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古城新象为君展——“城”长记系列报道之四
河南日报· 2025-11-13 09:31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策略 - 洛阳市出台针对老城区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涧西工业遗产街区等专项管理办法,实现保护对象管理制度全覆盖 [1] - 采用政府主导、渐进式微改造、市场化招商的模式,摒弃大拆大建,保留街区历史肌理与风貌并注入新商业活力与文化业态 [1] - 在历史建筑保护修缮上实行一栋一策,针对每处建筑的历史价值、保存状况和产权特点量身定制方案,最大限度保留历史真实性与完整性 [1] - 李占标故居被列入洛阳市今年9月公布的第三批历史建筑名单 [1] 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商业利用 - 通过引入文旅、文创、商业等适宜业态,让历史建筑和街区产生经济效益,反哺保护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2] - 良驿寻迹民宿原为明朝福王府故居一部分,经过保护性开发改造后于今年6月营业,基本每天满房 [2] - 以汉服+洛邑古城为代表的消费场景引爆市场,将静态古都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体验的消费场景 [3] - 汉服产业出圈激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吸引了游客,使古老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3] 政策导向与城市发展 - 省委城市工作会议要求聚焦文脉赓续,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守护城市历史底蕴,共建城市精神家园 [2] - 洛阳市在推进城市提质工作中注重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加强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活化利用 [2] - 城市发展目标为实现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双赢,在高质量发展中保护传承历史文化 [2]
单霁翔在西部机场集团开讲:以文化力量赋能人文机场建设
中国民航网· 2025-11-08 13:41
讲座核心内容 - 讲座主题为“文化的力量——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由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先生主讲 [1] - 讲座从中华文脉与文化自信、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经营、文化资源赋能现代企业等维度展开 [3] - 针对民航行业特性,提出“机场不应只是交通枢纽,更应是文化展示的窗口、地域特色的名片”的独到见解 [3] 主讲人专业背景 - 单霁翔先生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领域的标杆性人物,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 [2] - 其曾担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并于2012年至2019年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2] - 在故宫博物院院长任职期间,推动故宫年均接待观众从1500万人次跃升至1900万人次,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2] 公司现有文化实践 - 公司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民航+文化”发展模式,将文化建设融入发展战略 [4] - 西安机场T5航站楼内打造了“阳光大道”光影艺术和百米长卷《丝路文明》等文化标杆项目 [4] - 西部机场博物馆是国内首个建在机场内的综合性博物馆,采用“固定展陈+临时特展”模式 [4][5] - 公司创新推出“文化进机场”系列活动,将秦腔、皮影等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候机楼 [5]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以此次大讲堂为契机,持续深耕文化与民航的深度融合 [5] - 计划进一步挖掘丝路文化、黄河文化等资源,推动西部机场博物馆扩容升级,打造更多“一机场一特色”的文化IP [5] - 计划将文化理念融入服务标准制定、员工培训体系、品牌形象塑造等环节,以文化软实力赋能核心竞争力 [5] 专家实地考察与评价 - 讲座前,单霁翔先生实地参观了西安机场T5航站楼的特色文化区域 [6] - 他对T5航站楼“建筑即文化”的设计理念和博物馆“活化历史遗存”的展陈思路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公司相关工作“有深度、有温度、有特色” [6]
海外嘉宾点赞敦煌文旅产业守正创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17 08:55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 敦煌通过将千年丝路文明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提供文化遗产、自然奇观与沉浸演艺的复合型体验 [1][2] - 具体项目包括"敦煌无界"艺术空间,该空间由废弃自来水厂厂房改造,集展览、体验、消费、社交于一体,提供可触摸、可参与的沉浸式文化体验 [1] - 演艺剧目如《乐动敦煌》和鸣沙山月牙泉"万人星空演唱会"成为文旅新名片,吸引四海游客 [2] 具体文旅项目与设施 - 敦煌印局将敦煌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设备结合,提供版画印、数字喷印、套章印、自制徽章印刷等十余种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印刷体验 [1] - 敦煌夜市始建于1991年,历经30余载数次改造提升,已升级为集美食、购物、娱乐、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夜市,是城市夜景与风情的重要代表 [2] - 海外嘉宾对夜市的特色歌舞、美食推介等文艺活动以及稳定的治安、有效的市政管理和充足客流量表示赞赏 [2] 国际反响与认可 - 意大利威尼斯市市长代表称赞敦煌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面找到正确方向,如敦煌印局提供情感表达新方式 [1] - 同一代表认为"敦煌无界"艺术空间是正确传承与创新文化遗产的典范,汇集多元艺术形态和丰富情感表达 [1] - 尼泊尔蓝毗尼市工程师和亚美尼亚加尼市市长代表团对敦煌夜市的多样活动和繁荣管理表示肯定 [2]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中轴线文创“出圈” 解锁北京文化新表达
北京商报· 2025-08-25 21:17
文化地标IP活化利用 - 白塔寺 钟楼 先农坛等文化地标通过文创产品实现IP价值转化 包括白塔寺妙应白塔玩偶 钟楼钟鸣福至立体冰箱贴 先农坛天宫藻井冰箱贴等热门产品 [1] - 白塔寺文创产品每月上新 正策划马年主题产品 计划突破冰箱贴单一品类实现多元化发展 [8] - 先农坛天宫藻井冰箱贴成为顶流文创产品 游客排队购买 [17] 游客增长与文化活动 - 白塔寺年游客量从约30万人次增长至约50万人次 增幅约67% [8] - 白塔寺通过举办白塔文化周等活动吸引游客 文创产品承载文化内涵且具实用价值 [5] - 钟鼓楼研学团队显著增加 几乎每日有团队参观 反映游客从走马观花转向深度文化体验 [17] 展览与空间拓展 - 钟楼举办"百年视界——东西方视角下的北京脊梁"展览 采用全景数字影像科技吸引游客互动 周末及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 [13] - 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对外开放面积从6万平方米扩大至8万平方米 更多历史遗迹对外开放 [21] - 庆成宫570多年来首度开放 填补先农坛外坛区域开放空白 提供皇家建筑体验及特色活动空间 [21] 中轴线申遗带动效应 - 中轴线申遗成功推动整体性保护 通过出版图书 举办展览 国际活动等方式传播文化价值 [21] -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公众参与保护 推出主题游及研学线路促进文化遗产融入生活 [21] - 核心区文物腾退工作持续推进 东城区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孚王府启动签约 西城区北新华街近现代建筑完成腾退 醇亲王府南府启动签约 [21]
给摩崖石刻拍“高清照片”
人民日报· 2025-08-03 06:01
浯溪摩崖石刻数字化保护 - 浯溪摩崖石刻是我国南方现存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群 现存石刻505方 包含楷行草隶篆等多种字体 [1] - 石刻历经千年风化 出现表层剥落 裂隙渗水 字迹褪色等问题 部分宋元时期题刻因酸雨侵蚀受损严重 [1] - 传统物理保护措施如"加檐盖帽"和崖体加固效果有限 数字化保护成为解决石刻保护难题的关键 [1] 数字化技术应用 - 采用光度立体采集 摄影测量 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 以0.01毫米精度构建石刻立体模型 [2] - 通过多角度拍摄和计算机图像计算 利用光线刻痕阴影原理 使模糊石刻重新清晰 [2] - 每块中等大小石碑需要约24小时计算处理才能完成数字修复 [2] 数字化成果与展示 - 已完成505方石刻数字采集 对200余块濒危石刻完成数字修复 找回部分消失文字 [3] - 建立中国摩崖石刻数据库 实现文化遗产从"可远观"到"可参与"的转变 [3] - 2024年12月建成摩崖石刻数字博物馆 包含三大展区 运用AI等技术增强游客互动体验 [3]
当“文脉”传承遇上数智时代:建立大文化观成为共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8 10:14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 阆中古城通过门神画等文化印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结合,传承古城"文脉" [1] -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激活文旅消费动能,使古城古迹成为当地流量"密码" [1] - 文化遗产传承需置于更广博的文化背景中观察,文化现象的形成受大文化影响 [1][2] 古城保护策略 - 阆中古城通过法治保障和烟火气延续解决居民生活需求,实现"留城留人" [2] - 组建"文化智囊团"系统规范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使文化元素具象化 [2] - 文化传承需大文化观指引,脱离时代精神的保护易导致同质化和商业化 [3] 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 古城活化需与周边传统村落结合,发挥城乡联动作用 [4] - 数字化技术改变文化遗产尺度与精度,需探索数智文明时代的存在方式 [5] - 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构建阆中古城数字孪生平台,辅助管理维护并提升用户体验 [5] 科技创新与文物保护 - 国家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中心整合资源,推进"文物+科技"体系化发展 [5][6] - 该中心旨在提升文物保护理论、材料研发、装备发明等核心技术能力 [6] - AIGC、VR等技术增强用户对文化遗产价值的理解,吸引全球关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