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法国奥罗阿大区客人访沪
解放日报· 2025-11-13 09:35
双边合作 - 上海与法国奥罗阿大区计划在经贸、教育、科技创新、人文旅游领域推动合作 [1]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启程赴澳大利亚访问
中国新闻网· 2025-11-11 19:54
外交访问 -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于11月11日从雅加达启程前往澳大利亚进行为期一天的访问 [1] - 此次访问是对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今年5月对印尼进行三天访问的回访 [1] 合作领域 - 访问议程包括就贸易、投资和教育等领域的合作进行讨论 [1] - 普拉博沃将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举行会晤 [1]
第26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开幕 新西兰任主宾国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17:12
年会概况 - 第26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于10月30日在北京开幕,主宾国为新西兰 [1] - 年会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主题为“以教育见世界”,设有全体大会、平行论坛、合作洽谈和教育展览等百余场活动 [4] - 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及教育工作者等5000余人参会 [1] 中方教育发展与合作倡议 - 中国教育部部长指出教育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优质,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纵深推进 [1] - 提出三点倡议:坚持普惠公平以塑造更可持续的世界;坚持创新驱动以塑造更富活力的世界;坚持合作互鉴以塑造更加包容的世界 [1] 新中双边教育关系 - 新西兰部长表示教育始终是新西兰与中国双边关系的基石,两国教育合作依托坚实的伙伴纽带并不断深入 [2] - 新西兰成为2025年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主宾国,体现两国教育领域深厚情谊,此次访华延续了新西兰总理6月访华的积极势头 [2] - 双方将通过学生交流、联合科研及院校协作持续拓展教育纽带,让两国切实受益 [2] 国际参与情况 - 新西兰、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美国等共18个国家和地区官方展团代表集中亮相中国国际教育展展团见面仪式 [4]
2025年中国(广西)—东盟青年手拉手活动在南宁举行
广西日报· 2025-10-22 10:26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2025年中国(广西)—东盟青年手拉手活动,由广西青年联合会和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在广西医科大学举行 [1] - 活动主题为“青春接力 赓续友谊”,参与人员包括中国与东盟的青年代表、高校师生等近500人 [1] 活动内容与成果 - 6名新聘“广西故事青年讲述官”分享了在人工智能、文化交流、卫生健康、教育合作、青年发展等领域的合作故事 [1] - 活动现场展示了文化艺术交流成果,包括越南留学生表演舞蹈《越南印象》、缅甸留学生用弯琴演奏《爱的旋律》以及广西非遗海歌演唱 [1] - 自2022年起,该活动已成功举办4届,累计授予25名青年“广西故事青年讲述官”称号,吸引了超过1500名中国和东盟各国青年参加 [1]
在中国,我看到……——访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杰辛塔·艾伦
新华财经· 2025-09-24 23:25
可再生能源行业 - 中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安装速度达到每秒约100块太阳能电池板 [1] - 中国社会不断着眼于未来,展现出成功且富有创新的特质 [1] 公共交通建设行业 - 中国对公共设施特别是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持续稳定 [1] - 具体项目包括连接成都和德阳的成都市域铁路S11线,为其他地区隧道建设项目提供经验 [1] 教育合作领域 - 中国文化高度重视教育,教育是维多利亚州对华合作的重要领域 [2] - 学习彼此的语言被视为学习对方国家历史、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2]
中国基本实现全球主要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全覆盖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6:23
国际合作规模与机制 - 中国已与18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教育合作交流 [1] - 中国与61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1] - 中国与4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办学 [1] - 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华求学 [1] - 86个国家把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1] 区域合作与品牌项目 - 形成"中国—东盟千校携手计划"和"亚洲校园"等品牌项目 [1] - 面向俄罗斯、澳大利亚、东盟国家、东亚国家的交流活动持续扩大 [1] - "欧洲翻番"等重大倡议的落实取得积极成效 [1] 青少年交流倡议与成果 - "未来5年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倡议已吸引超过36000名青少年来华 [1] - 美国马里兰州青少年访华团通过匹克球运动结交中国朋友并感受中国 [1] - 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均有交流活动 促进中外青少年双向奔赴和共同成长 [2]
坚持整体布局、共建共享、联动对接—— 粤港澳教育合作成色十足
人民日报· 2025-09-08 07:49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概况 - 近期活动密集,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广州)启动,100余名香港青年在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习;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在澳门举办,180余名高校代表参与;世界青年论坛“未来博雅领袖峰会”开幕,400余名中外青年在澳门交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首设港澳区域赛,10所港澳高校的47个项目参赛 [1] - 合作源于2020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旨在将大湾区打造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试验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枢纽,以及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典范 [1] - 5年来,从学术合作到实践育人,资源加速流动,人才活力迸发,教育协同蓝图清晰,区域创新发展动能强劲 [1] 大湾区大学建设与特色 - 教育部于6月19日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该校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位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邻近华为、脉冲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技资源,交通便利,上接广州、下接深圳 [2] - 大学定位为理工科、小而精、新型研究型,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等专业;7月19日完成首届本科招生,面向广东省物理类考生录取80人,一次性满额投档 [3] - 师资力量雄厚,近300名教研人员中70%具备海外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工作经历,包括10位院士、78位国家级领军人才;鼓励本科生参与实验室实习,课程紧跟国家需求、产业前沿 [3] 高校布局与多元化办学模式 - 广东省高位统筹优化高校布局,加速形成具有大湾区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方阵,包括大湾区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聚焦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 [4] - 合作大学如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探索多元协同、可持续办学路径,推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 [4] - 职业本科高校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打破职业教育专科“天花板”,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广东省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每年安排“双一流”建设高校专项补助经费,支持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建设 [4] 粤港澳联合科研平台与协作 - 粤港澳污染物暴露与健康联合实验室由广东工业大学牵头,联合南方医科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共建,汇聚三地一流科研团队,围绕污染物排放及健康问题开展研究;实验室连接6个监测点,包括香港、澳门、珠海、深圳等地 [5][6] - 目前已建成粤方牵头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31家,其中22家依托广东高校建立;香港浸会大学与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启动“1+1+1”联合资助计划,首批立项项目聚焦脑成像数据、数据驱动算法等 [7] - 华南理工大学在香港设立国际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实践“高校研发—湾区制造—港澳融资—国际市场”产学研新模式;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将研究机构延伸至港澳,三地科研优势互补,加速“从0到1到100”突破 [7] 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创新 - 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位于深圳南山区,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共建,聚焦“学、训、创、研”,展示全地形救援机器人、无人机电池诊断系统等学生创新成果 [8] - 深港联合培养“电机工程”高级文凭项目实现学分互认,学生第一年在香港、第二年在深圳学习,毕业后可获两地学历文凭;园区已开展5个深港联合人才培养项目,澳门旅游大学为首个入驻澳門高校 [8] - 学生创业园已孵化24期483个企业,每年新增约40个学生项目;深职大毕业生团队开发多模态情感感知硬件系统,推动人机交互情感智能化 [9][10] 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创新 - 南方科技大学开设人工智能等新专业,课程与国际一流培养体系接轨,培养全球视野AI人才;中山大学与华为合作“智能基座”项目,通过“教室—实验室—企业”三课堂贯通模式引导实践研究 [10] - 暨南大学与香港大学签署法学学科合作协议,建立学生交换机制,培养国际视野法律人才;广东省计划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集群建设,支持新建新型研究型大学,全面推行“教授互聘、课程互修、学分互认、文凭互授” [10] - 教育合作从跨校联合培养到协同科研攻关,再到产教融合创新链路,为三地人才搭建成长舞台,支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11]
“知东汇西:中美青年共话未来”在北京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9:41
活动概述 - "知东汇西:中美青年共话未来"活动于7月8日在北京启动,25位中美青年代表将前往西安、苏州和上海进行参访与对话交流,并参加"中美未来外交官"夏令营 [1][3] - 活动由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美国国际学生会议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共同主办,西安交通大学协办,旨在推动中美人文交流,增进两国青年相互了解 [4] 活动内容 - 启动仪式上中美青年代表共同演唱中文歌曲《北京欢迎你》和英文歌曲《亲爱的卡洛琳》 [3] - 举行两场主题圆桌论坛,分别围绕"教育合作"与"未来经济"展开,现场嘉宾和青年代表就科技创新、AI治理等话题进行交流 [3] 嘉宾观点 -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于运全强调青年应深化对话,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跨越语言与文化差异 [3] - 美国前驻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大使唐伟康分享参与美国国际学生会议的经历,希望青年通过活动成长为未来领导者和倾听者 [3] - "第五届中美学生会议"主席可兰·涅维斯·诺埃尔表示青年能搭建理解的桥梁 [3]
美政府暂停新的学生签证面谈,外交部:敦促美方保障留学生权益
快讯· 2025-05-28 15:28
教育合作与学术交流 - 美政府暂停新的学生签证面谈,可能影响国际教育合作 [1] - 中方认为正常的教育合作和学术交流不应受到干扰 [1] - 外交部敦促美方保障包括中国留学生在内的各国留学生权益 [1]
专访港城大校长梅彦昌:港浙协同创新 共塑科技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23:18
城市转型与科技创新 - 杭州从传统产业(丝绸、西湖、美食)向数字科技转型 印证城市发展需携手共进而非局限竞争 [1] - 香港与浙江在科技创新、教育合作等领域协同空间广阔 港城大定位为全球创新资源的"超级连接器" [1] - 杭州余杭区创新生态由高效政府服务、科技企业活力、创业者热情构成 政府支持年轻人创业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1] 高等教育与跨学科发展 - 港城大校长梅彦昌主张大学发展需长期规划(10-20年) 建立创新学院等四大跨学科平台作为未来基石 [2] - 创新学院核心使命为研究成果转化 强调研究仅占成功一半 另一半在于推动社会进步的实际创新 [2] - 港城大整合材料科学、AI与生命科学资源 成立数码医学研究院应对老龄化及慢性病管理挑战 [2] 区域教育合作与国际资源整合 - 香港与内地学生"双向奔赴"重塑教育生态 港城大东莞校区学生可赴香港及海外交流 浙江高校吸引港生北上 [3] - 香港发挥桥梁作用 与剑桥大学等顶尖学府共建合作网络 计划引入国际资源对接浙江产业 [3] - 港浙合作目标超越技术转移 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落地"全链条创新体系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