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框架转变
搜索文档
国内经济,六大判断!(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9-24 00:03
关税影响与出口韧性 - 市场高估了关税冲击的影响,忽视了其弹性的非线性递减特征以及反身性导致的先冲击后缓和机制[1] - 中国制造具有难替代性,体现在豁免清单、加价倍率、强依赖商品以及“龙二”竞争力较弱等多个视角,中美关税随后迎来缓和[2] - 出口走强并非源于“抢出口”,而是中期韧性的体现,包括发达国家正常补库周期、新兴市场工业化城镇化提速,以及中国替代欧盟在新兴市场的份额,后续出口仍有韧性[3][4] 政策框架转变与财政动向 - 2025年拟通过务实收入预测、提升支出强度、创新财政机制纾解财政问题,推动经济从投资驱动向消费引领范式转换[5] - 2022年以来财政部通报44起隐债问责典例,监管加强、问责深入区县,2025年通报更关注基层政府新增隐债,体现穿透式监管[6] - 2025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8.9%,资金投向产业升级与民生消费,下半年财政或有加码可能,工具箱包括政策性银行工具和结存限额等[7] 反内卷政策内涵与影响 - 本轮反内卷站位更高、覆盖面更广、协同性更强,聚焦工业领域供需失衡及地方政府行为规范,旨在破解企业营收与成本矛盾导致的低价竞争[8][13] - 单靠上游大宗涨价难以拉动PPI回升,反内卷重心更多在中下游,需疏通上游向下游的价格传导机制、解决下游价格超跌问题[14] - 内卷背后是行业失衡,主要表现为制造业内卷激烈而服务业供需不足,破局长期方向需实现从发展制造业供需到发展服务业供需的转变[15] 十五五规划与产业转型 - 十五五是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或聚焦高质量发展、关键改革与绿色转型,后续关键节点在2025年10月及2026年3月[16] - 未来老龄化加速叠加少子化趋势,社保体系的可持续性与公平性问题将成为改革重点[17][18] - 十五五规划将延续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重点关注新兴行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贯彻反内卷政策,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19] 服务业与新消费机遇 - 人口慢变量正引发消费结构深层次变革,年龄趋势及人口结构变化下,发展型、享受型等新消费空间较大[21] - 免签政策扩围点燃入境游热度,后续旅游出口有望释放较大经济效益[24][25] - 当前服务业投资或有3.3万亿元缺口,需求加快向服务领域转型下,投资于人的增长空间广阔,家庭化、适老化或是重点[27] 超额储蓄结构分析 - 本轮超额储蓄的形成更多源于购房支出减少等投资性现金流的增加,而非消费减少导致的预防式储蓄,短期投向或更多聚焦于投资领域[27] - 超额储蓄的主体多是中产阶级,并非市场认为的高收入群体与老年群体[27]
国内经济,六大判断!(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9-23 00:04
关税影响与出口韧性 - 明确指出市场高估了关税冲击,忽视了其弹性的非线性递减特征以及反身性导致的先冲击后缓和机制[1] - 强调中国制造具有难替代性,体现在豁免清单、加价倍率、强依赖商品及“龙二”竞争力较弱等多个视角,中美关税随后迎来缓和[2] - 认为出口走强并非源于“抢出口”,而是中期韧性的体现,包括发达国家正常补库周期、新兴市场工业化城镇化提速以及中国替代欧盟在新兴市场的份额,预计后续出口仍有韧性[3][4] 财政政策框架转变 - 提示2025年经济运行存在国内需求疲软、货币传导阻滞等梗阻,拟通过务实收入预测、提升支出强度等财政措施推动经济向消费引领范式转换[5] - 指出2022年以来财政部通报44起隐债问责典例,监管加强且问责深入区县,2025年通报更关注基层政府新增隐债,体现穿透式监管[6] - 提示2025年上半年广义财政支出增速达8.9%,资金投向产业升级与民生消费,下半年若经济承压,财政或有加码可能,工具包括政策性银行工具和结存限额等[7] 反内卷政策分析 - 提示本轮反内卷站位更高、覆盖面更广、协同性更强,在工业领域供需失衡背景下,聚焦光伏、电商、汽车等中下游行业,更注重行业自律、区域协同和产业升级[8] - 指出居民内卷现象不容忽视,需增加居民消费时间治标,并引导供给结构匹配需求结构变化治本[10][12] - 纠正市场认知误区,提出单靠上游大宗涨价难以拉动PPI回升,反内卷重心在中下游,需疏通价格传导机制、解决下游价格超跌问题[14] - 揭示内卷背后是行业失衡,制造业内卷激烈而服务业供需不足,破局长期方向需转向发展服务业供需[15] - 强调地方政府是本轮内卷主要驱动因素,源于地产下行、隐性债务监管及土地财政退坡,其行为逻辑导致产业规划重合等问题[16] 十五五规划与产业转型 - 指出十五五是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或聚焦高质量发展、关键改革与绿色转型,后续关键节点在2025年10月及2026年3月[16] - 提示社保体系面临老龄化加速与少子化趋势挑战,可持续性与公平性问题成为改革重点[17][18] - 认为十五五规划将延续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重点关注新兴行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贯彻反内卷政策并加大服务业发展力度[19] - 指出服务业开放是重点,未来开放或集中在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医疗康养、金融等领域[20] 服务业新三驾马车 - 强调人口慢变量引发消费结构变革,年龄趋势及结构变化下,发展型、享受型等新消费空间较大[21] - 提示政策疏通供给堵点的影响被低估,消费类基建、增加消费优质供给等措施蓄势待发[22] - 认为谷子经济、非遗国潮等走热折射消费迭代升级,新消费将成为增长新主线[23] - 指出免签政策扩围点燃入境游热度,后续旅游出口有望释放较大经济效益[24][25] - 提示当前服务业投资或有3.3万亿元缺口,需求向服务领域转型下,投资于人的增长空间广阔,家庭化、适老化是重点[27] 超额储蓄分析 - 提示本轮超额储蓄形成主要源于购房支出减少等投资性现金流增加,而非消费减少导致的预防式储蓄,因此短期投向更多聚焦投资领域[27] - 指出超额储蓄主体多是中产阶级,而非市场认为的高收入群体与老年群体[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