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研合作
icon
搜索文档
最新自然指数发布:中国首次占据全球十强科研城市一半以上席位
中国新闻网· 2025-11-16 17:36
根据增刊,中国城市的科研表现有显著提升:广州从2023年的第八位升至第六位,超越旧金山湾区;武 汉继续攀升一位;杭州则从2023年的第十三位跻身前十。从自然指数关键指标之一份额经调整后的数值 来看,北京2023年至2024年间,科研产出增幅逾9%,上海增幅近20%。 该增刊还分析了科研城市在自然指数所追踪的五大学科领域中的表现。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继续主导化 学、物理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这三个领域的榜单。其中,中国城市首次包揽化学领域全球前十,在另 外两个领域则各占六席,北京在这些领域均位居第一。 在生物科学领域,纽约和波士顿位居前两位,北京排名第三。在2022年新纳入自然指数的健康科学领 域,美国城市占据十强中的半数席位,北京位列第六。上海和广州也进入这两个领域的十强榜单,其中 广州增长显著。 此外,"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增刊还聚焦于快速扩张的沿海超大城市所日益面临的地面沉降问题, 尤其是在海平面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并探讨如何通过全球科研合作来应对这些挑战,包括沿海城市的气 候变化问题。 自然指数主编西蒙·贝克说,中国城市继续在自然指数所追踪的大多数学科领域增强了领先地位。今年 的增刊也显示,当科研人员 ...
明星电力:与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
新浪财经· 2025-11-07 17:11
合作公告核心内容 - 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签署为期五年的《合作协议》[1] 合作领域 - 合作范围涵盖科研合作、关键技术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1] - 合作范围同时包括智慧巡检、智能制造装备、创新产业打造[1] 合作目标 - 旨在整合双方资源以提升创新能力[1] - 最终目标是促进共同发展[1]
坚持整体布局、共建共享、联动对接—— 粤港澳教育合作成色十足
人民日报· 2025-09-08 07:49
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概况 - 近期活动密集,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香港青年实习计划(广州)启动,100余名香港青年在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实习;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在澳门举办,180余名高校代表参与;世界青年论坛“未来博雅领袖峰会”开幕,400余名中外青年在澳门交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首设港澳区域赛,10所港澳高校的47个项目参赛 [1] - 合作源于2020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旨在将大湾区打造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试验区、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枢纽,以及内地与港澳教育全面合作典范 [1] - 5年来,从学术合作到实践育人,资源加速流动,人才活力迸发,教育协同蓝图清晰,区域创新发展动能强劲 [1] 大湾区大学建设与特色 - 教育部于6月19日同意设立大湾区大学,该校为新型研究型大学,位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邻近华为、脉冲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科技资源,交通便利,上接广州、下接深圳 [2] - 大学定位为理工科、小而精、新型研究型,首批设置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业工程等专业;7月19日完成首届本科招生,面向广东省物理类考生录取80人,一次性满额投档 [3] - 师资力量雄厚,近300名教研人员中70%具备海外顶尖高校及科研机构工作经历,包括10位院士、78位国家级领军人才;鼓励本科生参与实验室实习,课程紧跟国家需求、产业前沿 [3] 高校布局与多元化办学模式 - 广东省高位统筹优化高校布局,加速形成具有大湾区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方阵,包括大湾区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聚焦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 [4] - 合作大学如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探索多元协同、可持续办学路径,推动教育高水平对外开放 [4] - 职业本科高校如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打破职业教育专科“天花板”,培养高端技能人才;广东省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每年安排“双一流”建设高校专项补助经费,支持人才引进、科研平台建设 [4] 粤港澳联合科研平台与协作 - 粤港澳污染物暴露与健康联合实验室由广东工业大学牵头,联合南方医科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共建,汇聚三地一流科研团队,围绕污染物排放及健康问题开展研究;实验室连接6个监测点,包括香港、澳门、珠海、深圳等地 [5][6] - 目前已建成粤方牵头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31家,其中22家依托广东高校建立;香港浸会大学与北师香港浸会大学启动“1+1+1”联合资助计划,首批立项项目聚焦脑成像数据、数据驱动算法等 [7] - 华南理工大学在香港设立国际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实践“高校研发—湾区制造—港澳融资—国际市场”产学研新模式;中山大学、深圳大学等将研究机构延伸至港澳,三地科研优势互补,加速“从0到1到100”突破 [7] 职业教育与产教融合创新 - 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位于深圳南山区,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香港职业训练局合作共建,聚焦“学、训、创、研”,展示全地形救援机器人、无人机电池诊断系统等学生创新成果 [8] - 深港联合培养“电机工程”高级文凭项目实现学分互认,学生第一年在香港、第二年在深圳学习,毕业后可获两地学历文凭;园区已开展5个深港联合人才培养项目,澳门旅游大学为首个入驻澳門高校 [8] - 学生创业园已孵化24期483个企业,每年新增约40个学生项目;深职大毕业生团队开发多模态情感感知硬件系统,推动人机交互情感智能化 [9][10] 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创新 - 南方科技大学开设人工智能等新专业,课程与国际一流培养体系接轨,培养全球视野AI人才;中山大学与华为合作“智能基座”项目,通过“教室—实验室—企业”三课堂贯通模式引导实践研究 [10] - 暨南大学与香港大学签署法学学科合作协议,建立学生交换机制,培养国际视野法律人才;广东省计划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集群建设,支持新建新型研究型大学,全面推行“教授互聘、课程互修、学分互认、文凭互授” [10] - 教育合作从跨校联合培养到协同科研攻关,再到产教融合创新链路,为三地人才搭建成长舞台,支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11]
欧盟委员会:提议部分暂停以色列参与“欧洲地平线”研究计划.
快讯· 2025-07-29 01:10
欧盟委员会提议部分暂停以色列参与"欧洲地平线"研究计划 - 欧盟委员会提议部分暂停以色列参与"欧洲地平线"研究计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