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额收益
icon
搜索文档
白酒可能根本不存在杀业绩、杀逻辑阶段
雪球· 2025-07-29 16:34
白酒行业投资逻辑分析 - 市场普遍担忧白酒行业进入"杀业绩-杀逻辑"双杀阶段,认为当前腰斩的股价可能因PE分母缩小导致估值上升,进而引发进一步下跌至75%-80%跌幅,甚至逻辑坍塌后跌幅超90% [2] - 历史消费股爆雷案例(如2008年伊利、2019年东阿阿胶)显示,股价底部往往与业绩爆雷同步出现,并未经历臆想中的"双杀"阶段,提前回撤已充分反映悲观预期 [3] 消费股与房地产危机的本质差异 - **负债结构差异**:白酒行业属低负债模式,企业抗风险能力强于高杠杆房企,即使短期亏损也不会因资金链断裂倒闭 [5] - **金融属性差异**:房地产需求在价格下跌时可能彻底消失,而高端白酒的金融属性较弱,价格下降仍能刺激实际消费需求 [5] - **供需调节机制**:白酒行业可通过经销商退出、小厂倒闭等市场化出清实现供需再平衡,但房地产因二手房散户抛盘导致供给端调节滞后 [5][6] 逆向投资思维与估值逻辑 - 线性外推思维可能低估消费股复苏潜力,聪明资金会基于正常盈利水平估值,如东阿阿胶2020年169亿市值对应爆雷前10倍PE,形成价值洼地 [4] - 当前白酒行业悲观预期可能过度借鉴房地产经验,忽视消费行业"供给主动收缩-需求自然恢复"的自愈特性 [5][6]
锁定量化指增 中小公募寻觅“逆袭密码”
中国证券报· 2025-07-28 05:07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量化指增产品凭借系统化投资策略在风格快速轮动的行情中受到投资者关注,口碑和规模表现良好 [1] - 自5月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后,多家公募机构将量化指增业务列为发展重点,中小公募尤为积极 [1] - 截至6月末,超90%的公募量化产品上半年获正收益,诺安多策略A等近一年累计单位净值增长率超100% [2] - 上半年82.9%的量化指增基金跑赢基准,高于全市场基金70.5%和被动指数型基金79.6%的比例 [3] - 2024年公募量化产品跑赢基准比例为53%,显著高于全市场基金的38%,长期超额收益能力突出 [3] 产品结构与规模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募量化基金总规模达2927.59亿元,其中量化指增产品规模占比67.8%(1985.34亿元/363只) [4] - 主动量化产品规模920.66亿元(301只),量化对冲产品规模21.59亿元(19只) [4] - 头部代销平台蚂蚁基金新增"指数+"板块,重点推广博道、中金等绩优量化团队产品 [5] 策略与技术优势 - 量化指增产品通过多因子模型筛选股票,结合风险控制和交易成本控制模型,80%以上非现金资产配置于标的指数成分股 [5] - 超额收益核心在于捕捉市场有效性不足,运用估值、动量、成长等多维度因子挖掘定价偏差 [5] - 贝莱德系统化投资(SAE)利用另类数据(如社交媒体、电商数据)和AI技术构建组合,中国市场数据丰富度远超海外 [7] 政策与竞争格局 - 《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对私募量化冲击较大,公募量化因合规优势更受青睐 [6] - 中小公募以量化指增为突破口,避开同质化严重的纯指数产品竞争 [4] - 截至7月25日,年内逾100只指增基金申报,超2024年总量(110只);发行量达90余只,为2024年全年的2倍以上 [6] 机构动态与产品布局 - 中金基金计划完善量化产品矩阵,包括宽基指增、行业指数增强及"量化+"绝对收益产品 [7] - 贝莱德加速布局中国量化市场,已推出沪深300和中证A500指增策略 [7] - 博道基金迭代多因子模型框架,华商基金等年内发行3只及以上指增产品 [6][7] 下半年展望 - 博道基金认为海外流动性宽松叠加国内结构性增长亮点,量化增强类产品配置价值凸显 [7] - 创金合信基金看好北交所中长期投资价值,强调自下而上选股与风险控制 [8]
【金工】市场动量效应占优,机构调研策略超额收益明显——量化组合跟踪周报20250719(祁嫣然/张威)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7-19 21:43
量化市场跟踪 - 本周beta因子、动量因子和残差波动率因子分别获得1.10%、0.54%和0.36%的正收益,市场动量效应占优 [2] - 流动性因子和线性规模因子表现较差,分别取得-0.65%和-0.40%的负收益 [2] 单因子表现 - 沪深300股票池中,单季度ROA(3.19%)、单季度ROE(2.87%)、总资产增长率(2.85%)表现较好,而EPTTM分位点(-0.89%)、下行波动率占比(-1.00%)、市盈率TTM倒数(-1.49%)表现较差 [3] - 中证500股票池中,动量弹簧因子(1.52%)、早盘后收益因子(1.36%)、ROIC增强因子(1.18%)表现较好,日内波动率与成交金额的相关性(-1.10%)、5日平均换手率(-1.15%)、下行波动率占比(-1.94%)表现较差 [3] - 流动性1500股票池中,早盘后收益因子(2.04%)、标准化预期外盈利(1.95%)、ROA稳定性(1.62%)表现较好,对数市值因子(-0.90%)、下行波动率占比(-1.15%)、市净率因子(-1.35%)表现较差 [3] 因子行业内表现 - 净资产增长率因子在通信行业正收益明显,净利润增长率因子在纺织服装、通信行业表现较好 [5] - 每股净资产因子在通信、计算机行业表现较好,每股经营利润TTM因子在通信、综合、非银金融行业正收益明显 [5] - 5日动量因子在石油石化、综合行业动量效应明显,在钢铁、煤炭行业反转效应明显 [5] - 1月动量因子在石油石化、综合、纺织服装行业动量效应明显,在煤炭、建筑材料、房地产行业反转效应显著 [5] - 估值类因子中,BP因子在农林牧渔行业表现较好,EP因子在非银金融、通信、商业贸易行业表现较好 [5] - 对数市值因子在通信行业表现较好,残差波动率因子在休闲服务、汽车、石油石化行业表现较好,流动性因子在通信、汽车行业正收益明显 [5] 组合跟踪 - PB-ROE-50组合在中证800股票池中超额收益明显,中证500股票池中获得0.56%超额收益,中证800股票池中获得1.46%超额收益 [6] - 公募调研选股策略和私募调研跟踪策略分别获得3.33%和3.29%的超额收益 [7] - 大宗交易组合相对中证全指获得0.80%的超额收益 [8] - 定向增发组合相对中证全指获得0.91%的超额收益 [9]
运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 追求稳健超额收益
中国证券报· 2025-07-14 04:52
基金经理王阳峰的投资理念与方法 - 致力于将钱学森系统工程管理方法应用于投资实践,建立科学严谨的投研流程,设计能抵抗不确定性风险和干扰因素的投资系统 [1] - 通过均衡配置和分散持仓,严格约束市场、行业、风格和个股风险,控制组合相对于基准的偏离,追求稳定可持续的超额收益 [2] - 结合基本面和技术面,融合工程控制论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开发全频段、多模态的线性和非线性策略 [2] - 运用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等方法对投研流程进行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 [2] - 管理的中金沪深300指数增强、中金中证1000指数增强等产品基本实现了较为稳定的相对指数基准的超额收益 [2] 量化指增产品的特点与优势 - 要求指数成分股占基金非现金资产的80%以上,全市场选股比例低于20%,既控制偏离度又为超额收益留出空间 [3] - 分散化持仓、严格控制风险、获取稳定超额收益的打法,与其他高弹性、高持仓集中度的产品相比更具稳定性 [3] - 超额收益高度可量化、可归因,天然更易实现浮动管理费与业绩的直接挂钩 [4] - 在行业轮动与风格切换中,行业均衡、持仓分散的特点能够减少轮动中的损耗 [6] - 市场活跃通常能为指增产品创造显著的超额收益空间 [6] 量化指增产品的发展前景 - 量化指增产品有望承接传统主动权益产品的客群和资金流入,发展空间会更为广阔 [1] - 量化投资的系统化组合投资理念有望被更广泛的从业者和投资者接纳,或逐步成为市场主流的投资方式 [4] - 宽基指增是近些年指数类产品规模增长的重要来源,未来有望持续承接市场对类宽基指数产品的配置需求 [5] - 行业指增、风格指增等有望成为未来新型指增产品的布局方向 [5] - 量化投资赛道为中小型基金公司提供了重要的破局契机,可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的深耕策略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 [6] 中金基金的量化投资策略 - 具有全方位、多维度的分域非线性基本面策略,通过分域方法开发更精细的非线性模型 [6] - 采用多频段、多模态的AI算法,整合不同时间尺度和多种模态的数据,开发AI深度学习模型 [6] - 打造多模型、多路径、多策略框架,有机融合不同基金经理、不同策略体系、不同研究路径的组合管理架构 [6] - 搭建了涵盖宽基ETF、指数增强和特色指数三条核心产品线的业务布局 [7] - 中金中证优选300指数基金实践"巴菲特式价值投资",注重基本面与估值的匹配,为投资者创造了较为丰厚的回报 [7] 市场环境与投资机会 - A股市场整体向好的态势有望延续,国内经济增长内生动能有望在政策持续推动下进一步释放 [7] - 沪深300指数的市净率处于过去十年约30%分位,估值处于合理区间,A股资产具备一定的配置价值 [7] - 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可侧重配置红利价值风格及大盘价值类产品 [7] - 对于风险偏好较高者,可重点考虑配置中小盘指数增强类产品,中小市值宽基选股空间更大 [7] - 机器人、国产算力、创新药、新消费等赛道轮番成为市场热点,指增产品能广泛挖掘市场机会 [6][7]
中泰资管天团 | 胡达:低利率时代,固收投资如何挖掘超额收益?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7-10 16:19
债券市场现状与趋势 - 债券市场处于偏强走势,中长期低利率环境拐点未至,2025年2-3月因资金收紧出现回调但4月利率快速重回下行轨道 [2] - 截至2025年6月市场未突破前期利率低点,反映短期利率下行空间有限的共识 [2] - 2023年信用债、城投债行情主导,策略以信用挖掘和加杠杆为主;2024年长久期利率债受宽松政策推动,30年国债受青睐;2025年市场震荡缺乏主线 [3] 低利率环境下的投资策略 - 下半年利率市场维持高胜率低赔率环境,下行概率大但空间有限,需通过波段交易(如收益率曲线凸点压缩、新老券转换)获取资本利得 [5] - 固收+产品成为重要方向,可转债2025年Wind指数收益6.66%,但存量规模下降至6650亿(较年初减少685亿),数量从529只缩减至496只 [5][6] - REITs表现亮眼,中证REITs全收益率指数上涨14.51%;银行股中中信银行指数上涨15.03% [6][7] 固收+产品多元化拓展 - 可转债容量受限但仍是超额收益来源,需结合量化策略(多因子选股、CTA、商品期货套利)增厚收益 [6][7] - 量化私募产品发行量显著增加,扩展投资范围(如商品期货)及引入高夏普率策略可提升收益稳定性 [7] - 低利率时代需拓展能力圈,探索现金流类资产(如REITs、高股息股)及跨品种策略 [7] 作者背景 - 胡达现任中泰证券资管固收专户投资部总经理,拥有15年固收投资经验,管理产品曾获2023年混合债券型金牛资管计划等多项行业奖项 [9]
中证2000增强ETF上半年涨超29%同类第一! 小微盘风格能否持续?
金融界· 2025-07-02 09:30
小盘风格表现 - 2025年下半年首个交易日,小微盘风格持续强势,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和1000ETF增强(159680)双双刷新上市新高 [1] - 中证2000增强ETF上半年净值增长率29.18%,涨幅位居宽基ETF第一,半年超额收益率近14% [1] - 中证2000增强ETF自2024年6月29日成立以来,每个季度均有超额收益,今年前两个季度超额均超过6% [6] - 1000ETF增强自2022年11月18日成立以来,累计超额收益33.10%,年化超额收益11.88% [9] 小盘风格强势原因 - 产业趋势及景气预期:在技术快速迭代、政策鼓励创新的阶段,小盘股更具相对优势 [2] - 宏观经济运行方向:经济预期平淡或缓和阶段,小盘风格偏强;经济企稳回升期,大盘风格占优 [4] - 当前AI、半导体等产业仍处于景气阶段,政策支持科创领域发展 [5] - 我国结构性问题突出,外部不确定性对增长带来挑战,稳增长政策下半年仍有加码需求及空间 [5] 市场数据与估值 - 截至6月27日,小盘指数换手率为2.1%,处于2015年以来77%分位数,交易拥挤度相对偏高 [5] - 小盘指数/大盘指数换手率比值约为4.1倍,位于历史均值附近 [5] - 当前小盘指数/大盘指数PE(TTM)比值为2.2倍,处于2015年以来72.5%分位数 [5] 基金业绩表现 - 中证2000增强ETF在2024Q3至2025Q2期间,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8.91%、9.84%、13.58%、13.74%,超额收益率分别为1.24%、1.44%、6.50%、6.12% [7] - 1000ETF增强在2023Q1至2025Q2期间,各季度超额收益均超过1.50%,最高达4.85% [11] - 两只基金在单边下跌和震荡上涨行情中均能捕获超额收益,市场适应能力强 [8][9] 投资策略 - 招商旗下指增类基金采用多因子模型选股与组合优化的策略框架,涵盖基本面、技术面与机器学习因子 [13] - 基金以追求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为目标,维持均衡稳健的组合配置,行业和风格不大幅偏离 [13]
公募新规下,主动权益基金如何应对?
2025-06-30 09:02
纪要涉及的行业 国内公募权益基金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国内公募权益基金业绩基准设定问题**:国内公募权益基金业绩基准设定重市场认可和公司布局,轻投资风格适配,导致基准高度集中于沪深300和中证800,难以区分产品赛道[1][4][5] - **主动权益产品表现欠佳**:年化超额跟踪误差较高,稳定性欠佳,中位数维持在10% - 15%区间;三年期正超额收益产品占比远低于指数增强和被动指数基金;截至2024年底和2025年5月,三年期跑输业绩基准10%的基金经理比例分别高达66%和54%[1][5] -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欠佳原因**:与业绩基准存在风格错配,市场偏向红利价值,主动管理侧重景气成长[8] - **风格偏离带来超额收益情况**:短期内可能带来超额收益,但长期效果参半,牛市中高风格偏离对应更高超额收益,熊市相反;随着持仓偏离程度增加,相对风险指标同步抬升,承担风险所获得的相对收益因时而异;三年期拉长至五年,风格偏离带来的超额收益差异逐渐弱化[9][10] - **应对跟踪偏离欠佳的方法**:一是调整或变更业绩基准,使其更好反映实际投资策略及风格,减少偏离;二是通过组合管理优化方式,使投资组合更好跟踪既定业绩基准,实现更好超额回报[6] - **调整业绩基准示例**:将沪深300调整为300成长指数,可显著收窄持仓偏离,提升超额表现稳定性[1][11] - **控制业绩基准偏离的优化方案**:方案一参考指数增强模型,优化股票权重,约束行业和市值偏离,成长风格优化持有数量效果更佳,价值风格最大化股票总市值表现更优;方案二结合主动管理与指数跟踪,部分仓位标配基准指数高权重股票,剩余部分主动管理,该方法逻辑清晰、操作简便,超额收益胜率和年化收益率表现更出色[13][15] - **模拟组合构建及优化**:使用基金季度持仓数据,筛选两类基金总持仓市值前20或前50名股票,考虑持仓市值和持有数量两种加权方式;为提高超额收益表现,可采用约束行业和市值偏离、结合主动管理与指数跟踪两种优化方案[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内容**:强化业绩基准的重要作用,明确设定、修改、披露等机制;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涉及基金产品业绩、投资者盈亏情况,影响基金公司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以及监管分类评价,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明显下降;实行浮动费率机制,挂钩相较于业绩基准表现[3] - **主动权益产品市场表现及特点**:在数量和规模上占据约70%的市场份额;业绩基准指数集中度高,聚焦沪深300和中证800;运作管理以相对排名为主导,淡化与基准的跟踪偏离,长期配置特征偏向小市值、高估值、高成长,随市场阶段性变化[7] - **模拟组合与实际基金净值走势及超额表现**:模拟组合与实际基金净值走势较为相似,成长风格自2016年以来拟合效果较好,价值风格在2017 - 2018年略有偏离但总体趋势近似;整体三年超额表现欠佳,价值风格超额收益优于成长风格,其三年超额大于基准负百分之值胜率约80%[14]
主动权益基金“大翻身”,年内近两成净值创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7 20:57
主动权益基金表现 - 截至6月26日,年内近两成(17%)主动权益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创新高,共757只[1][3] -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实现超额收益,平均超越基准3.73%[1][3] -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内收益率6.62%,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0.28%)[4] 行业与主题分布 - 净值创新高的基金涵盖科技、高端制造、医药、消费、金融地产等行业主题[3] - 6月26日单日70只创新高基金中,周期制造、金融主题占比较高[3] - 6月25日164只创新高基金中,62只为宽基基金(占比超三分之一)[3] 头部基金业绩 - 截至6月25日,49只基金年内收益率超50%,其中42只为主动基金[7] - TOP 10基金均为主动权益基金,最高收益率达93.49%(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8] - 头部基金以创新药和北交所主题为主,如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78.59%)、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78.11%)[8] 市场驱动因素 - 科技(人形机器人)、新能源、医药等板块轮动为主动基金创造结构性机会[4] - 北证50指数年内上涨38.72%,港股创新药指数上涨57.1%,带动相关基金表现[9] - 基金经理通过主动选股和灵活调仓获取超额收益[4] 业绩分化现象 - 收益排名靠后的50只基金均为主动权益基金,显示明显分化[9][10] - 投资传统行业的主动基金因行业回落表现欠佳[11]
中报业绩预告陆续披露,6月至7月中景气投资或更有效
和讯财经· 2025-06-25 14:58
核心观点 - 随着中报业绩预告陆续披露,6月至7月中景气投资有效性提升,业绩将成为超额收益的关键因素 [2] - 中报预告发布期业绩对个股表现影响显著,市场环境有利于挖掘alpha机会 [2] - 中报业绩有望改善的方向集中在出口链、涨价链、AI和金融等领域 [2] - 根据股价-业绩匹配度,筛选出低位绩优方向 [2] 行业与板块分析 - 出口链:中报业绩有望改善,属于景气投资重点关注方向 [2][4] - 涨价链:中报业绩有望改善,属于景气投资重点关注方向 [2][4] - 电子:中报业绩有望改善,属于景气投资重点关注方向 [4] - 金融:中报业绩有望改善,属于景气投资重点关注方向 [2][4] 市场表现与策略 - 7月上半月市场对当期业绩的关注度仅次于4月下半月 [2] - 中报预告、快报发布期,业绩对个股表现影响显著 [2] - 低位绩优行业具备投资潜力,需结合股价-业绩匹配度筛选 [2]
八成胜率,当被动投资装上主动引擎,指增ETF正在焕发第二春
市值风云· 2025-06-24 18:17
指数增强ETF市场概况 - 传统ETF与主动基金的割据局面正被打破,指数增强ETF作为融合两者优势的创新产品逐渐崭露头角,其通过微调指数成分股和权重实现跑赢指数的目标 [2] - 国内首只指数增强ETF于2021年12月成立,截至2025年5月底A股市场已有35只指增ETF,总规模达67.2亿元 [2] - 美国市场主动管理ETF规模达8579亿美元,占ETF总规模的8.1%,预示国内指增ETF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 指数增强ETF超额收益表现 - 指数增强ETF通过量化模型争取超额收益(Alpha),实现"Beta+Alpha"双重收益目标,市面上规模大于1亿的指增ETF主要跟踪中证、科创、沪深及创业板指数 [3] - 在19只指数增强ETF中,16只跑出超额收益,其中500增强ETF(561550.SH)、中证500增强ETF易方达(563030.SH)、1000ETF增强(159680.SZ)和创业板增强ETF富国(159676.SZ)今年以来超额收益均超5% [4] - 中证500增强ETF易方达表现亮眼,今年以来回报4.6%,超额收益达6.1%,前十大重仓股占基金净值比8.6%,平均涨幅8.3%,赤峰黄金涨幅达73% [6][7] 宽基与小盘指增ETF特点 - 宽基指数增强ETF超额收益主要来源于个股组合优化和风险管理,在成分股范围内超配高成长行业(如电子、计算机),低配基本面疲软行业(如非银金融、煤炭) [8] - 小微盘指数增强ETF展现爆发力,中证2000增强ETF(159552.SZ)年内涨幅超20%,规模暴增328.7%,2025年6月连续4日资金净流入约1000万元 [9] 指数增强ETF发展驱动因素 - 政策方面,2024年4月发布的"国九条"明确推动指数化投资发展,国资委印发文件推动央国企提升投资价值,直接利好沪深300等指数中的核心国企成分股 [10] - 技术方面,基金公司正从传统多因子向AI驱动的智能投资跃迁,如泰康基金应用深度学习框架优化因子合成,招商量化团队加入人工智能学习模型 [10][11] 科创类指增ETF特点与风险 - 科创综指增强ETF(588670.SH)成分股数量达568只,覆盖半导体(36.1%)、医疗器械(7.1%)、化学制药(6.4%)等行业,相比科创50(半导体占比超50%)更均衡 [17][19] - 科创综指自基日以来累计涨幅17.2%,Beta达1.18,在2020-2021年科技上升行情中涨幅67.8%,但需注意产业周期波动及个股风险,如寒武纪两年涨幅超10倍但财务状况不乐观 [15][16][21] 指增ETF配置策略 - 建议采用核心—卫星策略,宽基指增ETF(如沪深300或中证A500增强ETF)作为组合核心(60%-70%仓位),行业或风格指增ETF(如科创50增强ETF、中证2000增强ETF)作为卫星部分 [14] - 宽基增强ETF适合追求稳定超额收益的稳健投资者,科创板增强ETF适合长期看好科技创新赛道者,小微盘增强ETF适合风险承受力强的趋势投资者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