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

搜索文档
善用民俗激活特色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4
加强民俗文创转化。民俗引流既属于注意力经济范畴,也属于文化经济范畴。将用户注意力高效转化为 商业价值,推动流量经济规模化发展。但是,有独特民俗而无民俗产品的情况并不鲜见。这取决于文化 传统、经济发展程度等多种因素。要强化创造力,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 拥有现代演绎的全新视角,开发特色衍生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努力实现创意、产品与市场相 衔接,丰富旅游业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 形成辐射效应。民俗引流效应和文创转化,往往会在区域内形成增值效应,将区域内经济能量向外扩 展,通过吸引外部资源形成区域经济能级提升。如民俗赋能体育赛事、民俗赋能农特产品品牌塑造和销 售等。通过网红效应,吸引全球爱好者,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特色农业等产业。 我国地域辽阔,民俗丰富而独特,民俗赋能前景广阔。今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 动方案》,提出要引导地方有序开展传统民俗类消费活动。在青海玉树,一批年轻有为的创业者近年来 深度挖掘玉树江源文化、唐蕃古道等民俗,创新性地开发了织锦服饰、羊皮石头毽子、牛毛门帘等特色 文创产品,成为致富带头人。因此,要守正创新,善用民俗赋能特色消费。尤其是一些 ...
从“苏超”品读人文经济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8
"苏超"第四轮比赛热度不减,球迷人数再创新高。除宿迁和盐城的比赛因撞期中考延期之外,其余五场 比赛观赛球迷全部超过2万人,徐州主场更是达到30823人。截至6月15日,"苏超"本轮比赛球迷上座人 数已经超越中超以及日本顶级J1联赛2024至2025赛季的平均球迷上座人数。 球场上,镇江卖起"输球醋饮"、扬州秀上非遗漆器、宿迁拿出霸王鞭鼓助威;互联网上,各地纷纷亮家 底、上才艺,排面拉满。一场球赛激活城市文化底蕴、特产风物,成功擦亮江苏文旅名片。正如网友所 调侃:江苏这哪里是"散装",又何止是"整装",分明就是高水平的"精装"。 "梗王"江苏的热梗从何而来?为什么江苏造梗能成功激起大众共鸣?这其中蕴藏着人文经济学的发展密 码。 "文"是核心。江苏既是文化昌盛之地,还是中国现代工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深厚文化底蕴为"苏 超""玩梗"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从人文经济学的角度看,江苏的区域文化与时俱进,重视文化发展 的连续性,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外来文化和区域文化贯通起来,做到了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实现 了文化经济全面发展。 人文与经济融合互动,让"苏超"实现了球场内外双赢。据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的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