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种植与养殖

搜索文档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边境村户户连网、村村通路 雪域边城绘就新画卷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12 10:34
林芝市察隅县地处西藏东南部,眼下,正是这里的猕猴桃挂果生长关键期,农户们在3000多亩的猕猴桃种植园里忙碌着。2024年,察隅县仅猕猴桃一项产值 就超过2700万元,当地受益群众超过2000人。 西藏林芝市察隅县下察隅镇宗古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仁增达加:猕猴桃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村民们一年四季都能够在家门口 实现稳定的就业。 如今在西藏沿边地区,富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岗巴黑山羊、噶尔蔬菜、亚东鲑鱼等农副产品,成为边境群众打开增收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西藏4000多公里的国境线上,星罗棋布的边境村是祖国边疆的坚实守护者。随着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在雪域高原深入推进,这里村村通路、户户连网,群众生 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特色产业蓬勃兴起,正绘就一幅边防巩固、边境安宁、边民幸福的新时代画卷。 总台央视记者陈昱:这条村民们用脚步踩出来的小道,在大多数的地方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而就是这条路,我们的护边队员每年无论寒暑,除了大雪封山 的那几天,他们每天都要完整地走上一趟。 年近70的老党员次仁旦达,30多年前就开始巡边,如今,当年只有两三人的巡边小组,已经发展成了由82名村民组成的护边队。 西藏 ...
湖北12万家农民合作社解锁增收密码 财务规范化重塑2600亿资本运行效率
长江商报· 2025-07-28 13:43
湖北省农民合作社品牌化发展 - 湖北省举办"寻荆楚美味品鱼米之香"品牌培育活动,旨在推动优质农产品品牌化发展,目标是将湖北从"农业产量大省"升级为"农业品牌强省"[1] - 活动由湖北省农民合作社主办,汇聚全省12万家合作社代表、专家及行业人士,强调通过政策、科技、管理、品牌四轮驱动实现目标[1][3] - 合作社作为联农带农核心主体,其产品优质优价直接关系农民增收与乡村振兴成效[1] 政策与科技支持 -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解读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政策,建议合作社优先布局知识产权以加速技术转化[2] - 湖北省农科院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包括土壤健康管理和绿色防控,通过改善微生物群落提升果蔬品质[2] - 武汉轻工大学提出农产品保鲜解决方案,覆盖预冷、分级到冷链物流全链条,降低损耗并提升效益[2] 财务管理规范化 - 湖北省发布《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实施细则》,规范合作社财务管理,为2600亿元注册资本提供制度保障[3] - 合作社财务管理专用软件上线,集成账务处理、成员账户管理等功能,提升2600亿资本运行效率[3] - 财务规范化被视为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生命线,直接影响稳定性、成员信任度及长期潜力[3] 现代农业实践案例 - 枣阳市鸣凯农机合作社推行"六统一"模式,采用籽粒直收联合收割机减少3道转运环节,破碎率控制在2%以内[5] - 枣阳市汇海利合作社联合6家成员打造"汉城鲜果"品牌,通过反光膜技术使果实着色均匀度达95%以上[5] - 活动现场展示洪湖大闸蟹、秭归脐橙等210种特色农产品,促成多项采购合作意向[5] 品牌联合战略 - 湖北省农民合作社联合会构建公共品牌平台,整合资源与统一标准,目标将"湖北合作社好食材"打造成金字招牌[6] - 未来计划建立品牌培育长效机制,包括政策宣讲、财务培训、技术咨询及国内外展会参与,拓展多元营销渠道[6] - 强调联合发展模式,通过"湖北省农民合作社好食材品牌培育活动"提升湖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6]
苗乡山村气象新
经济日报· 2025-07-04 11:49
乡村环境治理 - 走马乡创新建立"六干净一规范"标准,将人居环境细化为具体规范准则 [2] - 推行"积分制",村民通过打扫卫生、参加志愿服务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2] - 环境卫生整治实现从"政府要求干"到"村民自觉干"的转变,村民爱护环境意识大幅提高 [2] - 村民淳秋发利用废弃物品制作花台、花盆和装饰,居住环境整洁美观 [2] 乡村文化建设 - 走马乡组建县里第一支农民铜管乐队,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 [3] - 走马故事馆展出500多张新老照片、100多件老物件和20多万字口述史资料 [3] - 常态化开展"家风课堂"活动,展出"孝老爱亲"模范等先进典型事迹 [3] 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 - 全乡硬化公路总里程达230公里,建设饮水工程143个,安装37公里公路防护栏 [3] - 8个村均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每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10万元 [3] - 发展高山蔬菜基地6000多亩、红薯种植基地4000多亩和1个生态养殖基地 [4] 返乡创业与电商发展 - 村民梁小平返乡发展农村电商,直播间每年成交额超过40万元 [4] - 电商直播帮助村里的绿色蔬菜、土鸡蛋等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4] - 返乡创业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4]
签约79个合作项目 甘肃武威农产品组团进京
北京商报· 2025-06-29 17:27
招商活动成果 - 武威市在北京举办特色农产品展示暨京津冀专题招商推介活动 现场签订79个地企合作项目 总签约金额119.12亿元 涵盖农产品购销 精深加工 新能源新材料 数字产业等领域 [1] - 活动现场集中签约19个招商引资项目 总投资91.92亿元 签订43项农产品购销协议 总签约额15.36亿元 17个农产品加工项目总投资11.84亿元 [1] - 武威市政府与北京新发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推动长期产销合作 [1] 特色农产品资源 - 武威市集中展示凉州特色农鲜 民勤蜜瓜与羊肉 古浪羊羔肉和戈壁果蔬 天祝高原夏菜以及白牦牛等特色产品 [1] - 武威市年产优质蔬菜320万吨 瓜果110万吨 畜禽年出栏量超1400万头(只) 高原夏菜和民勤蜜瓜在北京市场占有率稳居前三 [2] - 年均向北京新发地输送农产品12.45万吨 武威果蔬 肉类等优质农产品在京年销量达40万吨 销售额近30亿元 [2][3] 农业产业优势 - 武威市农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甘肃省首位 羊 猪 奶牛存栏量和蔬菜 食用菌 蜜瓜 藜麦 茴香等特色农作物产量均居甘肃第一 [2] - 打造49个"甘味"品牌 316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和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2] -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用全省不到6%的粮播面积贡献10%的粮食产量 [2] 产业平台建设 - 武威农产品北京运营中心正式揭牌 成为辐射京津冀的长期展销平台 [1] - 设立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特色产业专家团武威工作站 为农业科技攻关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库支持 [1] - 京东 顺丰等企业表示将依托渠道优势助力武威农产品走向全国 [1] 营商环境 - 武威城市信用指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2位 已吸引187个京津冀企业项目落户 总投资177亿元 [3] - 未来将加大产业链招商 以商招商力度 营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3]
新疆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1 06:16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 新疆已累计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03个,总面积达1500余万亩,基地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1] -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需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施生产与管理 [1] - 基地建设涉及组织管理体系、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等关键环节,并对产地环境、质量追溯进行严格管理 [1] - 已建成的基地覆盖小麦、玉米、苹果等多种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作物 [1]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与品牌提升 - 新疆绿色食品总数达到858个,市场供给量达358万吨 [2] - 新疆农业农村部门以"优化结构、防控风险、提升质量"为目标,提高准入门槛并严格审查管理 [2] - 新疆将广泛推介绿色优势产业,传递绿色生产、消费与发展理念,打造优质绿色农产品品牌 [2] 行业培训与监管 - 农业农村部门对绿色食品生产者和原料基地管理者进行培训,内容涵盖标准化生产、内部监管和品牌化经营 [1] - 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在加强原料基地监管的同时,围绕绿色食品标志许可审查要点开展培训 [1]
黑龙江农产品走向“全国名特优新”之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0 06:07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更新 - 2025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新增251个产品 其中黑龙江省呼兰寒地鸡 桦南紫苏油 齐齐哈尔白鹅入选 [1] -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共有45个产品纳入名录 160余家生产经营单位获得标识使用授权 覆盖12个品类 [1] - 名特优新农产品需满足特定区域生产 显著地域特征 独特营养品质 稳定供应量等条件 经农业农村部审核认证 [2] 入选产品核心优势分析 - 呼兰寒地鸡采用全自动化养殖技术 喂食绿色饲料和矿物质水 其蛋白质 不饱和脂肪酸 硒含量等营养指标均优于参考值 [3] - 齐齐哈尔白鹅锌 铁 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突出 肉质细腻 口感软烂 胆固醇指标优于参照值 [4] - 桦南紫苏油α-亚麻酸含量高 酸价和过氧化值达一级标准 被誉为"中国紫苏代表" [4] 产业发展战略与成效 - 桦南县制定《紫苏产业发展规划》 目标2035年成为全国紫苏第一强县 已建立紫苏科技园 品种研究所 连续4年举办紫苏文化节 [6] - 齐齐哈尔白鹅依托"寒地黑土"资源 开发25个系列产品 包括初加工鹅制品和鹅肉汉堡等创新品类 远销多省 [7] - 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促进优质优价机制形成 黑龙江省在2024年济南产销对接活动中获最佳组织奖和最受欢迎产品奖 [5] 产业链升级举措 - 桦南县整合紫苏产业资源 成立行业协会 与江南大学合作推动高端化发展 [6] - 齐齐哈尔白鹅产业实施全价值链提升战略 涵盖标准化养殖 精深加工 品牌建设 并举办包装设计大赛促进成果转化 [7]
从田间到直播间,济南起步区探索“流量”变“销量”新路径
齐鲁晚报网· 2025-05-13 18:29
乡村振兴与直播电商结合 - 太平街道村党支部书记通过直播带货方式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实现"流量变销量、屏幕连民心"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3] - 小栏庄村通过直播展示西瓜种植环境和现场试吃吸引网友下单,销量持续攀升 [7] - 郝家寨村通过直播推广非遗技艺产品如艾草制品和石磨面粉,成功打入济南商超 [8][10] - 前石村通过直播拍卖锦鲤吸引爱好者下单,带动村民共同发展养殖产业 [11][13] 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 - 太平宝西瓜产业通过新品种引进、技术推广和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品质和产量,实现3月下旬至10月中旬的长期供应 [4][6] - 小栏庄村通过土地集约化管理和合作社分红等方式实现村集体收入突破30万元 [7] - 郝家寨村发展艾草产业,流转30余亩土地种植并开发深加工产品,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草" [10] - 前石村引进进口锦鲤鱼种自主育苗,形成从养殖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11][13] 产业升级与品牌建设 - 太平街道打造集育苗、种植、展示为一体的"太平宝"瓜菜示范园,推动西瓜种植专业化、规模化 [6] - 郝家寨村成立融旺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开发艾草锤、艾草枕等深加工产品 [10] - 太平街道计划整合物流、质检、品牌推广资源,推动更多"土特产"走向全国 [15] 产品特色与竞争优势 - 太平宝西瓜具有上市早、供应期长、皮薄色鲜脆甜可手剥等特点 [4] - 郝家寨村石磨面粉采用古法工艺,黑小麦面粉口感筋道、麦香浓郁无添加剂 [10] - 前石村锦鲤养殖通过直播拍卖形式吸引爱好者,形成特色销售模式 [11]
杭州10个名优产品入选新一批省级“土特产”
每日商报· 2025-05-09 06:25
地理标志矩阵 - 余杭甲鱼以3年仿生态养殖周期成为杭州水产业代表 [2] - 钱塘白对虾在盐碱沙地环境中形成高蛋白特质 [2] - 富阳鲜竹笋依托"金衣白玉"千年美誉转化竹林碳汇优势为"舌尖经济" [2] - 临安高山蔬菜与天目小香薯借势天目山富硒土壤与垂直气候带构建"海拔经济"立体发展模式 [2] - 桐庐新合索面六道手工工序被列入非遗保护成为"诗画浙江"乡村美学符号 [2] - 阳山畈蜜桃积累"甜酸黄金比例"千岛湖枇杷具备"入口即化"口感均成为"气候地理标志"案例 [2] - 建德西红花从汉晋药用记载到全国唯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活化 [2] - 建德油茶以古法压榨工艺对接3000家销售终端覆盖20国市场 [2] 创新产品集群 - 余杭6家茶企推出抹茶系列将径山茶优势延伸至精深加工领域 [3] - 淳安丸新柴本制茶引入日式抹茶工艺推动传统茶产业国际化转型 [3] - 临平与建德发展果莲、羊肚菌突破传统种养边界 [3] - 富阳太秋甜柿以精品水果培育抢占市场 [3] - 桐庐鲟鱼鱼子酱通过水产深加工进入餐饮供应链实现"田头到餐桌"价值跃升 [3] 区域产业表现 - 杭州10个产品入选浙江省第四批名优"土特产"14家企业产品成为首批"土特产"新品数量居全省前列 [1] - 杭州"山水农产"与"产业智慧"深度融合展现"浙里优产"实力 [1]
三水农产品北上“蔬菜之乡”架起合作“高速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4-27 14:26
行业合作与展会盛况 - 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与广东三水第二届现代农业好品好企好园区链接会同期举行,实现三水特色农产品首次规模化"北上"展示 [1] - 两地达成"1+3"战略合作,包括产业协同发展伙伴城市框架协议及三项细分领域合作意向书 [3] - 农业农村部相关领导对三水特色农产品给予高度评价 [1] 产品展示与市场反响 - 24家企业携8大类超100种产品参展,涵盖乐平雪梨瓜、鳜鱼、非遗腊鸭扎、健力宝饮料、蝴蝶兰等特色品类 [2] - 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互动体验区人气爆棚,苏丹鱼系列美食引发采购商合作意向 [2] - 三水已建成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多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4] 战略合作与产业升级 - 寿光与三水合作聚焦农业技术共享、市场资源互通,寿光的标准化生产经验和全国渠道将助力三水产业升级 [3] - 三水计划借鉴寿光在瓜果、茄果、辣椒领域的品种多样化技术和品牌推广模式 [3] - "中国鳜鱼之乡"三水通过展会提升品牌知名度,为农业企业创造实际发展机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