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标记化技术

搜索文档
【西街观察】莫让银行卡用户身处信息迷雾
北京商报· 2025-09-17 22:45
"卡未离身、资金却被盗"。近日,银行卡频繁遭遇盗刷的消息,持续牵动着每一位持卡人的神经。 其次,技术防护存在明显漏洞,静态卡号验证易被破解,支付接口漏洞使黑客可批量获取敏感信息,而 加密存储不足更助长了数据泄露风险。 最后,监管套利空间为犯罪提供温床,不同地区对商户审核强度差异显著,部分国家甚至允许虚拟商户 接入支付系统,这种监管洼地成为盗刷重灾区。 盗刷不仅给持卡人造成经济损失,更暴露出支付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与风控漏洞。 尽管事发后,涉事银行机构与清算机构通过"打补丁"方式补救,明确被盗刷款项无需持卡人承担,但广 大用户的核心担忧始终未消,谁也无法保证,下一次被盗刷的会不会是自己的银行卡。 在跨境支付领域,用户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用户往往无从知晓自己的银行卡信息会经过哪些环节流 转,也难以预判在哪个节点可能出现泄露风险,只能被动依赖发卡机构与卡组织的安全承诺,始终处于 信息被动的位置。 聚焦本次事件,异常交易未被拦截、限额卡片超额盗刷甚至已注销卡片仍被盗刷等情况,往往在国内都 属于小概率事件,在国外却司空见惯,这背后既反映了跨境支付的复杂性,也揭示其安全网络存在的短 板与漏洞。 补齐短板可以理解, ...
支付安全新纪元 标记化技术如何重塑数字支付格局?
经济观察报· 2025-07-19 17:34
支付标记化技术进展 - 万事达卡支付标记化服务在华已平稳运行近三个月,显著提升支付安全性和便捷性 [2] - 中国85%支付通过数字支付完成,支付标记化技术正成为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 [2] - 该技术替代银行卡卡号等敏感信息,通过约束规则控制信息泄露和欺诈风险 [3] - 已应用于亚马逊、京东等电商平台及Apple Pay、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 [5] 技术原理与优势 - 支付标记化存储加密"替身"而非真实卡信息,即使被窃取也无法使用 [4] - 动态密文和域控管理可抵御重放攻击与数据篡改风险 [9] - 减少欺诈行为并提高交易核准率,减轻商户和银行安全负担 [3] - 万事达卡全球每周标记化交易量超10亿笔,累计完成50亿笔 [8] 产业链影响 - 消费者获得安全保障,发卡机构提高交易成功率,商户减少欺诈损失 [6] - 银行降低风险赔付成本,减少风控误判,提升获客效率和用户体验 [6] - 商家降低盗卡风险及合规成本,减少购物车放弃率提升销售额 [7] - 推动支付网络从"交易网络"升级为"数字信任基础设施" [7] 中国市场发展 - 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先进,可能凭借后发优势更快实现标记化普及 [9][10] - 已与21家银行合作发行百余款覆盖多场景的万事达卡产品 [13] - 目标2030年实现全球电子商务100%标记化,中国市场可能更快达标 [9][10] - 面临本土支付巨头生态竞争和系统互联互通复杂性等挑战 [11][12] 应用场景扩展 - 适用于跨境电商、旅游支付等场景,消除跨境支付痛点 [12] - 可延伸至央行数字货币、数字身份、健康数据等领域 [7] - 帮助中国商户与国际支付生态对接,提高跨境交易安全性 [12] - 生物识别与设备绑定认证方式契合国内用户习惯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