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学之美
icon
搜索文档
中科院院士呼吁:减少对顶级期刊的盲目崇拜
第一财经· 2025-11-04 17:10
中国数学学科发展现状 - 中国数学学科已取得显著进步但总体仍处于跟随者地位 主要在他人开创的领域深耕而非创造大量原创性成果 [3] 数学之美的内涵与感知 - 数学之美体现在外在形态的视觉和谐与抽象思维逻辑证明的力量中 例如分形几何图形的和谐及素数无穷等经典证明带来的震撼 [5] - 许多人感受不到数学之美往往因学习过程被功利导向所束缚 以完成作业应付考试为目标难以体会抽象思维的惊奇与愉悦 [3][4] - 恰当引导与减少功利性压力能让学生被数学结构之美证明之美吸引 从而可能长期投身数学事业 [5] 推动数学发展的建议 - 建议鼓励学术独立与单纯求知动机 减少对顶级期刊与外部指标的盲目崇拜 回归以做出伟大工作为目标的评价取向 [5] - 学术环境需要容许失败与长期探索 学者个人应保持单纯与热爱 把做学问本身作为快乐而非追逐荣誉 [5][6] - 青年学者应关注工作的历史价值而非短期荣誉 学术道路越单纯能走得越好越远 成果奖项应是副产品 [6]
席南华院士:减少对顶级期刊的盲目崇拜
第一财经· 2025-11-04 14:35
中国数学学科发展现状 - 中国数学学科已取得显著进步但总体仍处于跟随者地位多在他人开创的领域深耕而非创造大量原创性的自家花园 [1] - 实现从跟随者向原创前沿的转变需要制度层面的调整和学术心态与文化氛围的改变 [1] 数学之美的内涵与影响 - 数学之美体现在外在形态的视觉和谐以及抽象思维与逻辑证明的力量中分为形美与思维美两类 [1][2] - 数学之美能像初恋般打动人心例如欧几里得几何对罗素的童年影响 [1] - 思维美体现为出人意料的几何巧合简洁有力的证明带来的逻辑震撼如素数无穷和根号2是无理数的经典证明 [2] - 黎曼关于素数分布的工作引发出一整套深刻的数学体系体现了数学对象内涵的丰富性与思维的深度 [2] 数学教育与人才培养 - 许多人感受不到数学的美往往因学习过程中被功利导向所束缚以完成作业应付考试为目标 [1] - 恰当地引导与少一些功利性压力能让学生更容易被数学的结构之美与证明之美所吸引 [3] - 教师的作用与心态的调整对于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至关重要 [3] 学术评价体系与科研生态 - 建议鼓励学术独立与单纯的求知动机减少对顶级期刊与外部指标的盲目崇拜回归以做出伟大工作为目标的评价取向 [3] - 顶刊崇拜把评价权交给他人不利于原创性工作开展真正的原创常伴随不被理解或难以通过评审的问题 [3] - 学术界应有更宽容的生态与更强的自我判断能力容许失败与长期探索 [4] - 学术环境需要长期主义与独立精神学者个人应保持单纯与热爱把做学问本身作为快乐而非追逐荣誉 [4] 学术成就与价值导向 - 提醒青年学者关注工作的历史价值而非短期荣誉以历史上许多未获大奖但贡献卓著的数学家为例 [4] - 菲尔兹奖是上世纪30年代后设立以前数学家做数学的目的并非为了获奖关键看工作能否在历史上存留 [4] - 学术道路越单纯能走得越好越远把快乐变成指标负重太多消耗精力难以达到很高境界或取得很大成就 [4]
旁听宝马对明略科技CEO吴明辉的采访:毕达哥拉斯、哥德尔、达尔文
搜狐财经· 2025-08-05 13:32
数学思维与决策逻辑 - 明略科技创始人吴明辉的决策逻辑源于数学思维,强调对世界结构的信任、抽象系统的依赖和简洁之美的偏爱[3] - 其核心思想源自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将数学方法应用于创业实践,如奥数教学、高考志愿填报系统开发等[4] - 提出AI大模型的简化公式Y=F(X),认为数学能剥离表象、揭示底层变量[4] 系统不完备性与管理哲学 - 引入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认识到封闭系统的局限性,强调系统间逻辑兼容的重要性[6] - 管理思路从"要求他人进入自身系统"转变为"主动扩大系统边界",重视异质性团队合作[6] - 认为组织多样性是结构稳定性的来源,接受非理性行为背后的深层动因[6] 演化论与战略适应性 - 将达尔文演化论应用于企业经营,强调系统与环境的动态适配能力[9] - 疫情期间通过主动融资、注资上千万美金推动公司从AI应用转向自研模型体系[9] - 认为"适者生存"是系统与环境的共振,明略科技因此成为少数同时拥有底层模型与落地产品的AI Agent公司[10] 方法论与实践应用 - 坚持用函数Y=F(X)简化复杂问题,F代表方法论,X代表认知体系,Y代表判断[12][13] - 以数学思维构建严丝合缝的逻辑链,如PPT设计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需形成完整推导[13] - 将数学抽象能力应用于AI模型解释,用初中数学公式向非技术客户说明大模型原理[13] 创始人特质与企业文化 - 创始人兼具CEO与CTO双重身份,坚持探究问题本质的结构理性主义[14] - 融合数学信仰与演化思维:相信万物皆数但接受不完备,追求共识但更重视演化[15] - 将生活与工作视为可拆解的变量与函数,形成独特的创始人气质[16] 系统化决策与行业启示 - 决策方式强调系统视角下的最优解寻找,保持灵活应对能力[18] - 与宝马五系"5系思考法"理念契合,均注重思考过程而非单一结论[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