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注意力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扎克伯格,认输了
财联社· 2025-08-03 10:08
Meta战略转型分析 - Meta已放弃在ChatGPT核心生产力领域竞争 转而聚焦注意力经济领域 [4] - 公司过去一年推广Meta AI助手未能显著撼动ChatGPT的领先地位 ChatGPT凭借生产力工具属性和先发优势占据市场 [4] - 扎克伯格认为未来人类将减少生产力软件使用时间 增加创造和连接时间 个人超级智能将成为最有用工具 [4] Meta核心竞争优势 - 公司作为社交媒体起家 在注意力经济领域具有独特优势 擅长通过算法推荐和精准广告变现用户注意力 [5] - Meta平台(Facebook Instagram WhatsApp)始终以吸引用户注意力为核心目标 [5] - 首席产品官明确将专注娱乐 社交连接和用户生活方式等差异化领域 而非生产力工具 [5]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将利用AI技术增强内容推荐 广告精准度和用户互动能力 [5] - 可能通过AI生成更具吸引力的Reels短视频内容 [5] - 计划鼓励用户与AI角色深度互动以延长平台停留时间 [5] 行业背景 - "个人超级智能"概念由Character AI联合创始人提出 该创始人曾考虑加入Meta [6] - Meta战略与OpenAI Anthropic谷歌等专注生产力工具的公司形成差异化 [5]
信任正在吞噬流量经济?
36氪· 2025-07-26 09:28
媒体价值重估 - 媒体价值被严重低估 其核心功能从"传递信息"升级为"连接价值"的基础设施 连接专业人群与大众、知识与商业机会、信任与行动 [3] - 内容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但注意力稀缺性上升 媒体价值转向"注意力经济" 关键在于能否让受众"停下来、听进去、信你说的" [4] - 高质量媒体内容具备"数据资产"和"声誉生成器"属性 如播客能塑造领域认知并影响消费决策 [3] 创业合伙人框架革新 - 技术门槛降低背景下 创业需两类合伙人:技术合伙人(产品实现)与观众合伙人(用户获取) 后者能解决"市场冷启动"难题 [8][10] - 观众合伙人通过媒体内容积累信任资产 为初创企业提供首批用户、品牌认知及投资人资源 Turpentine案例显示其播客直接为被投项目导流 [11][12] - 技术可外包但信任难复制 拥有观众合伙人的项目可实现"产品未上线即有市场"的竞争优势 [13] 信任机制迁移 - 传统机构信任崩塌源于责任模糊与动机异化 机构从"解决问题"转向"维持自身生存" 导致公信力流失 [17][19] - 个人创作者因"责任可追溯性"获得信任优势 如播客主理人错误会被直接归责 形成强信任纽带 [22][23] - 新媒体信任建立在透明度与直接互动上 用户更倾向信任"有立场的人"而非"中立机构" [7][21] 科技重塑文化现实 - 科技重新定义"现实" 社交平台构建差异化认知场景 催生"现实企业家"群体 通过内容+社区+技术输出新世界观 [26][28] - 现实企业家案例:Packy McCormick通过Substack塑造科技未来主义叙事 Naval Ravikant重构财富认知 Samaipha推广去中心化身份理念 [29] - 科技工具(AI/社交平台)、内容载体(播客/推文)、社区运营(Discord/线下活动)构成现实企业家三大核心工具 [30] 新型商业生态闭环 - Turpentine模式形成"媒体-数据-投资"闭环:播客建立专业信任 社区数据沉淀用户行为信号 早期投资瞄准预验证项目 [33][35] - 信任飞轮效应:媒体内容为投资标的导流 被投企业案例反哺内容生产 降低获客成本并缩短退出路径 [36] - 该模式预示"信任驱动"的商业时代来临 可能成为媒体型投资机构的标准化范式 [37]
为什么消费级AI还没爆发?
虎嗅· 2025-07-11 09:21
消费级AI发展趋势 - AI正在重写所有消费产品的底层逻辑,从注意力经济转向关系经济,从功能导向转向情感连接 [2][5] - ChatGPT日活用户数以亿计,是消费产品发布史上最快的案例,但产品推出过程实际是一场"苦战" [7][10][12] - AI记忆功能是情感操作系统的基础,能够跨时间积累信息并推导结论 [15][16] - 语音交互比文字输入更能释放思维潜能,让想法自然展开 [23][24] - AI产品不能是"旧产品+AI",必须从基本原理出发重新思考用户体验 [17][95] 消费品牌建设 - 最成功的消费品牌共同点是从根本上重新思考用户需求,而非简单叠加功能 [5] - 最好的营销就是产品本身,消费者能看透质量差的产品 [36] - 品牌建设需要思考核心价值,并在每个接触点表达这些价值 [31][32] - Dollar Shave Club通过病毒视频切入市场,开创了男性个人护理新对话 [40][48] 消费品行业转型 - 消费品行业持续转型,五年前大型消费品公司仅4%销售来自自然传播,现在达48% [56][57] - 技术变革催生全新创业模式,不再需要巨额订单进驻零售店 [52][53] - Instacart等平台以更低成本替代传统超市陈列位置获取方式 [55] AI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 健康趋势从被动"健康"转向主动"养生",传统医疗体系让消费者失望 [81][82] - AI有望实现"口袋里的医生",基于个人健康画像提供精准建议 [86][92] - 生成式AI集成将带来健康管理领域的进化机会 [84] 搜索与广告行业变革 - 消费者搜索习惯从关键词转向对话式,现有网站内搜索功能面临挑战 [64] - 付费广告和SEO模式将在新界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65][66] - ChatGPT可能改变广告投放方式,需考虑赞助内容标注问题 [67] 创业与投资机会 - 在"混乱的创意阶段"做第一个比做第N个价值巨大,能创造惊喜和魔力时刻 [38] - 创业者应顺应技术发展潮流,同时思考完全不同的用户体验 [103] - 情感AI方向蕴含巨大机遇,特别是能建立关系的领域 [97][98]
魏江雷:体育IP的价值取决于“注意力经济”丨十五运大家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0 21:18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 - 十五运会将推动大湾区体育产业变革,探索文体旅融合与全民运动协同发展模式 [1] - 大湾区体育设施已较完善,办赛核心应聚焦提升居民参与感与幸福感,借鉴"苏超"模式带动8700万民众参与 [2] - 赛事将衍生旅游、住宿、消费等行为,开发吉祥物及多元产品,提振区域经济 [2] 群众赛事与竞技体育联动 - 设计轻量化群众项目如3人篮球、5人足球降低参与门槛,推动乒乓球、羽毛球等低场地需求项目 [3] - 新兴运动如轮滑、滑板、攀岩等需重点推广,通过媒体曝光吸引大众参与 [3] - 竞技体育成绩取决于群众赛事参与度,广泛基础是选拔优秀运动员的关键 [4] 赛后场馆可持续运营 - 足球、篮球等"三大球"及冲浪、攀岩等特色项目蕴含长期发展机遇 [5] - 赛后场馆可转为培训场地,降低机构运营成本(仅需支付水电维护费),服务青少年体育教育 [5] - 大型场馆交通便利性提升,结合政府补贴优化商业可行性 [5] 体育IP商业化路径 - 商超场景赛事(如3×3篮球)可拉动客流并吸引赞助,形成"赛事引流+商业反哺"模式 [6] - 青少年赛事(如U6篮球)具备观赏性与家庭消费带动效应("一带五"观赛场景) [6] - 大湾区经济优势可赋能体育IP,推动运动装备、鞋服等衍生品销售 [7] 多城市资源整合与科技赋能 - 18城联合承办优化资源配置,高铁网络(半小时至1小时通勤)支撑赛事分散布局 [8] - AI技术(赛事报道、机器人服务)将提升观赛体验,展示大湾区科技实力 [10] - 赛事积累大型活动运营经验,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 [8] 城市形象与文化联结 - 赛事促进跨地域文化交流,强化大湾区整体品牌(历史人文、美食等特色) [8] - 观赛人流提升城市认知度,带动后续旅游探索意愿 [9] - 体育记忆(如"粤超"联赛)形成城市文化印记,增强区域认同感 [11]
LV「路易号」爆火出圈,品牌如何打造城市中的“巨型名片”?
36氪· 2025-07-07 19:37
核心观点 - LV「路易号」巨型轮船围挡营销通过极致视觉形式、品牌叙事契合、城市语境融合和资源投入保障,成为社交媒体热点并强化品牌稀缺性与情感联结 [1][4][6][10][11] - 围挡营销本质是企业向内容化转型,通过注意力经济争夺、差异化竞争和空间价值重构,将临时空间转化为品牌长期价值投资载体 [14][15] - 奢侈品牌与快消品牌在围挡策略上存在分野:前者注重长期心智资产投资,后者追求短期流量变现 [16] 视觉形式极致突破 - LV采用1600平方米(约两个篮球场大小)立体巨型轮船造型,打破传统平面围挡形式,通过金属材质反光效果形成强烈视觉反差 [4] - 设计细节结合Monogram图案与光影效果,激发路人拍照打卡欲望并推动社交媒体自发传播 [4][5] 品牌叙事极致契合 - 「路易号」将LV 1854年创立的航海旅行基因具象化,契合夏季出行心理预期,实现抽象理念到实体场景的转化 [6] - 案例体现奢侈品牌对稀缺性、情感联结和符号价值的持续探索,符合"媒介内容化"趋势 [6][7][9] 城市语境极致融合 - 轮船装置与上海港口城市意象形成天然呼应,避免符号堆砌突兀感,强化品牌与在地文化衔接 [10] - 奢侈品营销需在当地找到符号情感共识,才能形成有效情感联结 [10] 资源投入极致保障 - LV凭借高溢价商业模式持续投入高预算创新项目,强化稀缺性和文化价值而非追求短期ROI [11] - 资源投入是维持奢侈品行业差异化和辨识度的重要手段 [11] 行业营销趋势 - 爱马仕米兰店用经典橙色+双关语标语围挡传递品牌属性,巴黎世家上海店通过极简logo+模特画报打造街头秀场 [12] - 茶饮/零售行业围挡更注重即时视觉冲击与社交媒体友好度,如霸王茶姬北京店通过诗句互动活动实现开业前预热 [25][27] 围挡类型划分 - 地标型:如LV巨轮/UCCA艺术装置,通过视觉奇观性引发自发传播 [17][19] - 在地型:如Apple静安店白玉兰设计/Shake Shack熊猫元素,实现品牌价值与本土情感融合 [20][22] - 互动型:如Aesop"Be Nosy"嗅觉装置,通过参与机制将观看转化为体验 [23][28]
善用民俗激活特色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7-06 06:14
文旅融合与民俗赋能 -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通过土族传统婚礼秀吸引游客参与体验,带动特色美食和文创产品销售[1] - 民俗活化与时代发展结合可弘扬传统文化并打造消费新场景,形成"民俗引流+非遗增值"模式[1] - 互联网直播和网红打卡短视频推动流量经济发展,需开发独特民俗资源实现注意力经济转化[1] 民俗文创与产业链延伸 - 当前存在民俗资源丰富但产品开发不足的问题,需加强创意转化开发特色衍生品[2] - 文创产品开发需衔接创意、产品与市场,延长产业链并提升价值链[2] - 青海玉树创业者开发织锦服饰、羊皮石头毽子等特色文创产品,成为致富案例[3] 区域经济辐射效应 - 民俗引流可形成区域增值效应,带动餐饮住宿、旅游购物、特色农业等关联产业[2] - 通过民俗赋能体育赛事、农特产品品牌塑造等方式吸引外部资源提升区域经济能级[2] - 经济落后地区可通过文化遗产开发激活经济活力,如青海玉树案例[3] 政策支持与发展前景 - 2023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支持传统民俗类消费活动[3] - 我国民俗资源丰富独特,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民俗赋能消费具有广阔前景[3]
流量是有时间性的
虎嗅APP· 2025-07-03 17:37
平台流量机制 - 平台本质是注意力再分配系统 其目标是在有限时间内让观众看到最能吸引停留的内容 通过实时判断内容的停留时长 分享率 评论率和重复打开率来决定分发权重[9][10] - 流量具有时间性 平台只关注内容当下能否制造新鲜独特的触达 而非创作者历史表现[6][7][12] - 平台算法不参考创作者过往成功案例 仅评估当前内容能否带来注意力增量[13][14] 流量本质认知 - 流量属于瞬时交易而非资产 每次内容传播都是独立注意力购买 历史爆款数据不会累积为持续优势[15][16] - 观众注意力结构和审美阈值持续进化 旧内容难以打动新观众 复用爆款模板会导致效果衰减[18][19] - 爆款产生核心在于时机匹配 需解决平台当前的内容缺口而非依赖运气或历史权重[22][23][24] 内容创作策略 - 行业竞争加剧促使平台更需要新型内容 包括更新的触达方式和注意力模型[21] - 成功案例显示当前趋势:低饱和度Vlog满足视觉疲劳需求 情绪类播客解决信息过载痛点 短时长沉浸视频适配碎片化注意力[30] - 创作者核心竞争力在于持续产出符合当下注意力需求的内容 而非复制过往成功模式[25][26][28][29]
流量是有时间性的
虎嗅· 2025-07-02 13:36
内容行业流量本质 - 流量具有时间性 吸引的是当下注意力而非原有观众[4][5] - 平台分发机制基于实时内容表现而非创作者历史数据[6][12] - 爆款难以复制因观众注意力结构和审美阈值持续进化[17][18] 平台运营逻辑 - 核心功能为注意力再分配 以用户停留时长和互动为评判标准[8][9][10] - 内容权重取决于即时捕获注意力的能力 与创作者过往成绩无关[13][14] - 推荐算法追求增量价值 历史爆款内容不再具备分发优势[16][17] 创作者生存策略 - 需持续产出符合平台当前需求的内容形态[19][20] - 成功案例显示低饱和度Vlog 情绪类播客 沉浸式视频正占据流量高地[24] - 关键在于制造注意力增量而非重复过往形式[38][40] 行业发展趋势 - 观众偏好转向克制审美 情绪出口 深度内容等新方向[24] - 创作者核心竞争力在于独特视角与实时内容创新能力[37][41] - 平台与用户需求动态变化要求内容持续迭代[36][40]
被“好物”背刺多了,年轻人开始做起“歹物分享”
虎嗅· 2025-06-27 13:51
社交媒体演变 - 社交媒体从意见交换场域演变为"互相种草"的大型饭局,核心驱动力包括挖宝窃喜、分享热情和劝诱兴奋 [1] - 现代消费者因信息过载丧失自主判断力,连购买洗碗海绵等日常用品也依赖KOL推荐 [1] 注意力经济与种草产业链 - 信息过剩环境下,具备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的个体/平台掌握流量入口密钥 [2] - 种草内容已成为标准化产品,形成完整供应链:平台推动、品牌投放、博主依赖、商家盈利 [3] - 过度商业化导致种草内容同质化严重,用户信任度下降,催生"歹物分享"新趋势 [4] 歹物分享现象分析 - "歹物"指设计存在缺陷但仍具实用价值的产品,按歹毒程度分为三类:完全无用型、警示型、瑕不掩瑜型 [5] - 典型歹物案例包括需人工冲洗的洗碗机、清理耗时3倍的扫地机器人、违反物理原理的美容仪器等 [5] - 小红书用户@这辈子再也不上班 因高命中率成为顶流,案例包括导致牙龈酸痛但不可替代的美白牙膏 [5] 产品设计痛点 - 迎合潮流审美的产品易成歹物,如"高颅顶神器"虽解决容貌焦虑但破坏头身比例 [7][8] - 歹物核心问题在于过度突出单一卖点(颜值/价格/潮流)而忽视整体实用性 [6][9] 用户行为与市场反应 - 用户对标准化种草模板产生审美疲劳,转向更具真实性的歹物分享 [11][13] - 品牌方主动利用反向营销,部分产品登歹物榜后销量反增,形成话题效应 [14] - 内容生态复杂化导致好/歹界限模糊,用户难辨真踩雷与营销套路 [15] 行业深层变革 - 歹物分享冲击传统带货叙事,揭露"理想生活"包装下的消费幻灭 [16] - 反映消费社会本质:商品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性,歹物暴露美好想象背后的荒诞 [17] - 短期现象价值在于提供真实参照系,但长期需避免陷入反套路焦虑 [18]
全网骂他用AI作弊,a16z却投了1500万:21岁辍学生,创业两个月拿下1.2亿美元估值
36氪· 2025-06-27 09:53
公司背景 - 创始人Roy Lee为21岁被哥伦比亚大学开除的年轻人,因开发AI作弊工具Interview Coder而爆红 [2] - 公司Cluely成立于2025年4月,总部位于旧金山,主打"不可检测"的AI工具 [4][5] - 公司已完成两轮融资:530万美元种子轮和1500万美元A轮(由a16z领投),估值达1.2亿美元 [3][4] 产品与技术 - 核心产品Interview Coder能实时监听技术面试题目,通过AI生成答案并反馈至用户耳机,规避Zoom/Google Meet等平台的屏幕监控 [4] - 产品支持截图/拍照识别题目,通过ChatGPT类模型生成答案,界面仅用户可见 [4] - 产品定位从"技术面试作弊"扩展至"Cheat on everything",覆盖考试、销售演示、社交约会等场景 [5] 营销策略 - 采用争议性营销手段,如发布《AI教我如何约会》视频展示产品功能,在TikTok/X平台获得超高点击 [6][8] - 公司60名实习生中多数负责内容制作,计划再招募50名"增长实习生"要求每日发布4条TikTok视频 [8] - 创始人提出"脑瘫式营销"概念,认为传统广告已失效,押注"注意力经济" [9] - 营销目标为全平台累计曝光超10亿次,A轮融资后重心全部转向内容营销 [8][9] 商业模式 - 采用订阅制付费模式,已实现盈利 [8] - a16z认可其"系统性营销打法"带来实质性付费用户和订阅收入 [11] 资本市场反馈 - a16z投资逻辑为"不排斥争议、只要能火",近年连续投资争议性项目 [11] - a16z合伙人评价创始人具备"罕见远见和无畏精神" [11] - 公司被视为"将流量变收入、争议变产品"的典型案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