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活化

搜索文档
古建新声
经济日报· 2025-07-12 09:32
原标题:古建新声 暮色初染,飞檐环抱,北京通州燃灯塔下,一声运河船工号子"喂,嘿,喂!"率先震撼全场。琵琶弦 急,金戈迸发,《十面埋伏》在斗拱间回旋。紧接着,塔布拉鼓点如骤雨般倾泻,与琵琶弦音碰撞,交 织共鸣。马头琴声悠远,伴以深邃低沉的呼麦,钢琴版《彩云追月》恰似星河垂落塔檐……此刻,千年 古塔在乐声交响中被重新唤醒。这场以"融"为名的音乐盛宴,就此拉开了2025年京津冀古建音乐季的序 幕。 在古建音乐季主理人姚瑛看来,古建是承载历史文脉与天地哲思的独特音场。乐声响起,在光影、微风 与自然天籁的环绕中,古建化作与之共振的容器,引领观众步入一场时空漫游。音乐旋律所承载的情感 力量,总能超越语言直抵人心。 古建音乐季秉持"艺术+古建"理念,自2021年于北京创办,4年间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上演数百场演出。如今,古建音乐季的演出形态日益丰盈,古典、现代、民族、世界音乐乃至非遗 跨界实验异彩纷呈,专业讲座、创意市集等配套活动愈加丰富。 "今年,我们精选京津冀三地四城10处文保单位,以音乐串联文物资源,引导更多人了解古建、爱上古 建、保护古建。"北京市文物局研究室主任昌硕说。 每处古建都是独一无二 ...
当“文脉”传承遇上数智时代:建立大文化观成为共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0:14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阆中古城通过门神画等文化印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结合,传承古城"文脉" [1] -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激活文旅消费动能,使古城古迹成为当地流量"密码" [1] - 文化遗产传承需置于更广博的文化背景中观察,文化现象的形成受大文化影响 [1][2] 古城保护策略 - 阆中古城通过法治保障和烟火气延续解决居民生活需求,实现"留城留人" [2] - 组建"文化智囊团"系统规范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文化元素具象化 [2] - 文化传承需大文化观指引,脱离时代精神的保护易导致同质化和商业化 [3]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 古城活化需与周边传统村落结合,发挥城乡联动作用 [4] - 数字化技术改变文化遗产尺度与精度,需探索数智文明时代的存在方式 [5] - 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构建阆中古城数字孪生平台,辅助管理维护并提升用户体验 [5] 科技创新与文物保护 - 国家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中心整合资源,推进"文物+科技"体系化发展 [5][6] - 该中心旨在提升文物保护理论、材料研发、装备发明等核心技术能力 [6] - AIGC、VR等技术增强用户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吸引全球关注 [5]
杭州10个名优产品入选新一批省级“土特产”
每日商报· 2025-05-09 06:25
地理标志矩阵 - 余杭甲鱼以3年仿生态养殖周期成为杭州水产业代表 [2] - 钱塘白对虾在盐碱沙地环境中形成高蛋白特质 [2] - 富阳鲜竹笋依托"金衣白玉"千年美誉转化竹林碳汇优势为"舌尖经济" [2] - 临安高山蔬菜与天目小香薯借势天目山富硒土壤与垂直气候带构建"海拔经济"立体发展模式 [2] - 桐庐新合索面六道手工工序被列入非遗保护成为"诗画浙江"乡村美学符号 [2] - 阳山畈蜜桃积累"甜酸黄金比例"千岛湖枇杷具备"入口即化"口感均成为"气候地理标志"案例 [2] - 建德西红花从汉晋药用记载到全国唯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活化 [2] - 建德油茶以古法压榨工艺对接3000家销售终端覆盖20国市场 [2] 创新产品集群 - 余杭6家茶企推出抹茶系列将径山茶优势延伸至精深加工领域 [3] - 淳安丸新柴本制茶引入日式抹茶工艺推动传统茶产业国际化转型 [3] - 临平与建德发展果莲、羊肚菌突破传统种养边界 [3] - 富阳太秋甜柿以精品水果培育抢占市场 [3] - 桐庐鲟鱼鱼子酱通过水产深加工进入餐饮供应链实现"田头到餐桌"价值跃升 [3] 区域产业表现 - 杭州10个产品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名优"土特产"14家企业产品成为首批"土特产"新品数量居全省前列 [1] - 杭州"山水农产"与"产业智慧"深度融合展现"浙里优产"实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