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消费陷阱

搜索文档
设备、套餐涉及虚假宣传 便携式上网产品套路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9 10:45
"部分商家在销售随身无线上网产品中存在的虚假宣传、诱导预存、网速不实、退款不畅等行为,已违 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经营者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规定。"中国政 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范世乾说。 时下,能够随时随地上网,成为许多人移动办公或差旅出行的必备条件。由此,体积小、免布线、即买 即用的便携式上网设备"随身WiFi"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然而,部分产品出现虚假宣传、强制预 存、流量虚标等问题。 "买前客服承诺随用随充,到手后却发现要预存至少50元才能激活设备。"今年2月,河北邢台市读者段 女士在某平台直播间购入了一款便携式无线上网设备,被要求预存费用。段女士激活了设备,并购买了 9.8元的小额流量套餐,可体验下来网速较慢。联系客服,对方称"这是普通套餐"并给出条件:确认收 货并给出五星好评免费升级,否则需补200元差价。段女士表示要退货,客服又改口称"再加50元也可以 升级成特快套餐"。 此类遭遇并非个例。周女士在人民网"人民投诉"留言称,她接连遇到了强制预存、套餐陷阱和诱导消 费。周女士被宣传页面"19.9元300G"的优惠吸引,入手后才发现需要一次性交2年费用才可激活。" ...
设备、套餐涉及虚假宣传、消费陷阱——便携式上网产品套路多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19 08:24
时下,能够随时随地上网,成为许多人移动办公或差旅出行的必备条件。由此,体积小、免布线、即买 即用的便携式上网设备"随身WiFi"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然而,部分产品出现虚假宣传、强制预 存、流量虚标等问题。 还有消费者反映流量虚标。山西晋中市读者萧女士表示,自己谨慎选择了某"大牌"产品,"购买的'19.9 元100G'套餐,仅用5天就显示已用尽。"萧女士称,她平时仅日常办公和浏览网页。向客服要求查看后 台流量明细时,客服称"无法提供、没有记录"。 "部分商家在销售随身无线上网产品中存在的虚假宣传、诱导预存、网速不实、退款不畅等行为,已违 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经营者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规定。"中国政 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副教授范世乾说。 社交媒体上,类似"避雷帖"不少。面对花样繁多的套路和无法核实的流量记录,多数消费者想退货退 款,但发现售后很难。 范世乾认为,对于这类新型数字消费陷阱,首先应强化平台监管责任,建立明确的资质审核和纠纷处理 机制。他建议,电商平台应要求此类商家提交预付资金存管证明,定期公示资金流水,对商家纠纷率 高、换壳频繁等行为设置警示提示,倒逼其合规运营。还应 ...
便携式上网产品套路多
人民日报· 2025-09-15 07:37
行业运营模式 - 便携式无线上网设备销售采用硬件与流量服务分离模式 硬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流量服务绑定独立运营商或公众号平台[2] - 虚拟运营商从三大电信运营商批发流量 再转售给设备商或代理商 通过电商渠道向消费者销售[3] - 行业形成平台销售设备 流量服务通过公众号运营的分工体系 该链条缺乏有效监管制衡[3] 消费者投诉问题 - 存在强制预存费用现象 部分消费者被要求预存至少50元才能激活设备[1] - 出现虚假宣传行为 宣传页面标注"19.9元300G"优惠 实际需一次性缴纳两年费用才可激活[1] - 普遍存在流量虚标问题 消费者购买"19.9元100G"套餐 仅使用5天就显示流量用尽 但客服无法提供后台流量明细[2] - 网速与宣传严重不符 承诺"相当于100兆宽带网速" 实际使用中出现网速突然下降情况[1] - 退款机制存在严重障碍 消费者遭遇"财务升级""需要汇报总部"等理由推诿 小额退款需耗时两个月才能解决[3] 售后服务体系 - 设备退货可通过电商平台介入处理 但通过软件充值的金额难以追回[2] - 客服存在诱导消费行为 要求消费者确认收货并给出五星好评才免费升级套餐 否则需补200元差价[1] - 纠纷处理责任划分不清 电商平台表示不归其管理 公众号客服则以"流量已激活"为由拒绝退款[2] 监管建议 - 应建立预付资金存管制度 要求商家提交预付资金存管证明并定期公示资金流水[4] - 需建立统一预付资金托管机制 确保消费者充值资金独立存放 防止商家卷款跑路[4] - 电商平台应设置商家警示系统 对纠纷率高和换壳频繁的商家进行风险提示[4]
便携式上网产品套路多(百姓关注)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行业问题 - 便携式无线上网设备存在虚假宣传、强制预存费用、流量虚标及诱导消费等问题 [1][2][3] - 消费者遭遇网速不实 普通套餐网速较慢 需加价升级至特快套餐 [1] - 套餐宣传存在误导 如19.9元300G实际需一次性缴纳2年费用才可激活 [1] - 流量消耗异常 19.9元100G套餐仅使用5天即耗尽 后台无流量明细记录 [2] 销售与售后机制 - 销售采取硬件与流量分离模式 硬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 流量绑定其他运营商或公众号 [2] - 退款流程受阻 消费者需多次催促并借助监管部门介入才可部分退款 耗时长达两个月 [3] - 充值资金难以追回 设备可退但通过软件充值的金额常卡在公众号后台无法退还 [2] 行业运作模式 - 技术原理与手机热点类似 虚拟运营商从三大运营商批发流量再转售给设备商或代理商 [3] - 形成平台卖设备、流量另走公众号的分工链条 缺乏监管制衡 [3] - 商家利用低额巨量营销策略 隐藏限速、限量及断网等门槛 [3] 监管与合规建议 - 行业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存在虚假宣传及诱导预存等问题 [3] - 需强化平台监管责任 建立资质审核和纠纷处理机制 [4] - 建议推行预付资金存管证明及定期公示资金流水 设置商家纠纷率警示提示 [4] - 推动建立统一预付资金托管机制 确保充值资金独立存放避免卷款跑路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