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驾方案
icon
搜索文档
四维图新18亿豪赌鉴智,高阶智驾“借壳重生”
36氪· 2025-11-05 20:17
四维图新战略转型背景 - 公司是国内首张导航电子地图资质获得者,传统车载导航业务面临转型阻力 [1] - 竞争对手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具备更强互联网背景,甲级测绘资质不再稀缺,传统图商光环褪色 [1] - 智能驾驶赛道洗牌加速,头部供应商以百万套规模交付,挤压其他厂商生存空间 [2] 18亿元收购鉴智机器人交易分析 - 公司以18亿元代价注资鉴智机器人,交易包含2.5亿元现金增资和15.5亿元资产注入 [2][14] - 交易完成后持有鉴智开曼39.1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非控股股东,仅能提名5个董事会席位中的2席 [14][15] - 图新智驾作价15.5亿元注入后,公司可获得约15亿元投资收益,亏损业务不再并表改善财务报表 [12] 业务整合与协同效应 - 智驾业务整合为"新鉴智"平台,作为公司旗下智驾业务统一运营平台 [3] - 鉴智机器人是地平线J6平台主要合作伙伴,拥有基于J6E/M的全栈量产能力 [9] - 公司可为鉴智提供量产能力和客户渠道,包括360万套智驾新增定点和北汽、长城等主流车企资源 [13]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26.6亿元,同比增长5.2%,但亏损达7.08亿元 [8] - 智云业务线2024年收入22.54亿元,同比增长28.96%,但毛利率从2021年75.62%降至40.23% [8] - 鉴智开曼2025年上半年营收1122.91万元,净亏损1.65亿元,仍处于亏损阶段 [15] 行业竞争环境与技术路线变化 - 华为、小鹏、理想等头部车企布局"无图化"智驾方案,如华为ADS2.0实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智能驾驶 [7][8] - "重感知,轻地图"技术路线变化使高精地图从核心资产变为众矢之的,冲击公司核心业务 [8] - 行业出现供应链绑定趋势,如一汽收购卓驭科技35.8%股权,奔驰13亿元投资千里科技 [17] 未来发展路径与挑战 - 公司品牌升级为"SEEWAY.AI",完成从地图人到汽车人再到AI人的三重跨越 [10] - 基于地平线J6B的下一代辅助驾驶系统订单进入联合研发阶段,预计2026年第二季度量产 [22] - 公司预计2025年将大幅减亏,新鉴智平台肩负中高阶智驾普及和业务成熟度提高的重任 [19][20]
智能汽车进入重构期 “汽车人”转型至“AI人”
中国经营报· 2025-10-31 22:3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经历从“地图人”到“汽车人”,再向“AI人”的进化 [1] - 公司内部总体战略是“以智驾为龙头的新型Tier1”,因智驾技术难度高、涉及领域广,能牵引地图、定位、芯片及座舱软件等其他业务协同发展 [2] - 公司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到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的转型是必然选择 [3] 核心业务与市场表现 - 智驾是公司的核心业务,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的新增定点,覆盖超过20家主流车企和超过100个定点车型 [2] - 公司旗下杰发科技的SoC与MCU累计出货量双双突破1亿颗,成为国内少数实现“双破亿”的汽车芯片企业 [2] - 公司非地图业务的营收占比已超过80% [2] 未来业务布局与营收展望 - 公司已制定面向增量市场的战略布局,计划将汽车领域验证的MCU设计能力、边缘AI技术等核心能力向具身智能领域迁移 [3] - 公司当前营收结构为“三七开”,云服务、地图、定位等传统业务占比70%;预计三年后基于AI的业务订单与定点占比将达到70%,传统业务占比降至30% [4] AI战略与行业影响 - 公司的AI战略渗透到组织架构、数据、定位、芯片等各个环节,旨在提升产品力与生产力 [6] - 汽车行业的竞争焦点已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2025年AI大模型、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成为核心赛道,端到端智驾改变了研发范式 [6] - AI发展的本质是重构产品逻辑,从“实现功能”到“提供情绪价值”,驱动汽车进化为“有情感的移动智能体” [7] - AI发展被划分为五个阶段,当前处于智能体深度影响产业效率的关键期,未来三至五年将迈入AI自主创新阶段 [7] 行业趋势洞察 - 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已进入智能化深度重构的关键阶段,行业从电动化上半场全面转向智能化下半场 [5] - 智能汽车的重构期本质是“人的重构”,行业从业者正从传统“汽车人”向懂AI、懂数据、懂交互的“AI人”加速转型 [1][5] - 高质量、高价值的数据是AI发展的关键,企业对AI架构的思考至关重要 [7]
对话四维图新CEO程鹏:智驾行业整合是必然的,但不会只剩两三家
钛媒体APP· 2025-10-31 17:07
行业整合趋势 - 智驾行业整合趋势明显,近期发生多起重大战略投资:一汽收购卓驭科技35.8%股权,奔驰斥资13.4亿元战略入股千里科技,四维图新投资2.5亿元获得鉴智机器人39.14%股份 [2] - 整合的客观原因是资本退出通道不畅,通过整合提高未来一起上市的概率 [2] - 整合旨在实现量产和盈利,通过技术降本和生态降本分摊成本,避免重复建设 [2] 市场竞争格局观点 - 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城市NOA第三方供应商中,Momenta和华为合计市占率近90% [3] - 有观点认为未来中国智驾市场仅会剩下两三家玩家 [3] - 另一种观点认为汽车行业具有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最终市场不会仅剩少数几家,目前行业尚未达到解决安全问题和提升用户体验的“门槛” [4] - 市场竞争格局依然充满变数,大部分车企选择与多家智驾供应商合作 [5] 公司战略定位与转型 - 公司将自身定位为以智驾为龙头的“新型Tier1”,智驾业务能带动其地图、定位、芯片、座舱软件等其他业务发展 [6] - 通过收购鉴智机器人,公司融合了低阶智驾方案经验与中高阶开发能力,覆盖了完整的低中高阶智驾量产解决方案 [6]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新增定点,覆盖20多家主流车企和100多款车型 [7] - 公司AI战略重点是将AI渗透到组织、数据、定位、芯片等各个角落,目标是成长为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 [8] - 公司转型挑战主要来自市场认知,其非地图业务收入占比已超过80%,计划通过产品落地改变外界对其“地图服务商”的印象 [9] 汽车出海机遇与布局 - 中国汽车出口规模显著增长,2024年出口量达640万辆,2024年1-8月出口量为429万辆,同比增长13.7%,全年有望突破700万辆 [10] - 汽车产业从“产品出海”迈向“产业链出海”,供应链企业成为车企出海的综合伙伴 [10] - 安全合规已成为进入全球市场的“入场券” [10] - 公司合规业务服务30多家主流车企,拥有100多个在交付的合规项目,位置服务覆盖80多个国家 [11] - 公司高精度定位软硬件出货量达500万+,服务链接终端数量1000万+台,覆盖近40个国家/地区,定点车型超1000万辆 [11] - 公司芯片累计出货量突破亿颗,AC8015芯片在出海的国产车中安装率高达50% [11][12] - 在海外市场,最终竞争力取决于性价比,应通过技术、创新和生态合作实现 [12]
四维图新CEO程鹏:AI战略渗透全业务 目标“活下去且有价值”
中国经营报· 2025-10-31 06:50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品牌战略升级为SEEWAY AI,标志着从“地图公司”向“更懂数据、算力、算法”的新型Tier1全面转型 [2] - 公司核心战略是“以智驾为龙头的新型Tier1”,因智驾业务技术难度高、涉及领域广,能牵引地图、定位、芯片及座舱软件等其他业务协同发展 [3] - 公司战略遵循“看十年,研究三年,做一年”的规划,对一年内变化进行定期复盘调整 [4] - 当前公司营收结构为“三七开”,云服务、地图、定位业务占比70%,预计三年后基于AI的业务订单与定点占比将达70% [5] - 公司非地图业务的营收占比已超过80%,但市场认知仍存在偏差,将其视为“地图公司” [6] 业务布局与优势 - 智驾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和龙头产品线,其发展路径是从立足中国市场起步,最终走向全球 [3] - 公司从地图业务起家,对中国复杂路况和高风险场景分布有深入了解,能更精准采集有效数据,为车企节省超半数数据采集成本 [11] - 公司布局燃油车智驾市场,混动车型已量产,纯燃油车智驾车型预计在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量产 [12] 并购整合与AI应用 - 并购鉴智机器人旨在显著提升AI技术含量,目标是将点到点、端到端的智驾方案研发落地 [6] - 并购后双方团队的最终目标是融合为“一个团队”,即一套工具链、一个数据集、一条产品主线 [7] - 公司AI战略渗透到组织架构、数据、定位、芯片等各个环节,旨在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8] - 鉴智机器人“机器人”的定位具有前瞻性,75%的汽车供应链资源可服务于智能体领域,公司未来可能拓展至无人机、割草机等移动智能体赛道 [7] 行业竞争格局看法 - 公司不认同“智驾供应商最终仅存少数几家”的判断,认为汽车作为用户“第三空间”将呈现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趋势 [9][10] - 行业历史表明,汽车工业百年发展仍品牌众多,用户选择是市场核心决定因素,未来汽车将向移动办公室、娱乐中心等多样化方向发展 [9][10] - 智驾座舱发展需先达门槛再谈多样,当前同质化是因未突破关键门槛,一旦解决安全等核心问题,市场将涌现大量个性化产品 [10]
四维图新: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四维图新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的新增定点
证券日报· 2025-10-30 15:45
公司业务进展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的新增定点 [2] - 新增定点覆盖超过20家主流车企和超过100款定点车型 [2] - 公司目标是在地图业务之后,实现第二次创业成功 [2] 市场与客户 - 新增定点涉及超过20家主流车企,显示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市场渗透力 [2] - 定点车型数量超过100款,表明公司解决方案具备广泛的车型适配性 [2]
200亿科技公司 向AI全面跃迁!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01:18
公司战略升级 - 公司品牌战略正式升级为“SEEWAY AI”,标志着从“地图人”、“汽车人”向“AI人”的跃迁 [2] - AI被视为驱动汽车从“功能载体”进化为“有情感的移动智能体”的核心力量,其本质是重构产品逻辑,从实现功能到提供情绪价值 [5] -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安全底线正从成本负担转变为全球市场准入资格,并进一步从成本项转变为价值项 [7] AI新基建架构 - 公司的AI新基建架构由三大核心层构成:数据合规层、数据增强层和AI训练层 [5] - 在数据增强层,通过自研40余条标注产线和20多个内容识别模型,实现了90%的数据处理自动化 [5] - AI训练层提供覆盖仿真测试到模型迭代的全链条工具链,以真实场景数据为算法优化提供持续燃料,支持闭环优化 [5] 资本运作与业务布局 - 公司拟以现金及资产形式投资鉴智开曼,交易完成后将持有其39.1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鉴智开曼将成为公司旗下智驾业务平台 [8]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的新增定点,覆盖20多家主流车企和100多个定点车型 [8] - 参股公司四维智联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港股IPO申请,公司拥有其45.32%的表决权 [9] 未来发展预期 - 公司预计到2027年将看到财务数据的直线上升 [2] - 投资布局的相关子公司中,六分科技和四维智联发展最快,六分科技的场景化已经打开,并与智元机器人进行战略合作 [10] - 鉴智开曼已有IPO时间表,若四维智联和鉴智开曼顺利上市,资本市场将形成“四维图新”系资本版图 [8][9]
“技术+量产”十年深耕智驾路,易航智能从“非著名”走向“实力派”
中国经济网· 2025-10-27 12:18
公司发展历程与战略 - 公司由4位技术青年创办,创业十年,采取“全栈技术+工程化量产”的双轮驱动战略,不追风口、专注实干 [1] - 2015年行业多数公司追逐L4时,公司选择聚焦L2级量产落地,当时团队仅有4人 [3] - 通过2016年长春至沈阳近1000公里的成功路测,其性能与特斯拉AutoPilot 1.0“不相上下”,赢得理想汽车投资并拿下首个量产项目理想ONE [3] - 2020年理想ONE成为30万元以上国产新能源车型销量冠军,公司借此进入Tier 1供应商行列 [4] - 在行业“资本严冬”中,公司获得北汽产投领投的C轮融资及地平线战略投资与上亿元资金支持 [9] 关键技术突破与工程能力 - 在理想ONE项目中临危受命,从仅负责上层算法转为承接全方案开发,受限于Mobileye黑盒交付,团队在规控端反复优化,由此坚定了“自研全栈”的决心 [4] - 为法国雷诺开发AEB功能,在无灯无月深夜成功通过“黑衣人”极端测试,车辆在距离假人最后1.5米处完美刹停 [6] - 针对欧洲车道窄、横穿自行车多、车速快、对AEB误刹容忍度低等挑战进行路测优化,其AEB系统获得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NCAP五星评分,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智驾方案 [7] - 为上汽大通G90燃油车开发高阶NOA功能,克服与电动车运作逻辑差异,重新适配所有模块,最终使其成为上汽集团内首个实现高阶NOA的车型及国内首台搭载NOA的MPV [8][9] 市场拓展与合作伙伴 - 公司与理想、雷诺、上汽等伙伴合作,从“隐身者”成长为“破局者” [1] - 搭载公司智驾方案的雷诺车型在西班牙、法国、德国、以色列等十余个欧洲国家量产,累计销售数千辆,技术成功进入Mobileye“老家”以色列 [7] - 凭借此前为上汽完成TECH-SHOW的HAVP演示项目留下的深刻印象,公司成为上汽大通G90智驾方案的备选供应商,并在与行业“大公司”的“明暗较量”中胜出 [8]
汽车早餐 | 荣耀与比亚迪达成合作;江铃汽车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降93.94%;吉利10亿元成立吉曜通行公司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3 09:21
政策与监管动态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进行反倾销调查并发放调查问卷,利害关系方需在37日内提交答卷 [2] - 工信部就《车辆出厂合格证》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公开征求意见,公示期从2025年10月22日至11月20日 [2] - 广州市政府提出争取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支持二手车流通规模化发展,并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等便利化措施 [3] - 法国和西班牙联合呼吁欧盟坚守2035年内燃机汽车禁令,明确不应质疑2035年汽车尾气零排放的目标 [5] 行业整体表现与风险 - 2025年1-9月中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共销售2043.1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9%,其中东风公司和广汽集团销量同比下降,其他企业销量均增长 [4] -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中国与荷兰围绕安世半导体的僵局可能在近期对汽车生产造成严重干扰,甚至引发停产 [5] - 俄罗斯最大汽车制造商Avtovaz将每周4天工作制维持到今年年底,以清理过多库存 [6] - 特斯拉因电池组接触器可能失效导致驱动动力丧失,在美国召回12963辆2025款Model 3和2026款Model Y车型 [7] 公司战略合作与业务拓展 - 荣耀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技术共研、产业互补、生态共建深度协同 [8] - 上汽大众与德国Neura Robotics公司签署备忘录,将联合在汽车制造领域开发并部署认知机器人系统 [9] - 吉利成立浙江吉曜通行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电动机制造等,由浙江吉利产投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0] - 一汽解放与国轩高科寻求更紧密战略合作,旨在整合整车优势与电池资源,引领中国商用车绿色转型 [11] 公司财务与经营业绩 - 江铃汽车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640.6万元,同比下降93.94%,营收为91.96亿元,同比下降6.26% [12] - 四维图新与鉴智机器人在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新增定点,覆盖超过20家主流车企和100多款定点车型 [13]
某大型Tier 1中阶项目量产不顺......
自动驾驶之心· 2025-10-23 08:04
红色星际 . 让更多人,更深入地了解自动驾驶行业! 作者 | 红色星际科技 来源 | 红色星际 点击下方 卡片 ,关注" 自动驾驶之心 "公众号 戳我-> 领取 自动驾驶近30个 方向 学习 路线 >>自动驾驶前沿信息获取 → 自动驾驶之心知识星球 以下文章来源于红色星际 ,作者红色星际科技 本文只做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文 据悉,某大型Tier 1给某头部车企做的中阶项目量产不顺,临近新车上市了量产都没有达到批产标准,逼得某头部车企不得不找其他Tier 1入场救火。 当初这家大型Tier 1的DEMO演示做得非常漂亮,但量产工程上BUG却非常多。 今年下半年,这种现象并不少。一些商务能力强但工程能力不行的Tier 1搞不定量产,不得不把手里的项目吐出来,而一些工程能力扎实的Tier 1反而 受益成了"接盘侠"。 1. 智驾到底是要"千篇一律"还是"定制"? 25年掀起的全民智驾浪潮,大干快上的过程也暴露了一些"后遗症"问题。 不少车企在选择智驾供应商时又犯了"看走眼"的毛病,选的供应商搞不定量产交付。比如,某销量大户车企像"奶妈"一样,对大大小小的Tier 1采取 都"奶一口"的策略,一些连低阶都做不好 ...
四维图新与鉴智机器人获585万套智驾方案新增定点
巨潮资讯· 2025-10-22 20:47
公司与鉴智机器人合作成果 - 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与鉴智机器人累计获得585万套智驾方案的新增定点 [1] - 新增定点覆盖20余家主流车企及100余款定点车型 [1] 公司技术布局与生态体系 - 合作推进的智驾方案涵盖从低阶到高阶的智能驾驶系统 [3] - 在车规级芯片、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数据合规及算法等关键环节实现全面布局 [3] - 可整合提供包括芯片、舱驾一体方案、数据在内的软硬件组合方案,构建完善的智驾生态体系 [3] - 通过参股祐驾创新、鉴智机器人、智联座舱及杰发科技等企业,形成覆盖"芯片—地图—算法—数据—座舱—车路云"的完整产业链布局 [3] 行业趋势与公司竞争力 - 联合定点规模反映出智驾产业加速扩张的趋势 [3] -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在乘用车领域渗透率提升,整车厂加速推进软硬件融合方案落地 [3] - 公司凭借多维技术储备与方案整合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3] - 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加快,公司在高阶智驾方案市场的突破值得期待 [3]