产品创新等因素有关,该类产品 长期超额收益可观且具有持续性,未来公募布局热情有望持续。 在ETF市场规模突破5万亿元大关之际,指数增强型基金也在高歌猛进。数据显示,今年新成立的指数 增强型基金超过100只,发行规模超570亿元,双双刷新历年新高。 新发570亿元创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今年以来新设立113只指数增强型基金,发行总规模达到575.67亿元,是去年 全年的2.77倍;两项数据均创下历年新高。 从指数增强型基金在新发产品中的占比看,该类产品在新发股基、新发基金发行规模的占比分别达 20.42%、7.63%,均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此外,目前正在发行的指数增强型基金达到17只,占新发基金总数的24%,也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天弘基金指数基金经理刘笑明表示,今年指数增强型基金发行火热,一是公募改革推动基金业绩评价方 式向业绩基准靠拢,而指数增强型基金在跟踪基准及获取超额收益方面具备优势;二是从过去三至五年 甚至更长周期的收益表现来看,指数增强型基金整体并不弱于主动基金,中长期通过超额收益的复利效 应不断积累"安全垫";三是指数基金尤其是E ...
“熊市不亏钱,牛市跟得上”,这些长牛基金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07 19:13
主动权益基金超额收益表现 - 过去五年间56.51%的主动权益基金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涉及2780只基金中的1571只 [3] - 累计超额收益率超过20%的基金占比27.63% 共计768只产品 [3] - 54只基金过去五年累计超额收益超过100% 其中东吴新趋势价值线达280.99% 东吴移动互联A达271.28% 金元顺安元启达226.86% [3][6] 长牛基金持续超额收益特征 - 华商元亨与华商润丰过去五年累计超额收益率均超195% 且2020至2024年每年均实现可观超额收益 [4] - 华泰柏瑞富利过去五年累计超额收益超140% 2020年以来每年超额收益均为正 [4] - 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过去五年累计超额收益超130% 2020年起每年超额收益均为正 [4] 绩优基金回撤控制表现 - 超额收益为正的主动权益基金中 最大回撤平均值达36.50% [10] - 最大回撤控制在20%以内的基金仅310只 占比不足两成 [10] - 股票仓位超50%的基金中 约110只产品回撤控制在25%以内 [11] 低回撤优质基金案例 - 景顺长城系列产品(价值领航两年持有/价值稳进三年定开/价值边际/沪港深精选)股票仓位约70% 最大回撤均低于15% [11] - 大成竞争优势与大成睿享(徐彦管理)过去五年最大回撤控制在20%以内 [11] - 中泰星元价值优选(姜诚管理)与华泰柏瑞新金融地产(杨景涵管理)最大回撤均低于20% [11] 特殊风控产品结构特征 - 回撤幅度较小的基金多为偏债混合型或灵活配置型产品 股票仓位普遍偏低 [10] - 部分偏股型基金如金元顺安元启(灵活配置型)在实现226.86%超额收益的同时 将最大回撤控制在20.59% [6][13]
宽基表现不凡,指增基金成超额收益利器
私募排排网· 2025-09-06 11:05
市场环境与宽基指数表现 - A股市场震荡但宽基指数表现良好 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成交活跃度保持高位 上证指数连续19个交易日站稳10日线 场外资金积极流入[5] - 日均成交额较前周小幅回落但仍维持高位 北向资金净流出 两融余额波动 市场在政策预期和资金推动下延续上涨态势但板块分化明显[5] - 短期市场回调属于快速上涨后获利了结和恐高释放 长期向好逻辑未变 市场回调或是加仓良机[5] 宽基指数估值水平 - 截至2025年9月3日 A股主要宽基指数估值水平不便宜 沪深300、中证100和上证50均处于近10年较高位置[5] - 上证50市盈率11.8倍处于近10年90.98%分位数 市净率1.3倍处于74.86%分位数[6] - 沪深300市盈率13.28倍处于79.87%分位数 市净率1.47倍处于52.06%分位数[6] - 中证100市盈率15.29倍处于99.67%分位数 市净率1.74倍处于94.52%分位数[6] - 中证500市盈率25倍处于71.26%分位数 市净率2.21倍处于71.29%分位数[6] - 中证1000市盈率30.61倍处于70.65%分位数 市净率2.46倍处于49.71%分位数[6] 行业轮动特征 - 行业轮动速度指标显示近三年A股行业切换速率明显加快 2023年底达到高点 2024年略有回落但仍处于历史均值之上[8] - 当前行业轮动速度指标为40.96 近十年历史均值为37.67 行业板块切换过快导致赚钱效应大打折扣[8] - 大小盘轮动速度指标上升时大盘风格占优 下降时小盘股表现更佳 目前指标位于均值上方说明市场风格不稳定[9] 指数增强基金价值 - 指增基金以宽基指数为跟踪标的 保证分散性和市场β敞口 通过量化选股、因子模型和择时交易等手段获取超额收益[12] - 优质指增基金长期超越基准指数与ETF 保留宽基稳定性同时具备增长弹性 在行业轮动过快市况下提供不频繁择时却能持续争取超额的思路[12] - 使用超额夏普指标衡量基金持续获取超额收益能力 对跟踪沪深300、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指增基金进行筛选[12] 具体基金产品分析 - 安信量化精选沪深300指数增强A(003957)规模12.05亿元 近一年超额夏普比率1.13 采用大数据+AI算法量化方法 投资风格为大盘平衡 年化波动率小于同类平均[13] - 中欧中证500指数增强A(015453)规模4.02亿元 近一年超额夏普比率2.03 保持中盘平衡风格 动态调整组合风险因子暴露[13] - 国泰君安中证1000指数增强A(015867)规模14.24亿元 近一年超额夏普值2.66 中证1000指数更具进攻性但波动更高 通过挖掘Alpha因子和机器学习筛选因子追求超额收益[14] 投资策略建议 - 宽基指数作为投资底仓选择 指增基金通过量化选股、因子模型和风险控制手段叠加额外收益[3][15] - 指增产品共同特征是在控制跟踪误差同时力争增厚超额收益 涵盖偏均衡的沪深300、中盘平衡的中证500和更具进攻性的中证1000[15] - 不必追逐快速切换的热点板块 在宽基行情中享受更好投资体验 指增基金成为兼顾长期配置与超额收益的工具[15] - 截至9月3日收盘上证指数距离高点1.8% 中证1000下跌5.19% 为踏空资金提供更好布局时机[15]
中证全指为什么突然成了香饽饽?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17:32
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基金市场热度 - 多家基金公司及券商资管扎堆发行中证全指指数增强基金 包括国金基金 博道基金 国泰海通等[1] - 泓德基金旗下产品泓德智选启航作为早期布局的量化增强产品受到市场关注[1] 中证全指指数特性 - 指数覆盖A股全市场 包含大盘股 中盘股 小盘股及微盘股 实现整体市场均衡配置[2] - 近3年涨幅达9.90% 各阶段表现稳健 今年以来涨18.20% 近1年涨47.19% 近2年涨23.41%[3][4] - 对比其他指数:沪深300近3年涨6.78% 中证500涨8.96% 中证1000涨5.10%[4] 指数增强策略优势 - 通过量化策略筛选优质成份股或适度偏离指数 追求超额收益[4] - 全市场覆盖特性避免结构性踏空风险 适应板块轮动行情[3] - 高选股自由度与市场波动为量化策略提供超额收益空间[5] 泓德基金产品案例 - 泓德智选启航A自2024年3月19日成立至年底涨15.78% 超额收益8.56个百分点(基准涨7.22%)[6] - 2025年以来涨24.93% 超额收益6.73个百分点(基准涨18.20%)[6] - 超额回撤控制稳健 回撤修复速度快[8] - 量化团队采用多因子与AI选股策略 核心成员平均从业经验超10年 风格稳健不赌单一行业[10] 公募与私募产品对比 - 公募基金仅收取1.5%以下固定管理费 无业绩提成[11] - 私募产品通常提取20%业绩报酬(如10%收益中2%归机构)且门槛100万元起[11] - 公募基金申购门槛低至10元 流动性更优[11] 投资定位与策略 - 中证全指增强产品适合作为底仓配置 兼顾全市场覆盖与量化超额收益潜力[12][13] - 稳健型产品契合普通投资者"避免踏空+获取超额"需求 适合长期持有[12][13]
权益类ETF规模突破4万亿 年内新增近8000亿
环球网· 2025-08-25 09:38
市场规模与增长 - 权益类ETF总规模达4.1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单日规模增长超1100亿元 [1] - 年内新增规模接近8000亿元较年初增长24% [3] 增长驱动因素 - 股市回暖资金持续净流入及新发基金助力 [3] - 政策引导市场成熟度提升和产品创新共同推动 [3] - 结构性行情突出热点主题ETF快速扩张 [3] 投资者行为变化 - 投资者倾向通过资产配置获取收益因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加大 [3] - 部分股民转向ETF因持有ETF胜率高于个股投资 [3] - 主动权益类基金投资者转向ETF趋势有望持续 [3] 产品特性优势 - 权益类ETF资产透明风险收益特征清晰 [3] - 成为理想资产配置工具 [3]
209只“翻倍”,主动权益基金“满血复活”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14:0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与港股自去年"9·24"行情以来持续走牛 多板块轮番上涨 市场情绪明显提振 [1] - 今年7月以来恒指站上25000点 上证指数接连突破3600点、3700点重要点位 [2] - 万得普通股票基金指数和偏股混合基金指数自去年"9·24"以来累计涨幅分别为47.56%和45% 略优于指数型基金 [15]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去年9月以来已有209只公募基金净值翻倍 其中主动权益基金(普通股票型、混合型)达155只 占比超70% [4]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突出 涨幅榜前三均为该主题基金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涨幅达267.04% [6][8] - 永赢先进制造、德邦鑫星价值、中欧数字经济等主动权益基金区间净值涨幅均超170% [6] - 医药主题基金表现亮眼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净值翻倍 [7] 指数基金表现 - 54只被动指数基金净值翻倍 主要涉及港股证券、港股创新药、北交所、金融科技、芯片等方向 [13] - 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A涨幅达177.01% 博时、广发旗下北证50成份股指数涨幅超170% [13][14] - 香港证券指数涨幅超160% 中证金融科技指数涨幅超150% 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上证科创芯片指数翻倍 [13] 行业板块轮动 - 北交所行情火爆 北证50指数累计涨幅超162% [6] - A股与港股呈现多板块轮动 红利、人工智能、银行及创新药等先后表现活跃 [6] - 永赢先进制造、鹏华碳中和等主要投向机器人方向 德邦鑫星价值、信澳业绩驱动等围绕AI算力产业链配置 [6]
中证2000增强ETF一年翻倍,二季报却提示风险:指数表现难以预测,相对超额收益更重要
搜狐财经· 2025-08-12 09:19
3600点上方,小盘成长风格持续强势,截至8月11日,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近一年累计涨幅达101.87%,同期中证2000指数涨67.69%,超额收益达 34.18%。 复盘历史,科技与中小盘成长行情同步启动时,往往有着相似的背景——基本面盈利修复、流动性宽松、政策与产业周期共振。 当前市场或正重现这一场景,保增长政策持续落地支撑盈利修复,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流动性宽松,两融余额来到十年高位,机器人大会、ChatGPT-5迭代 等事件密集催化产业趋势…… 中小盘成长能延续强势吗? 【复盘历史:成长占优行情有何共同点?】 复盘2010年以来8次中小盘成长或科技成长相对上证综指占优的行情,可以看到,科技成长和中小盘成长风格基本同步,且科技成长多数更占优。 来源:Wind,华金证券 从影响因素来看,基本面盈利修复是根基。例如2020-2022年"双碳"政策驱动有色、化工等顺周期中小盘企业盈利增速超越TMT;2023年ChatGPT发布引爆 AI产业链盈利弹性。 政策与产业周期趋势,是成长风格占优核心因素。如2023年ChatGPT发布引领AI大模型浪潮;2025年Deepseek发布等,都开启了成长 ...
宽基类指增产品规模持续上升,中证2000相关指增产品超额表现较强
长江证券· 2025-08-11 22:31
根据提供的研报内容,以下是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多因子策略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结合基本面选股、量化模型、打新、衍生工具等多种增强手段,在控制跟踪误差的前提下获取超额收益[1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1. 大部分资产配置于标的指数成分股,确保基础收益与市场同步 2. 剩余部分通过以下方式优化组合: - 基本面选股:基于财务指标、估值等基本面数据筛选优质股票 - 量化模型:采用多因子模型,综合考量价值、成长、动量等因子 - 打新:参与新股申购获取收益 - 衍生工具:如股指期货等用于对冲或增强收益 - 模型评价:该模型风险收益特征介于被动指数基金与主动权益基金之间,适合追求市场平均收益基础上寻求增强的长期投资者[11]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报告中未明确提及具体因子构建细节,故跳过该部分)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中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11.94%[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5.72%[31] 2. **国证20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8.23%[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5.30%[31] 3. **中证10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6.62%[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5.04%[31] 4. **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3.85%[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4.95%[31] 5. **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2.79%[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3.30%[31] 其他宽基指数增强基金表现 1. **创业板指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4.63%[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4.97%[31] 2. **科创50增强基金** - 今年以来超额收益中位数:1.96%[31] - 年化跟踪误差中位数:4.29%[31] (注:报告中未提供多因子策略模型的具体回测指标,故未列出其IR等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