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遗产活化
icon
搜索文档
大连东关街:百年老街焕新貌
新华网· 2025-09-05 10:21
初秋,走进大连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有轨电车叮当作响,百年老建筑静静矗立,老字号店铺、特色餐 饮、潮流文创巧妙融入,营造出一种历史文化与时尚体验交织的"穿越感"。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经 过改造开发,已经成为一张兼具历史记忆与潮流气质的城市名片,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沈阳游客王欣怡专程来东关街打卡拍照。她说:"在这里,不仅感受到了大连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 蕴,还吃到了海胆水饺、海鲜火锅、焖子等美食,买到了极具大连特色的冰箱贴、明信片、贝雕等文创 产品,真是不虚此行。" 2022年11月,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正式启动。街区文物修缮遵循真实性原则和整体性原 则:对文物建筑展开细致历史考证,依据原始资料还原其本来面貌,保留老砖墙、旧门框等具有历史价 值的元素;统筹文物建筑与周边建筑的关系,确保修缮后的建筑在风格、色彩等方面与街区环境相协 调,保持整体建筑风貌和空间格局。 2024年9月,改造完成后的东关街历史文化街区焕新启幕,引入了"背光""不期而遇""猫的天空之城"等 数十家潮流店铺。"布兰兔的植物庄园"店铺负责人刘妮说:"开业以后,迎来了大量年轻客流,也有不 少东关街的老居民前来重温儿时记忆,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大连东关街:百年老街焕新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4 21:52
项目背景与现状 - 东关街是大连市核心地带的历史文化街区 总面积8.13公顷 包含13处不可移动文物 42栋历史建筑及132栋传统风貌建筑 是大连民族工商业发源地和老字号诞生地之一[1] - 街区改造前存在电线杂乱 院落破败 卫生环境恶劣等问题 居住条件持续恶化[2] 改造工程实施 - 2022年11月正式启动保护与利用项目 遵循文物修缮真实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通过历史考证还原建筑原貌 保留老砖墙 旧门框等历史价值元素[2] - 统筹文物建筑与周边建筑关系 确保修缮后建筑在风格色彩方面与街区环境协调 保持整体建筑风貌和空间格局[2] 改造成效与商业活化 - 2024年9月改造完成后引入背光 不期而遇 猫的天空之城等数十家潮流店铺 吸引大量年轻客群和老居民重返街区[2] - 街区融合有轨电车 百年老建筑 老字号店铺 特色餐饮和潮流文创 形成历史文化与时尚体验交织的城市文旅新地标[1][2] - 商铺开发东关街相关印章等特色文创产品 提供海胆水饺 海鲜火锅等地方美食及贝雕 明信片等特色商品[1][2] 学术与社会价值 - 该项目被定义为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和城市更新的具体实践 以活态遗产形式延续历史文脉并为城市保留文化灵魂[2][4] - 改造后街区成为兼具历史记忆与潮流气质的城市名片 有效吸引游客专程前往打卡消费[1][2]
白塔寺文创破圈、先农坛开放区域扩大,“活态”文化长卷徐徐铺开
新京报· 2025-08-26 11:33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文化活化成果 -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后 文化遗产通过文创开发、科技体验和腾退开放实现活态传承 [1] 白塔寺文创发展战略 - 白塔寺拥有700余年历史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 [2] - 文创产品高频迭代 每月推出新品 包括元代元素冰箱贴、白塔香薰、毛绒类和实用型产品如手机背带与零钱包 [2] - 未来将突破同质化 减少对冰箱贴单一品类的依赖 为毛绒白塔增加互动功能 [2] 钟鼓楼科技赋能与研学增长 - 鼓楼"时间的故事"展览通过动态画面和互动触屏数字化复原古代计时仪器 [3] - 申遗成功后研学团队显著增加 每日有大小团队参观学习 [3] - 开展春季音乐会等活动丰富体验 引导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内涵 [3] 先农坛腾退开放与商业成效 - 申遗促进神仓院落和庆成宫院落开放 填补560多年来的开放空白 [4][5] - 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为爆款 一年内带动文创销售51万多件 总额达4600多万元 [5] - 开展农耕体验活动如麦收收割 结合古建特色开展研学 [5] 文化遗产活化未来规划 - 先农坛将打造为文化休闲地 通过国际表达展示中国古代祭祀文化和中华礼仪文明 [6] - 目标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和城市会客厅 [6]
古建新声
经济日报· 2025-07-12 09:32
古建音乐季概况 - 2025年京津冀古建音乐季在北京通州燃灯塔下开幕 以"融"为主题 融合运河船工号子、琵琶、塔布拉鼓、马头琴、呼麦、钢琴等多种音乐形式 [1] - 古建音乐季主理人认为古建是承载历史文脉的独特音场 乐声与光影、微风、自然天籁环绕 使古建成为共振容器 引领观众时空漫游 [1] - 活动秉持"艺术+古建"理念 自2021年创办以来已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上演数百场演出 [1] - 2025年精选京津冀三地四城10处文保单位 以音乐串联文物资源 旨在引导公众了解、热爱和保护古建 [1] 活动特色与策划 - 坚持"一址一策"原则 为每处古建匹配3-4组风格契合的音乐家或艺术家方案 量身谱写专属乐章 [2] - 舞美设计尽量不做加法 摒弃声光电堆砌 以古建本身作为最本真震撼的舞台背景 [2] - 北京突出"和而不同"融汇古典与民乐 天津以快板碰撞爵士乐激活"津派文化" 河北着重"非遗对话"焕发燕赵文脉 [2] - 每场演出配套文化导览 邀请历史、建筑、非遗领域专家深度解读空间 紧密结合在地文化基因 [2] 运营模式与行业影响 - 坚持免费开放 面临资金筹措的现实困扰 但认为文化遗产活化价值不能简单用商业模式衡量 [3] - 对标维也纳美泉宫夏夜音乐会、意大利斯波莱托艺术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等国际范例 着眼长远文化品牌建设 [3] - 以"微介入"方式整合文化资源 成为建筑遗产与高雅艺术融入公共生活的重要实践 [3] - 沉浸式观演体验拓展了公众对古建保护利用的想象空间 推动建筑遗产价值认同 [3] 文化价值 - 当古建被倾注文化艺术表达 历史在现代体验中获得重生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