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Tier1
icon
搜索文档
四维图新CEO程鹏:AI战略渗透全业务 目标“活下去且有价值”
中国经营报· 2025-10-31 06:5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品牌战略升级为SEEWAY AI,标志着从“地图公司”向“更懂数据、算力、算法”的新型Tier1全面转型 [2] - 公司核心战略是“以智驾为龙头的新型Tier1”,因智驾业务技术难度高、涉及领域广,能牵引地图、定位、芯片及座舱软件等其他业务协同发展 [3] - 公司战略遵循“看十年,研究三年,做一年”的规划,对一年内变化进行定期复盘调整 [4] - 当前公司营收结构为“三七开”,云服务、地图、定位业务占比70%,预计三年后基于AI的业务订单与定点占比将达70% [5] - 公司非地图业务的营收占比已超过80%,但市场认知仍存在偏差,将其视为“地图公司” [6] 业务布局与优势 - 智驾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和龙头产品线,其发展路径是从立足中国市场起步,最终走向全球 [3] - 公司从地图业务起家,对中国复杂路况和高风险场景分布有深入了解,能更精准采集有效数据,为车企节省超半数数据采集成本 [11] - 公司布局燃油车智驾市场,混动车型已量产,纯燃油车智驾车型预计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量产 [12] 并购整合与AI应用 - 并购鉴智机器人旨在显著提升AI技术含量,目标是将点到点、端到端的智驾方案研发落地 [6] - 并购后双方团队的最终目标是融合为“一个团队”,即一套工具链、一个数据集、一条产品主线 [7] - 公司AI战略渗透到组织架构、数据、定位、芯片等各个环节,旨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8] - 鉴智机器人“机器人”的定位具有前瞻性,75%的汽车供应链资源可服务于智能体领域,公司未来可能拓展至无人机、割草机等移动智能体赛道 [7] 行业竞争格局看法 - 公司不认同“智驾供应商最终仅存少数几家”的判断,认为汽车作为用户“第三空间”将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趋势 [9][10] - 行业历史表明,汽车工业百年发展仍品牌众多,用户选择是市场核心决定因素,未来汽车将向移动办公室、娱乐中心等多样化方向发展 [9][10] - 智驾座舱发展需先达门槛再谈多样,当前同质化是因未突破关键门槛,一旦解决安全等核心问题,市场将涌现大量个性化产品 [10]
对话四维图新CEO程鹏:智驾上岸的只有华为和理想,但我还可以干20年
雷峰网· 2025-07-22 17:48
公司发展历程 - 2002-2010年为创业期,公司通过IPO上市并改变用户出行方式,复合增长率、市值和行业影响力达到高光时刻[10] - 2010-2015年为舒适期但面临BAT冲击,阿里收购高德并宣布免费导致公司基本盘受创,内部创新停滞[11][15] - 2015-2023年为转型期,聚焦芯片、座舱、高精定位和自动驾驶,砍掉非汽车智能化业务,战略定位为"以智驾为龙头的新型Tier1"[18][27] 业务转型与挑战 - 2015年收购联发科汽车电子事业部成立杰发科技,切入车载芯片领域[17] - 2019年放弃L4级自动驾驶研发,因连续三年亏损且国际化受阻,转向"四个聚焦"战略[26][27] - 2024年营收35.18亿元同比增长12.68%,仍亏损10亿元,但2025年一季度新增定点360万套(基础行车300万套+舱泊60万套)[6][7] 行业竞争格局 - 地图业务遭遇互联网巨头降维打击,公司比喻为"四维图新对抗五维图新"[5][13] - 高精地图领域通过饱和式攻击成为行业第一,但"无图"技术路线兴起导致变现受阻[25][57] - 当前智驾行业仅华为和理想实现现金流为正,具备组织韧性和用户口碑[33][34] 技术路线与合作 - 与卓驭科技合作填补高通8620/8650芯片方案空白,形成能力互补[44][55] - 坚持"有图方案"技术路线,认为无图是外界误读,实际仍需高精地图支持[57][58] - 布局具身智能领域,通过惯导技术研发秒级姿态控制方案,预计3-5年实现突破[69][70] 组织管理与战略 - 采用阿里"三板斧"管理方法,实行矩阵式管理结构防止业务脱节[64][65] - 设立产品委员会而非CTO角色,由智驾业务整合各产品线形成解决方案[66][67] - 坚持长期主义策略,认为智能化赛道可持续20年,不追求短期市值波动[76] 市场趋势判断 - 预测18个月后地平线J6与高通8620/8650将成为智驾芯片主流方案[49][50] - 车企出海带来新机遇,高精定位、芯片等产品通过欧盟标准认证[73] - 行业从堆算力转向性价比竞争,卓驭在32Tops芯片实现L4验证技术能力[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